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高效能人士的情商训练课》(6)
情绪管理:建立起强大的情商管控体系提高情商,就是把不能控制的情绪变为可以控制的情绪。情绪管理是提高情商的关键。对于一个组织和团队来说,通过情绪管理的力量,能稳定队伍、提高绩效。
人的情绪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情绪管理针对的是消极情绪,就是通过管理,将消极情绪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积极情绪。对于团队管理者来说,情绪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团队的存亡。现实中,有时无论管理者怎么给团队员工鼓劲打气,员工就是找不到工作的兴奋点,依然存在情绪低落、办事效率低下的情形。员工刚加入团队时,往往都干劲十足。然而,待他手头上的工作或业务熟练起来后,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马上就消减了下来,甚至出现了懒散的状态。并且,这种情形还会如瘟疫一样,蔓延、感染别人,从而让团队出现暮气沉沉的现象。
所以,情绪管理不能靠压抑、打击、干涉等粗暴的方式对待,应该基于人性之上、理性之上来实施有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失误,避免损失,变不利为有利。
1.要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
生活中,接触交往的对象或环境不同,总会让人产生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不同的情绪。其中,既有良好积极的情绪,也有不良消极的情绪。很明显,前者对工作和学习来说,起的是一种激励促进的作用,而后者对身心健康和人际交往所起的都是破坏作用。当不良消极的情绪来袭时,如果能做到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既不任其蔓延,又不无谓地压抑,对于提升个人进步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那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呢?经过一些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的长期摸索总结,得出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图5-1-1情商拓展训练
第一,事先感知自己的情绪。
投入工作或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之前,感知一下自己对工作或社交活动的心理取向。这时,针对自己的心情,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现在的心情怎样?”“我现在的身体状况怎样?”“我对自己即将进行的工作或社交活动有抵触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会让我生气?”“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会让我身不由己?”人都是有情绪的,只不过所处环境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会使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状况。所以,学会事先感知自己的情绪,不刻意回避或压抑自己的情绪,是进行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认识情绪失控的危害性。
俗话说,大怒伤身,乐极生悲。这都是情绪失控给人们带来的明显伤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人们一看到阳光明媚就会心情愉悦,一遇上阴雨连绵,就会心情低落;考试考好了,就会手舞足蹈,考试考砸了,就会垂头丧气……这些心情尤其是负面的心情,如果人们处理不当,就会酿出严重的祸事来。
海格斯与约翰逊在大学时学的是同一个专业,并且是在同一天被同一家大的制造公司录用。未分配岗位前,两人都在生产部门实习。海格斯性格开朗,情商颇高,在实习岗位上,很快就赢得主管们的好感。不出两个月,就因为他广结善缘而被生产部门主管推荐到人事部门独当一面。而约翰逊性格相对内向,情商不怎么高,平时话语不多,也不爱在人前表现自己。不过,他在工作上表现出了高度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然而,约翰逊在生产部门实习满两个月后,公司不但没提升安排具体的工作岗位,反而调他到与自己专业有些不符的销售部门实习。后来,又被调往配料、仓库这样的“基层”部门实习。这时,约翰逊听到了一些人的风言风语,说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生产主管向公司高层说了他的坏话。他听后“恍然大悟”,自己之所以沦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当初没能像海格斯那样讨好生产部门主管,从而遭到了他的报复。约翰逊越想越觉得窝火,总想找个时机发泄一下。终于有一天,他在公司与生产部门主管“狭路相逢”,一下子情绪失控,责问之余,竟然对生产主管拳脚相加。他的这一举动,一下子惊动了公司高层。原来,公司的总经理暗中考察时发现,约翰逊工作扎实,看上去十分稳重,就有意培养他成为公司的骨干。为此,他特意安排约翰逊在公司多个部门历练,没想到约翰逊会干出这种事来。当即,总经理作出辞退约翰逊的决定。事后,当约翰逊得知公司高层的用意后,懊悔不已,但他不得不为自己的情绪失控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个事例表明,情绪失控所带来的危害并不缘于情绪本身,而在于情绪的表达方式上。之所以说“一失足成千古恨”,都是与情绪失控有直接关系。如果事先就明了情绪失控的危害性,那么,人们就会在工作或社交活动中学会防微杜渐,让理智来操控自己的头脑。高情商的人一般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第三,学会转移情绪,避免刺激。
根据生理学知识,人在悲伤、忧愁、生气的时候,大脑皮层会出现一个强烈的兴奋灶。人如果能将兴奋灶保持在平和状态,就能恢复心理平衡,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比如说,当消极情绪来临时,不妨去听听音乐,看看影视,玩玩游戏或畅想一些美好憧憬,这样就可以转移注意力,使人从消极情绪的牛角尖中钻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自我降温的过程,最有成效的一个方式是让自己笑起来。
在英国的伍特郡,一位官员的妻子突然间变得成天不吃不喝,只知道胡乱叫骂。家人为她请了不少医生,也给她使用了不少药物,但半年多的时间里也没见成效。后来,他们从朴次茅斯请来了当地有名的医生詹姆斯。詹姆斯看后,既不开药用方,也不采用手术,而是叫来两个老女人,在患者面前故意做出滑稽动作,结果引得患者停止叫骂,大笑起来。随即,他又叫两个老女人做摔跤表演。患者看后,大笑不止。然后,詹姆斯医生又叫来两个妇人在一旁吃饭,做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患者看着她们吃东西的样子,也跟着吃起东西来。就这样,她的怒气平息了,病也消失了。
