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6)
第五章拒绝、批评和否定,如何说不得罪对方1.说“不”的时候,尽量怪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人和事是我们很难拒绝的。比如上司命令我们加班;铁哥们儿请求我们帮忙走后门;老朋友向我们推销东西……明明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大声说出“不”,但又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只得硬生生把这个字咽回去。哪怕勇敢地将“不”字说出来了,气氛却被我们搞僵了。怎么办?
对此,有人际关系学家表示,想要顺利说出“不”字,还不用得罪人,就试试在说“不”的时候,把责任归到自己头上,尽量怪自己。
刘子瑜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别人,要她直接说“不”,就像老鼠反抗猫般困难。但她这种性格却害惨了自己。更吃亏的是就算她勉强答应了别人的要求,但往往因为做得不够好,反而还会招来嫌弃或埋怨。几次之后,刘子瑜决定要学会说“不”。只是,当她鼓起勇气对别人说“不”的时候,却让人听起来有点粗鲁无情,比如:
“子瑜,可以帮我把笔记本电脑拿去修吗?”
“不好意思,我没时间,你自己去修吧!”
她的这种回答,虽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却也很容易把双方的关系搞僵。所以,她又开始难过,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有朋友给她支招:“你在说‘不’的时候,尽量把责任归在自己头上,效果会好很多。”
所以,再有人对她做出同样的请求时,她回答道:“啊,你看我多磨蹭,老板叫我早上发的报告,我现在还没打完!我死定啦!所以等我先渡过这个难关再说,我真是够慢的!”
把拒绝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无能”,看起来好像委屈了自己,但一方面能让对方有台阶可下,另一方面,我们只需要多用五秒钟说一句话,就可以免去送修电脑的奔波,其实是非常划算的。
另外,有些人不好意思说“不”,又不愿意让自己显得过于“无能”,就会随便找一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解脱。殊不知,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仍然可以找到跟我们纠缠下去的理由,直到我们答应为止。
比如,我们根本不想答应对方帮他做事,便推托说:“我今天没有时间。”那对方很可能就会说:“哦,没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就好了,总之,事情就拜托你了。”再比如,对方想把自己的旧笔记本电脑转让给我们,但我们并不想要,便推托道:“我最近钱不够。”那对方就可能会说:“没事,你先拿去用吧,钱以后再说。”又或者,我们不愿意跟对方跳舞,就推托道:“我跳得不好。”那估计对方就会说:“没关系,我可以慢慢带着你跳。”
诸如此类,还不如直截了当地拒绝对方:“我最近很忙,没办法帮你了”“我想先攒钱买一台新的笔记本”“我已经约好舞伴,所以不能和你跳了”……这样一来,即便显得有些生硬,却也能单纯明快地解决问题。
快下班的时候,吴晓冰接到小美的电话,对方连撒娇带耍赖地说:“亲,救救我吧,帮我写个方案,客户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但我实在没有时间啦,你帮帮我,周末请你吃韩国料理!”
小美下班就忙着去约会,常常把做不完的工作推给她。每一次,吴晓冰都想拒绝,可是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不”。
针对这种情况,吴晓冰还特意找了一些应对资料,这次刚好派上了用场。只见她用和小美一样柔软的语气说:“小美啊,你看你赶得真不巧,如果你早告诉我就好了,我说好了今天要去医院看我姑妈的,这样吧,如果下次要我帮忙早点儿告诉我!”
