第一百零四章《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14)
管理你的社交状态——利用有限的精力,实现高效的社交
最低效的一种社交,就是试图让所有的人都认识你。要学会用最短的时间,去追求最高效的沟通。要屏蔽蠢蠢欲动的傲慢、愤怒和自私,融入整个多元的社会。高品质的社交不是满世界发名片,而是可以精准地搭建合作的桥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人与人的多赢。
一、广撒渔网,不如精准地营销
i最低效的做法,就是想让“所有人”认识你i
在社交活动中,有一个共识是我们普遍认同的,即:你不会无缘无故想要认识一个人。毕竟这是一件极其消耗精力的事。如果没有必要的理由,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去做这么一件没有“好处”的事。
你在酒吧里搭讪一个漂亮姑娘,拨通保险推销员的电话,与门口的保安套近乎……这都是存有目的性的,因为你“想要”认识他们,他们有你需要的东西。所以社交活动是极具功利性的。我们与任何一个人相识,都有一定的目的。你不会随便去认识别人,别人也不可能随随便便认识你。假如你想快速地结交一些人,选择在公共场所漫无目的地递出名片,成功率是极低的。
换句话说,“广撒渔网”的社交做法是低效的,看起来很勤奋,好像全部的时间都在做这件事,但效果却可能很差。因此要实现高效率的社交,就要学会利用有限的精力,进行精准的营销。
在国内时,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保险推销员。这是一段很磨炼人的经历。每天都需要马不停蹄地去认识不同的人,发掉手中数百张的名片,以保持自己在行业内潜在的“曝光度”——如果你哪天需要买保险,手中的电话号码一定是我的。但这种方法并不奏效。有的人出于尊重会接过名片揣进口袋,但他们根本不关心卡片上写了什么。有的人在接过名片后顺手扔进了垃圾箱。大多数人在发现你发小卡片时就会躲得远远的。
所以,最初的两个月里,我一单生意都没做成。我想要“所有人”都认识我,结果“所有人”都躲着我。最令人丧气的是,身边的朋友在得知我是卖保险的以后,私底下不约而同地达成了一种默契——与我保持距离。
后来我渐渐明白,别人之所以躲着我,是因为我根本没想与人交往,而是只想着做成一笔生意。
不过,正是这段经历使我对社交保持了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你会发现,面对28-45岁的女性必须要十分小心。尤其是美貌又事业有成的独立女性,她们的防范性很强,容易从心理上排斥推销员。如果你不够小心,可能就会冒犯到她们。还有一类男性你也需要谨慎与其交流。他们通常身居高位,风险意识极强。任何一个主动发出的交往信号,对他们来说都是带有某种企图的。如果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们打交道,就永远不会赢得他们的信任,也就谈不上合作了。
世界上没有难缠的客户,只有不懂推销的销售员。一个好的销售员需要非常了解自己,同时给自己一个定位:
·我容易被什么样的客户接受?
·我被什么样的客户排斥?
·客户选择我是出于什么原因?
·我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原则?
·哪些社交方法更适合我?
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想要认识一个人或者被其他人认识,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如果我想让大家认识我,只需要动动手指,在某个社交平台上填写自己包装完美的个人资料,发送出去,就会被很多人看到。同样的,我们想要认识一些人,也可以去关注他们的社交主页。但这种营销非常低效。
在所有的“一分钟成交法则”中,都强调合理的自我营销,自我营销就是让对方更愉快的接受自己。这是高效的做法。比如对方是个很强势的人,你就要保持谦卑,姿态放低,同时又要不卑不亢。也许一些做法在最初时会令你感到不舒服,但如果能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目的,这种状态就是正确的。
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好的沟通效果
i四个步骤,提升自己“面对面”交流的能力i
“沟通”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擅长交流的人,人际关系会很通畅,无论做人做事更容易取得成功。反之,不会交流的人,人际交往就会成为障碍,为工作生活带来诸多麻烦。
那么,如何才能节省沟通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效果?