这个故事充分表明,笑能治百病,尤其是情绪病。美国医学家研究发现,经常开口笑,能防止传染病、头痛、高血压,且能有效减轻精神压力,因为欢笑能够刺激体内免疫物质的分泌,从而帮助人们抵御病菌对肌体的侵袭。每天多笑一笑,甚至哈哈大笑,可以起到调节身心,增进健康的作用。所以,当一个人处于消极情绪包围之中时,不妨让笑声成为战胜自我的动力。
第四,不要压抑情绪,要学会适宜地宣泄情绪。
当消极情绪充斥自己的身心,让你无法做到宽宏大度,而有的只是牢骚满腹的时候,采取适宜的方式让自己的消极情绪宣泄出来就显得很有必要。所谓适宜的宣泄,指的是选择适当的场合,采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掉心中的消极情绪,从而避免消极情绪对自身和他人产生危害。在日本,像丰田这样的大公司,都会专门设置一个宣泄室,里面设置着公司高管的人身模型,员工们要是在工作中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可以到宣泄室中对这些模型拳打脚踢,以此来发泄心中的郁闷和不满。这实际上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的方式。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处处有这样的场所来供人们发泄消极情绪,但人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来宣泄消极情绪:
(1)喊。通过急促、强烈、无拘无束、歇斯底里的喊叫,将内心郁积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如此一番过后,心里就顺畅多了。
(2)哭。科学研究表明,哭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心理保护措施,能够释放不良情绪,调节机体平衡。事实也表明,哭能够解除紧张、烦恼和痛苦。许多人哭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大为减缓。
(3)诉。千万别把不愉快的事情积存在心中,这样是在压抑自己,让不愉快成为心理负担。当消极情绪来临时,不妨找亲朋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这是一种良好的宣泄方法,既能排遣心中的郁闷,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正如培根所说:“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
(4)动。情绪低落时,通过运动来快速转移注意力,能避免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运动的方式可以选择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运动本身可以创造出快乐,对控制和改变不良情绪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其实,管理情绪的目的,就是让人拥有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只要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他就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美好的生活。
2.怎样建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活中有惊喜,有意外,也有不如意。不如意来袭时,首先给人带来的是情绪上的激烈变化,准确地说,是消极情绪的激烈变化。然而,对于不同的人,这些变化的程度是有明显不同的。事实表明,那些拥有高情商、能成就事业、各方面长人一步的人,他们在各种境遇下,都能做到始终保持情绪稳定,有些人甚至达到了泰山压顶不变色的程度。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医学研究表明,焦躁、怨恨、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不仅对人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且是事业的头号杀手。为此,人们开始有了遵循科学方法的各种行动。他们采取诸如自我暗示的方式,来稳定情绪,改善心理,让头脑保持冷静。或者采取“难得糊涂”的心态、精神转移的方式、压力释放的做法来进行自我调节,以让消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但是,这些做法多有应急的意味。真正能让消极情绪远离自身的最有效做法是建立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只有建立起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处变不惊、压力面前不动摇,让自己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
让自我能力变得强大,实质上就是打造过硬的心理素质。科学研究表明,过硬的心理素质,都是以下几种要素的不断培养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第一,积累丰富的阅历。
没尝过海水,就不知道它又苦又咸;没攀过高山,就不知道它又艰又险。每个人的人生起始阶段,他的思想和活动范围都会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内。在这一过程中,他体验不出人生的广度和宽度,感悟不出生命过程中的热情、勇气以及事物的是非曲直。这时候,就得通过阅历来提升自己,从而使自己不成为生活中的迷惑者。
阅历,即一个人通过接触外界而掌握的认知经验。阅历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通常认为,获取阅历的捷径包括与人沟通交流和亲身实践等方式。
从社交的角度来说,沟通交流能够让沟通双方消除隔膜,从而减少摩擦。对于隔阂的双方来说,还能够解开彼此的心结,创造一个顺畅、愉悦的人际关系。从增长阅历的角度来看,沟通交流是一个学习的最佳方式。它可以帮助人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人本身的各种差异,从而培养人的鉴别能力。从实现积累阅历这个目的来看,沟通交流就是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包括不同地区、疆界、语言的人进行多方位的交谈,这样既可将他人的阅历化作自身的阅历,也可以从交谈对象身上学到不少如学识、谈吐、气质之类的做人的特色。可以说,阅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与人沟通交流,也可算是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生活的目的并不是为沟通交流,而是要解决问题、开创局面。所以,投身于事业的实践,才是增长阅历的最有效途径。实践中得来的阅历,其实质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人们常说的才干。真正有才干的人,面对各种难题,遭遇各种不测,都会有一种强大的自信支撑着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重大发明无数。然而,有一次,一把无情的大火把他的实验室里所有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对此,爱迪生站在废墟上镇静地说道:“现在,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在灾难或打击面前,只有懦夫才会颤抖。当然,也只有像爱迪生这样拥有阅历及高情商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成为屹立于世的丰碑。
