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高效能人士的情商训练课》(8) - 有修养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 约翰·托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七十五章《高效能人士的情商训练课》(8)

情商意志:磨炼钢铁一般的意志力人生多磨难,路途多波折。然而,意志力的存在却将人们与艰难困苦抗争的过程渲染得高尚、悲壮、深刻。

有趣的“萝卜实验”向世人证明了“意志力”的存在,以及意志力对于人在事业成功上的决定性作用,而哲学家塞内加“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的警言也预示出意志力的强大推动作用。

大量的实验案例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在面临不幸时的坚韧勇敢,都向人们传授了磨炼意志力的一些方法技巧,这些方法技巧会帮助你修炼出更加坚强勇敢、果决刚毅的内在品质,发掘出你潜意识中被隐藏的强大意志力,来修护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等对你的心灵造成的伤害。

意志力表现在人的日常言行上,更多地表现在人们遇到不幸和挫折时的心理状态。由于能量的不同,意志力也有强弱之分。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不难发现,意志力强的人总会表现出坚强、果断、乐观、有毅力等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品质,而意志力相对较弱的人则总会表现得消极,凡事怨天尤人,不思进取,遭遇不幸时惊惶不安,最终被自己的心魔打败。

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技巧来未雨绸缪,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应对不测风云呢?

1.克服意志薄弱的方法与技巧

“意志”一词由来已久,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常常用“意志不坚定”来评判一个人在一件事上的不持续心理和行为。

希腊新喜剧诗人米南德曾经说过:“谁有经历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米南德用这句警言提示出“意志”的重大作用。同时,不难看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意志”可以理解为:为达到某种既定目的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调配自己行为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来表现。

图7-1-1情商、智商、逆商

意志的强弱表现为意志力的大小,意志的能量大,意志力就强;反之,意志力就弱。生活中有些人标榜着“个性”、“直率”,事实上,他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合适的场合做出合适的言行举止。还有些人决策时似乎总是很困难,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工作生活杂乱,毫无章法,行为举止简单粗暴,犹如箭矢。这些都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研究者找来一些4岁的儿童,把这些儿童单独引到一个小房间里。房间的托盘里放着对那个年代的儿童相当有诱惑力的棉花糖和一只铃铛。研究者告诉这些孩子,她要离开一会儿,如果想吃掉托盘里的糖果,需要摇一下桌子上的铃铛;如果能坚持15分钟等到研究者回来再吃棉花糖,他们每一个人将会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这是考验孩子意志力的一个实验,心理学上叫作“延迟满足能力”。通过观察,米歇尔发现,有些孩子根本无法抵制诱惑,不到3分钟就把棉花糖吃掉了,还有的孩子甚至没有摇响铃铛就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棉花糖。而其余的孩子则用自己较强的意志力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一直等到米歇尔回到房间。后来,米歇尔对这些接受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追踪,发现当初意志力较强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自制力更强,更能够让人信赖,在美国高考sat的分数更高,成年后也更成功。

可见,成功和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意志力薄弱的人,面对诱惑,往往无法克制自己,无法直面艰难困苦直到目标达成。而意志力强大的人,却总能自我约束,按照计划一步步走向成功。那么,人们要怎么做才能克服意志薄弱呢?

首先,需要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商业圣经《羊皮卷》首卷就说:“事实上,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于不同的习惯”,人的行为会“受到品味、情感、偏见、欲望、爱、恐惧、环境和习惯的影响,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习惯”。

保罗·盖蒂认为,好的习惯会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则会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落下来。拿破仑就很认同这句话。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受益良多。虽然人无法选择操控自己的力量,却可以选择力量的大小、强弱、消极积极,既然必须受到习惯的支配,那就让我们受好习惯的支配。

那么,如何养成这些好的习惯呢?

