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别再做低品质勤奋者》(15)
结束语人们经常听到戴着“励志学家”帽子的各种心灵导师一遍遍地强调:“努力就可以进步。快努力吧,不要浪费时间!如果你没有成功,一定是因为努力不够。”人们总是对这样粗暴式的煽动十分感冒,但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逻辑的怪圈。如果一个人努力就可以进步,可以成功,全世界90%的财富为何只掌握在不足5%的人手中呢?为何各行各业的顶尖成功者是如此稀少呢?对“努力”的盲目推崇创造了痛苦(对自己的不满),同时又指导人们用痛苦(更加努力)去克服这种痛苦。最后,如果目标还是无法实现,人们就会更痛苦。
所以,我希望人们现在学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当我十分努力时,为什么仍然做不到?”这个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它告诉我们必须从自身的努力方式与努力效果上找出答案——最通常的问题是,我们不是不能忍受痛苦,而是勤奋的品质太低,努力的效率太差。
在这本书中,我们一起尝试了另一种思路,帮助人们建立不一样的信念——是否有一条途径,可以改进勤奋的形态并提升努力的性价比呢?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分析你已经看到,勤奋分为很多不同的等级。有的勤奋是高品质的,只需要很少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就能获得很高的效率。但多数勤奋是低品质的,甚至“完全没有品质”。在低品质或零品质的勤奋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状态,努力变成了一种非常艰难和令大脑讨厌的行为,当然也就很难执行计划,实现既定的目标。
有一次我遇到江苏的一位读者。他是一名广告公司的设计师。他写了一行字贴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当作自己的信念:做事就可以有结果,不管做的是什么事情。他用这句话激励自己要努力,因为努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方法。
现实中,很多道理都是听起来正确,但做起来却存在很大问题。这位设计师的信念就在此列。不加以分辨和未经过合理规划的勤奋,有时恰恰会把我们带向相反的方向。因此他对自己的过去充满困惑,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实现“一直以来的计划”,比如5年计划、3年计划等。
他说:“我现在明白,自己看着很勤奋,实质上毫无状态,效率低,结果差。在30岁这年,我也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的,我和那些自认失败的人一样,发现自己的过去十分平庸。问题是,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同时我也知道自己从来没有走那一条路,这真是太讽刺了。”
就像这位设计师,大部分人在平时的努力中也清楚获得高品质勤奋的某些途径,比如制订规划、消除焦虑、调整状态和提升意志力等,但他们的大脑似乎都中了一种叫作“懒癌”的思想病毒——人们多数时间都凭本能思想,并按惯性采取行动。于是,像“努力就可以进步”这样简单的口号总能起到作用,让他们自动地屏蔽真相,用低品质但汗流浃背的勤奋来麻痹自己。
最后,我希望所有的读者都确立一项与勤奋有关的原则:勤奋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高品质的勤奋”是个人硬实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意志力、专注力、情绪控制、计划管理、时间管理、社交状态等不同的环节构成。要实现高品质的勤奋,就要激发和实现全身心的积极状态,千万不要低估状态对于努力结果的影响力。在努力过程中长时间维持好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本书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学习到有益的技能。除非你并不准备通过勤奋的努力来使自己获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