阅人无数,你才会知人善任;亲身感知体验过,你才会心中有数,才会遇变镇定自若。所以,丰富的阅历,首先于个人的心理来说,就是一种开拓事业的底气。底气足,内心自然强大。
第二,打造开阔的视野。
古话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一个人立身处世,其事业上所取得成就的大小,与他的视野往往成正比关系。一个鼠目寸光、视野狭窄的人,注定是干不了大事业的。当年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说过这样的话:“你有一县的眼光,就会有一县的生意;你有一省的眼光,就会有一省的生意;你若有天下的眼光,就会有天下的生意。”现实告诉人们,一个人有坚强的事业心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自身没有开阔的视野,他做起事来就会缺乏战略的头脑,永远不会开创出前无古人、旁人无及的新局面,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那么,怎样才能增加自己的阅历呢?最快捷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阅读和旅行。
阅读,通常指的是阅读前人或他人的书籍、学术成果,以此来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但是,世上的书籍浩如海洋,如果为阅读而阅读,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让人成为一个书虫,反而无益于正在投身的事业。所以,既要广泛阅读,更要善于阅读。书籍上所载的都是浓缩的知识、经验,包括一些即时出现的见闻,可以让人减少亲历亲为的环节而直达目的。据此来说,阅读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开阔视野的方式。
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还能调节身心。旅行,能让人感知外面世界的精彩,体会各地的风土人情。另外,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人的思维会产生一种疲劳感。处于这样的心境,什么发明创造、奇思妙想都会置于封闭,有事业心的人也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从人本身的角度提出的,目的就是让人开阔视野,有事业进取的动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你打造出开阔的视野后,遇事时就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进而就有了一种驾驭全局的魄力和本领。
第三,练就强健的体质。
人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消极情绪,首先都源于人的体质的虚弱。中国过去之所以人见人欺,其中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体质太差了,被对手远远甩到了身后,这才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同样是奔跑,在体质差的人看来是千难万险,而对体质好的人却是徜徉流连。体质好的人就会永远跑在前面,越跑越有自信,而越自信,心理素质就越过硬,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循环。想要拥有强健的体质别无良方,唯有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锻炼。
第四,塑就积极的心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林妹妹形象。心态,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取舍,这些取舍,又与事业的成败相连。成功了,人们皆欢喜坦然。失败时,则马上就能分出人情高下来。这时,一些人选择了怨天尤人,甚至是自暴自弃。而回头来看,它们其实对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正确的做法是,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样就能于失败中看到希望,从而反败为胜。
人的情绪失控,首先都源于自身的心理过于脆弱。这种脆弱,会让人于风云变幻之中迷失自我,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进而招致自己做人、做事上的失败。只有建立了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傲立于世,笑对天下。
3.怎样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一句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良言。但是,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遇上这样的情形:自己努力了,拼搏了,结果却失败了。并且,这种失败并不同于走路跌倒了再爬起来那么简单,往往会置人于一段漫长的看不到希望的时日中。这就是人生的逆境。
不经意走进逆境,大多数人会在情绪上产生波动,往往是愤怒、抱怨、谩骂、惊慌一起来。显然,这都是负面情绪。面对逆境,人们大多都会选择抗争,而能轻易就在抗争中走出来,也就无所谓逆境了。因此,如果抗争过后,所面对的依然是看不到希望的时日,那么,从情绪上来说,尽管其间多的是冲动的杂念,但是,人们往往都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它们,甚至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时,表面看来一切都处于平静之中,但实际上,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就如同病菌,无时无刻不在无声中吞噬着人的激情、梦想,最终让人于沉默中泯灭希望,彻底沉沦下去。因而,既要做到在顺境中善待别人,也要做到在逆境中善待自己。当逆境来袭或身处逆境时,千万别置自己于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要学会让情绪发声,让积极情绪重聚心头。让情绪发声,就是别让情绪由低落到低沉,进而到哀怨,而是通过生活的场景让它有效地释放出来,从而振作精神,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对此,美国的一些行为心理学家从提升情商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指导措施。
第一,保持微笑,昂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