经常做同一件事,这是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的唯一法门。

盖蒂有一段时间很爱抽烟,甚至到了无烟不欢的地步。一次前往法国度假的途中,盖蒂在一间小旅馆投宿。几个小时的车程,让盖蒂疲惫至极,一到旅馆便睡去了。清晨醒来,盖蒂习惯性地伸手去床头拿烟,但是没有拿到。于是盖蒂立即起床去口袋里找,去行李袋里找,还是没有找到。虽然已到清晨,但外面下着雨,而且旅馆位置又很偏僻,所以出门打到车很不现实。盖蒂站在旅馆外,对烟的渴望盖过了黑暗和雨点。他开始焦躁不安,在原地走来走去,不停地回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他想:他是个多么成功、多么有智慧的商人啊,现在竟然为了一支香烟把自己变成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盖蒂猛然意识到自己成了香烟的奴隶,而且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被奴役得如此狼狈不堪。盖蒂突然清醒,决心不再试图得到香烟。回到旅馆,他把空烟盒扔进垃圾桶内,不再去想香烟,怀着一种胜利的解脱的心情安然入睡。

此后,盖蒂常常回忆起自己在小旅馆的一夜,并时常告诉自己,当时是怎样差点中了抽烟这个坏习惯的圈套,以至于差点沉入烟圈的深渊。而每次回忆起自己战胜“恶魔”时的轻松和成就感,盖蒂就感到莫名的兴奋和喜悦:啊,战胜自己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此后,盖蒂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成功戒掉了吸烟这个坏习惯。

如果你经常重复同一个动作,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动作就变成了你的习惯,之后再做这个动作就会非常自然。盖蒂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香烟之后,常常回忆自己在小旅馆的一夜,回忆自己得胜归来的成就感,不知不觉中,这为他戒烟提供了强大的意志力支持,而拥有了强大的意志力,任何困难的解决,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个成功的商人在开始他的事业的时候,他最有价值的习惯之一就是:作任何决策之前,他都要反复回顾此前为这个决策所做的推理过程。这个最后审查的习惯,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一次。但是,很多事情的成败往往就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几秒钟见分晓。最后的审查能让你清晰自己的思路,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一个简单的习惯,看似毫无意义,实际上大有用处。有些人的决定是错误的,在反复回想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所在,然后立即悬崖勒马,避免了一次事业上的败笔。这就像那些著名的演员,为演好某个角色而对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者眼神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练习,慢慢地,他们就能领悟到其中的要领,用最适合的方式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来,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形象。然而,我们观看时,却觉得很自然,根本看不到任何扭捏做作的影子。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这样,习惯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你的得力助手。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历程,四时交替,太阳升起落下,花草树木盛开凋零,大自然交给我们这种持久永恒的行为准则,而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好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呢?

2.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怎样战胜恐惧

战胜自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天克服了迟到的小毛病,明天还会有别的小毛病露出来。如果没有自觉性,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那就必然没有百战不殆的意志力。

伟大的探险家亨利·莫顿·斯坦利曾经三次带领探险队伍深入非洲境地。这期间的经历,让他领悟到意志力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而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到自制力比火药更不可或缺。

回想一下,当你感觉痛苦、沮丧、恐惧的时候,有没有觉察到自己和自然状态下的差异?大量实验证明,这些消极的情绪状态严重影响了人的自制能力,人们在感受苦痛和恐惧的时候,自制力被削弱,从而影响意志力在抗拒不良心理因素时正常发挥作用。