1.从对方认同的话题说起。
在商业谈判中有一个“90秒法则”,就是说,只要能在谈话开始的90秒内紧紧抓住对方的眼球,谈判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只要把握好谈判内容和节奏,对方就会跟着你的频率走。当然,这是不容易的。要吸引一个人的注意力,或者说引起对方的兴趣,你所说的话题必须是对方认同的,否则,不管你说什么都没用。
我刚做推销员时,并没有摸到销售产品的门道。在商品推广会议上,我向客户这样说:“今天我要推荐的是公司新推出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历经两年研发成功,公司倾力投入了两个研发团队研究,研究资金高达两千万。这款产品使用了目前世界上顶级的材料,在同行业中尚属首例。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我对此非常有信心,相信贵公司一定会感兴趣。”
我对自己的介绍很有自信,但事实上客户的反应非常平淡。一位客户代表面无表情的摊摊手道:“说说产品的市场吧!”
后来我才明白,我虽然在极力地告诉对方公司的产品有多好,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打动对方。他们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我上来就提到这款产品的开发历时久、成本高,这样一来,客户会立刻警觉,认为我是在为接下来的价格谈判埋雷。而且从研发到推出经过两年,市场是否已经推出其他同类产品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对方的担忧,而非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所以,一定要从一开始就找到对方认同的话题,以免浪费双方的时间。
2.利用好最关键的“前90秒”。
“90秒”谈话要遵守一个原则——双赢,如果话题只对一方有利,是达不到沟通目标的。
比如我在推销的时候这样说:“今天我要推荐的是公司的一款产品,这款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不但性能更优,而且能将产品的重量减轻一半。在同行业中尚属首例。贵公司如果引进这种产品,不但能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在诸多环节节省成本。”
在一分钟内,你所说的每个字都让对方感觉对自己有利,对方就会产生买产品的兴趣。你再配合激情演说,相信对方一定会被你打动。
3.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表述问题时,要把握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人对于话题的接受程度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只关注“自己关心的问题”。如果不能让对方感觉到这一点,谈话就很难展开。
·开门见山
当你向别人推销产品或者推销自己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表述。比如我的产品有什么优点?我能为您提供什么服务?您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等等。直抵对方关注的问题焦点,开门见山,而不是绕来绕去,令人听不出重点。
·注意措辞
表述问题时,如果措辞不当,很容易引起对方反感。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述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表述太过刻板内敛,会让人觉得乏善可陈,对你没有信心;表述太过夸张激进,对方会认为你夸大其词,不可信任。
最佳的表达方式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适当对语言加以润色,给人以自信可靠的印象,这样,客户才会充满信心。
4.寻找双赢点。
沟通中总是不可避免的产生分歧。当双方利益出现冲突时,对抗必然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带着求同存异的想法,寻找彼此的双赢点。
对于双赢,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双赢就是双方各退一步,最后皆大欢喜。其实双方对结果都不满意,即使交易达成也算不上双赢,而是“双输”。
最常见的双输就是买东西,卖方要100元,顾客的心理价位是50,最后双方各让一步,70成交。卖东西的觉得自己刚刚保本,没赚到什么钱。买东西的觉得买贵了,不值这么多。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心里都不痛快。
双赢是什么呢?是卖方不用降价,而顾客也不会觉得吃亏。有一种比较成功的方式“买赠”:你花100块钱买东西,我赠送你一件礼品(赠品通常是一些廉价滞销品)。这样下来,双方都会满意。
下面的场景你可能很熟悉:
在一间会议室里,两个负责人在讨论某个项目的工作重点。负责人甲说:“这个项目对公司未来发展极其重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负责人乙说:“现在的重点是合作方的态度,之后我们才能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甲又说:“得先看看怎么才能合作成功。”乙不高兴地说:“我们连对方的合作意向都不清楚。”
这样一来,双方争执不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见”对方在说什么。
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想听的事情”,谈话内容恨不得连标点符号都不要脱离自己的主题,对方一旦没跟上自己的思路,自己就不愿意听。事实上呢,双方的谈话内容并不冲突,极有可能说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表述中没有直白地说出共赢点而已。
上面的那段对话如果改成这样来表述,效果就好多了:
负责人甲说:“这个项目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负责人乙说:“确实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很重视这个项目。为此,合作方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这关乎我们今后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