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不伤人是一种修养,不被伤是一种气场》(7) - 有修养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 约翰·托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四十一章《不伤人是一种修养,不被伤是一种气场》(7)

有些话说了不如不说,该闭嘴就闭嘴

1.“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关于说话之道,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文字虽浅近直白,其中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

金诚刚转到一家新公司,为了尽快地融入集体,他经常主动去跟其他人聊天。

虽然他一直很热情,且同事有事都会帮忙,但是,依旧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为此他感到很疑惑。

直到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同事在背后议论他:

“你们说金诚这个人,我让他帮我看策划书,他让我把几个地方都改了,还说一定这样才改得对;可是,老板看了之后却告诉我做错了,反而之前的是对的。我去和他说这个事,他竟说自己没说过这话。”一个同事愤愤不平地说道。

“他可爱说假话了,经常跟我说他去过日本、美国,可是后来无意间我才知道,他根本都没有去过,”另一个同事也附和道,“这样老说假话的人,咱们一定要离他远点,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咱们诓了。”

金诚听完他们的话,羞愧地离开了。

“人无信不立”,一个张嘴闭嘴都是假话的人,无论你对别人有多好,只会得到他人的怀疑和排斥。没有人喜欢对自己不坦诚的人,等到别人看穿你假话的时候,自然就会把你放入人际交往“黑名单”里。

小孩刚开始学会说话时,大人就告诉孩子要诚实,还常用“狼来了”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能说假话,说假话是会被“狼吃的”,足以证明人们对不能说假话的重视程度。“假话全不说”体现的正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应该将其列为我们做人的底线。

马克·吐温曾说过“永远要说真话,只有这样才不用记住你所说过的话”。即告诉人们只有说真话才能让自己活得踏实,不会被自己的假话造成的后果所困扰。

人们常习惯于“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觉得说假话是不对的,那说真话肯定就是对的了。其实也不尽然。

说真话,历来会被视为是善良、勇敢、真诚。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就被人当作为正面形象的代表。然而,如果一个人总是说真话,像钱锺书先生年轻时那样,不免会显得刻薄,伤害到他人。

后来,钱锺书先生评价自己说“当年太狂狷刻薄”。可见,有很多话,即便是真话和事实,我们也是不能说出来的。毕竟,有的真话讲出来就会伤到别人的自尊,甚至还会激化矛盾,有些真话说出来只能得到与你想象中相反的结果。

所以,就算是真话,我们也不能全说,而是要考虑听话者的感受,要有一定的取舍。“真话不全说”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做人智慧,也是我们在说话时避免伤害他人的重要技巧。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在生活中,前半句我们可以很好理解,但后半句的尺寸拿捏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此,我们在下面给出这样几条原则,让大家能更好地掌握说真话的度。

首先,别人的开心事不要破坏。如果他人正准备迎接自己的开心事,我们就不要用真话来打击他们了。比如有人让你评价一下她家刚出生的宝宝,就算你觉得宝宝不好看,也要表示夸赞。

其次,不要在领导、长辈面前讲不好的真话。面对自己尊重的人或比自己职位、辈分高的人,无论我们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对可耻的地方都不要说出来,因为这并不是你的责任。比如,在一个重要会议上,老板在讲话中读错了字,我们就不要站起来说“老板,你读错了”,让这件事过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在亲人面前不要说疾病。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亲戚朋友得了什么重病,为了让他们安心地养病,我们就不要再把这个真相告诉他们。关于一些癌症,有科学调查发现:知道自己有得癌症的患者的存活时间比不知道的短很多。

俗话说“言多必有失”。我们在说真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有时候,不知道该不该说真话,那不如选择沉默,也比你把伤人的真话说出来好。

2.有些谎言,不必忙着拆穿

我们都鼓励人们说真话,那是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不对的?如果遇到有人说谎,是不是就要立马拆穿他们呢?

吴倩与男友分手的那段时间,每天夜里在家里哭得不能自已。但第二天,再用冷水敷敷自己的眼睛,继续去上班。

有一天上班的时候,她听到对面楼上传来清晰的音乐声。那是一首伤感的情歌,歌声凄婉缠绵,吴倩一下忍不住了,眼泪不停地往下流。

坐在她对面的同事看到后,对坐在吴倩身边的同事说道:“李粒,你帮吴倩把窗子关上吧,(因为窗子有隔音效果)她风泪眼,一吹风又受不了了。”

李粒看了一眼吴倩对那个同事说:“她那哪是风泪眼,分明是被男朋友甩了难受得哭了”。

吴倩听李粒这么说,瞬间崩溃了,起身边哭边往洗手间跑去。

对面的同事赶紧起身对李粒说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会说话,谁不知道?我是撒了个谎,你却一定要拆穿!你看看现在怎么办?”说完转身去追吴倩。