这个现象在探险队伍中更为显而易见。

亨利·莫顿·斯坦利继二次探险非洲之后,46岁时,又一次带领一支探险队伍踏上了非洲的土地。这次,他们的目的地被斯坦利称为“非洲最黑暗之地”,是一片没有在地图上标记的广阔雨林。进入这片雨林之前,斯坦利让一小部分由贵族组成的队员留在河边的营地上等待物资,其中还有一个英国医生。斯坦利一行走后,留守在河边营地上的贵族们开始在痛苦和恐惧的驱使下暴露本性。他们拒绝医治土著人,做起了原始的奴隶交易,滥杀无辜,对那片土地上的无辜者实行残暴的统治。还有一个军官,为了亲眼目睹食人族食人的全过程,花钱请来食人族的人在他们面前吃下一个只有11岁的非洲女孩,而这位军官则从旁素描出整个过程。当这一小部分探险队员在留守地实行暴政的时候,斯坦利带领的一队人马在更为恶劣的环境中磨炼自制力和意志力。他们在雨林中艰难挣扎,无法找到走出雨林的出路,还要不时受到沼泽泥淖的吞噬、毒虫的侵袭以及土著人的追杀。每天,他们中都会有人因无法抵抗严刑般的自然环境而失去生命。最后,在斯坦利的带领下走出雨林的人仅有三分之一。

可见,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扭曲心理已经大大减弱了这些留守探险队员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使他们完全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残酷本性。在这里,他们可以对尚未开化的土著人进行任何形式的奴役和统治,没有人比他们知道得更多,他们也没有必要再维护自己的道貌岸然,可以光明正大地为所欲为。

然而,同是前往非洲探险,斯坦利却把这样的非洲之行当作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教育。读到他的故事,惊悚赞叹之余,你一定很想知道下面问题的答案:斯坦利为什么说非洲行是一次教育?他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都学到了什么?为什么他能够保持自己的自制力和意志力?而又是为什么,让他不顾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踏入非洲这个充满恐怖气氛的国度?

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斯坦利以非洲为背景,为自己设计经历并亲身体验。他把自己在非洲土地上的所有体验都当作是他生活于世所必定遇到的磨难,要想在这个迥异的国度继续存活下去,他必须激发自己更为强大的意志力去对抗源源不断产生出来的消极情绪。可以说,是强大的自制力帮助斯坦利保持冷静,战胜自己的。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难,而苦难的数量不亚于我们获得的快乐。当苦难和不幸已成为现实,恐惧绝望有什么用?它能帮助你度过黑暗吗?当然不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呢?那么,人们应该怎样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强大意志力,即使面临变故,依然能够处变不惊,并依靠坚强的毅力挺过难关呢?

你要知道,你是大自然生物链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你身上有千丝万缕,把你和周围的人乃至整个世界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会产生或明显或浅显的影响。所以,你为人处世除要对自己负起责任之外,还要考虑到你的行为——特别是重大行动——会对你的亲朋好友乃至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大学的图书馆是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早上,图书馆里陆陆续续进来了许多人,这个安静而散发着些许庄重的环境氛围,让所有前来借阅图书的人都轻声细语,慢步徐行。有的人因为自习室太吵而来,有的人因为要查阅资料而来,而有的人因为想寻求一个静谧的环境而来。不管坐在这里的人,为着什么样的目的而自愿进入到这个需要一些自我控制能力的公共场所,他们的潜意识里一定会与自己约法三章:这里有很多人,我也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多么自觉的一种自我约束!不管他们是受到严肃气氛的影响而产生了这种必须克制自己行为的想法,还是因为坐在这里的所有人的安静举止而让他们心生敬意,也不管他们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小声说话,小心行动,但他们总归都自觉地把“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作为自己在图书馆行走的一个行为准则,一种责任,是他们在图书馆应该肩负起来的责任。

然而,有些学校的图书管理人员却忽略了自己在图书馆这个特定场所需要承担的小小责任。若是想到自己大声喧哗——哪怕是偶尔,或者嗑瓜子的声音可能会让一个沉浸在思考过程中的人猛然醒来而断了思路和灵感,进一步造成他们心情上的不快,想必就不会出现在图书馆内接打电话、谈笑风生的行为了。

成功学的创始者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克文顿太太的三个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因此,与其他家庭的妈妈比起来,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关注自己,每天总是要花费很多心思去照料自己体弱的孩子。

然而,上天没有怜悯这个让人心疼的母亲,更为不幸的事又降临到了克文顿太太的身上:她的丈夫得了一种很严重的心脏病,而且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家庭医生带来的这个消息,让克文顿太太顿时觉得五雷轰顶,无法控制住自己内心汩汩流动的恐惧和担忧,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整日整夜地睡不好觉,很短的时间内就瘦了15磅。

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克文顿太太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行为是多么可怕,她看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和患病的丈夫不能得到很好的照料,心如刀绞,开始反思自己这些日子的表现。她问自己,难道你忘记了你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是别人的妻子了吗?现在丈夫和孩子们都遭遇了不幸,照顾好他们是你的责任呀!这样担惊受怕,未雨绸缪,对现状的改变起到什么作用了吗?

思量许久,克文顿太太得到了自己内心的否定回答。于是,她告诉自己绝不能再这样下去——这个家需要她的双手支撑起来,孩子和丈夫都要依赖她得以健康快乐地过好当下的生活。于是,第二天早上,克文顿太太开始试着计划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希望能够让可怜的孩子们和丈夫还有她自己好过一点。

丈夫克文顿先生在木工方面小有成就,他能够用那一双巧手做出许多精巧的家具和小玩意儿,于是,克文顿太太就请丈夫为自己做一个可以放在床头的小桌子,丈夫一口应允。这个工作给克文顿先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不仅为自己的太太做成了这个精致的小桌,此后还为朋友们做了好几件美观的家具。

克文顿先生和太太还在一片空地上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花草和蔬菜,收成之后,挑选一些好的送去给亲朋好友。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办法做一些有益于大家的事情,即使一段时间之内无事可做,他们也不闲下来,总是会坐下来互相讨论怎样改造自己的园子,让它变得更美。

一天凌晨时分,克文顿先生突然发病去世。这个时候,克文顿太太才意识到,原来,他们这些年一直生活在丈夫的病魔之下,但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转移注意力,所以恐惧和担忧的阴云便远离了他们,那段日子反而是他们此生最快乐、最有意义、最让人怀念的一段时光。

假如克文顿太太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那么她怎么能控制自己不去想眼前糟糕的现状?直面命运悲剧的意志力又从何而来呢?而明明知道自己身陷囹圄,要想“越狱”,获得光明,就必然要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去镇定地为“越狱”做出规划。

3.驱动意志力的能量来自哪里

先来看一个有趣的“萝卜实验”。

鲍迈斯特实验室的研究者们找来了一批此前一直被要求禁食的大学生,因为禁食,当他们被叫进实验室的时候,已经是饥肠辘辘。研究者们在实验室放了两样食物:散发着热气的曲奇饼和天然的萝卜,并把前来接受实验的大学生随机分为曲奇组和萝卜组,用意不言而喻——曲奇组可以吃刚烤好的热腾腾的曲奇饼,萝卜组只能吃萝卜。

为了考验学生们抵制诱惑的耐力,研究者们离开了实验室,留这些大学生和食物在实验室。他们发现,萝卜组的学生很明显一时之间无法完全接受这个事实,瞪着那充满诱惑力的曲奇好一段时间后才勉强开始吞咽自己面前的萝卜。有的学生拿着曲奇闻香味,有的不小心把饼干掉到地上,但还是很快地捡起来放回原处,整个实验过程,萝卜组没有一个人屈服于自己的软弱。他们抵制曲奇的过程显示,抵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需要耗费意志力。

之后,研究者们把这些学生带进下一个实验:做一些无解的几何题目。研究者们发现,曲奇组的学生面对这些无解的几何题,大概坚持20分钟后放弃,而萝卜组却只坚持了8分钟左右。可见,萝卜组虽然成功抵制住了曲奇的诱惑,但同时耗费了不少意志力,导致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无法依靠较强的意志力去坚持抗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