李粒一脸内疚地看着远去的两人。

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怀有恶意,也并不是你每次拆穿谎言都能让别人觉得你明辨是非。有的谎言并不低劣,就像吴倩同事的谎言,不过是为了帮吴倩不触及她的伤疤;而李粒揭穿“谎言”的行为反而伤害了吴倩。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为自身利益撒谎,那是欺骗;为他人利益撒谎,那是诈骗;为了陷害而撒谎,那是造谣中伤。诸如此类都是最坏的撒谎,而对自身和他人都无害亦无利的撒谎,那不算撒谎,只是虚构。”

常言道:“看破不说破。”对于身边人做出的与事实不相符之事,有时我们会一眼看破其本质。一定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要拆穿才好,否则,就会造成既让人下不了台,又伤了情分的结果。

苏米是个十分好强的女孩,从上学到现在一直都是。最近她收到大学同学聚会的邀请,班长说为了活跃气氛让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另一半,这让苏米十分苦恼。

大家都知道,她毕业后,为了更好地发展,踹掉了自己的男朋友,毅然和一个大她20岁的小老板结了婚,同学们当时都为那个男同学抱不平,说苏米太物质。但不幸的是,苏米的老公没几年得了中风,虽然治疗及时,但还是留下了轻微的后遗症,只能长期在家休养……

同学们陆续到了约定的酒店,苏米是最后一个到场的,有个同学看到苏米就问:“你老公怎么没来,我们一直想看看你老公的风采呢?”

苏米脸上露出一丝尴尬,还没有说话,班长就替她回答了:“哦,苏米老公昨天给我打电话请假,说他近期生意太忙抽不开身,让我替他照顾好苏米,今天苏米就交给我了。”

大家都会意地哈哈一笑,苏米也跟着笑了,并向班长投去感激的目光。

做人无小事。虽然班长只是为苏米缓解了一个尴尬,但这也防止了同学们再说到这个话题,伤害到苏米的自尊心。这种能尽量做到不伤害他人的行为就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虽然有时拆穿谎言,可能是怀着一片好心让人们发现真相;但是,却不知道你让人们知道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真相,伤害了一个说着毫无恶意谎言的人。

没有任何人会愿意跟一个时常拆穿别人的人为伍,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不知轻重,因而不愿意让你知道更多的事情,更别说会跟你走得近。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有些谎言是不应该被拆穿的。

首先,为了省钱的谎言不要拆穿,每个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在买东西时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人逛街买东西,你要是去了贵的店,她会说都不喜欢,并推荐另一家店。你跟她去后发现不过是个路边小摊,衣服也一点都不好看,你都能看出她嫌弃衣服的眼神。不要拆穿她的谎言,我们就陪她挑完衣服,再去选自己喜欢的衣服就好,千万别说:“这里的这么丑,你还说美,你是不是看这里的便宜?”

其次,为了“尊严”的谎言不要拆穿。很多时候,人们撒谎不过是为了能让别人高看自己。比如,在一个宴会上,有个人被问到为什么放弃了大生意重新回来上班,他说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体验员工的工作内容,以后能做得更好。就算你知道是他公司倒闭负债,他在工作赚钱还债而已,也不要拆穿他。我们帮不到别人的时候,能做到不伤害他人,也是一种极大的善良。

最后,为了开玩笑的谎言就不要拆穿了。有时候,为了增加玩笑的恶搞性,人们就会在玩笑里夹杂一些谎言。比如,朋友跟你说,我上次喝酒喝到路都走不稳,在大街上遇到个神仙……你可千万还没等人说完就说“你分明酒精过敏,怎么喝到走路都走不稳的”,这是很扫兴的行为。如果对方只是夸夸其谈为博大家一笑,那就让他说吧,没人会介意他是撒谎的。

人生往往不需要“揭穿”,管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人际交往中也不需要心直口快,别人的谎言看在眼里就好,说出来往往会惹得双方都不愉快。

3.不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

俗话说,“矮子面前莫说短话”。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本来心里已经够痛苦了,如果我们还要去揭开这层伤疤,就会让对方再度陷入痛苦中,连带着也会记恨上我们。

鲁成公元年,晋国大夫郤克、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曹国使臣公子首结伴而行,一起出使齐国。来到了齐国,巧的是,这四位使臣生理上都有缺陷:郤克一只眼睛,季孙行父是个秃顶,孙良夫是个瘸子,公子首是个罗锅。

齐顷公接见他们之后,把四个人的长相说给母后听,母后就想亲自去看看。

“孝顺”的齐顷公就为母亲导演了一场恶作剧。他让人从国内找了一个独眼龙、一个秃子、一个瘸子、一个罗锅,分别对号入座为四位来宾驾车,定于第二天来后花园做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