当然,为了下次还能找她帮忙,小美肯定不会轻易得罪她,只好顺水推舟地说:“那好吧,替我向姑妈问好哦。”
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很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帮助别人是必要的,这样做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比如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对于有些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我们就一定要学会拒绝。当然,如何不伤和气地拒绝,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了。
一般我们应当先听完对方的情况,再说“不”。这样能让对方先有被尊重、被接纳的感觉,而当我们婉转地表明自己拒绝的立场时,也能避免伤害到对方。
而在拒绝之后,我们最好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因为有时候拒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方会不定时提出同样的要求。如果我们能化被动为主动地关怀对方,并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苦衷和立场,就能有效减少拒绝的尴尬与负面影响。
2.多用“建议”,而不用“命令”
有些人在刚坐上领导的岗位时,心里可能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我终于也坐上了能向别人下达命令的位置,一定要好好利用。”于是便开始对自己的下属不停下达各种命令,大有好好过把瘾的意味。殊不知,这种“疯狂指挥”的行为,不仅无法对管理下属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反而会让下属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
一天,某公司领导在下班后回办公室取东西。走到门口时,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带钥匙,还有一把钥匙在助理手里。而这个时候,助理也早已下班了。他便给助理打电话,但助理却没有及时接听,他感到非常气愤,觉得助理没把自己放在眼里,便不停地拨打对方的电话,直到助理接起了电话。
电话中,他带着满腔怒火斥责了对方一顿,并命令道:“你马上给我来公司,我在这里等你开门。”
平白无故被上司训斥了一顿的助理本就不高兴,再听到对方理所当然的命令,助理当即反驳道:“我凭什么去公司,我已经下班了,不再受你的指使,你也没资格对我吼叫。”
第二天,助理直接到公司人事部,要求办理离职手续。
人属于感情动物,而不是机器,所以人有情绪、感受、自尊心,而机器却没有。当我们向机器下达命令时,我们只要直接按下某个按钮即可,但当我们向别人下达命令时,如果我们的语气“重”了,可能就会让对方产生压迫感,他们就会本能地进行抗拒。但如果我们能轻声一些,多一些协商和建议,对方就会舒服地接受命令,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因此,我们若是能学会用建议替代命令,不但不会影响到自己的领导权威,反而能够拉近我们与对方的距离,让命令听起来更“顺耳”,执行度更高。
正如日本松下公司前ceo松下幸之助所说的:“不论是企业或团体的领导者,要使属下高高兴兴,自动自发地做事,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在用人和被用人之间,建立双向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沟通。”而想要达到这种“完美”的沟通方式,用建议替代部分命令才是好的方法。
赵先生创办了一家公司,他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让他看起来像领军千万的大将一般,好不神气。但是,他却拿自己儿子没办法。这天,赵先生又和儿子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起来。
突然,儿子对他说:“爸,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我能不能请你把我刚说的那句话重复一遍?”
“啊?你说……做父亲的太能干,当然看不起儿子。”
“不对。”
“那你怎么说的?”
儿子突然笑道:“你看!从头到尾,我说什么你都没有听。我们不是要沟通吗?那么,我说什么,你重复一次给我听,再轮到你说,我来重复。”就这样,父子俩竟然聊了两个多小时而不吵架,这让赵先生怎么也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公司有个重要的会议,讨论公司将要采购的机器,到底是用美国货还是日本货。采购部觉得日本货便宜,东西也不差,但项目经理却主张买美国货。
以往这个时候,赵先生都会大唱“独角戏”,享受那种权威感,今天他却说道:“我来重复下某某的观点,你的意思是日本的机器价格虽然便宜,东西也不错,但将来一旦出了毛病,问题就来了。因为我们无法和对方直接沟通,找来的翻译对精密仪器也是外行,所以,还是觉得买美国货比较合适!”
随着赵先生的重复说明,大家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们纷纷打起精神,对这个提议进行补充和说明。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大家滔滔不绝地讨论了起来。
很多人觉得只有雷厉风行才能产生最佳效果,他们在命令别人去办事的时候,也不看对方的意见如何,反正一句话:“做了再说!”一般这种领导比较有能力,会在下达命令之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
但时间一长,当下属面对领导铺天盖地的命令,连问一句“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时,渐渐就会产生怠慢情绪。
作为一个领导,当我们的下属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事时,应该找他沟通,而不是以上压下,更不可使用带有威胁的语言或举动。
想让命令具有更强的执行力,我们不但不能用强硬的方式,反而应该多用建议这种比较缓和的沟通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消除下属与我们之间的隔阂,让他们在执行时更有动力。
3.绝不当面发出指责
每个人都会犯错,同时,每个人都有尊严。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指责别人,都很容易引起双方的争端,有时候对方根本不会听完我们的话,就和我们争论起来。
暑假期间,宋娜娜和三五好友相约去爬山。有个人姗姗来迟,在等他的时候,大家纷纷吐槽他“总是迟到”“特别磨叽”“耽误大家时间”什么的。大家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对方才匆匆赶来,结果就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埋怨。他拼命解释迟到的原因,但却并没有取得大家的原谅。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开始上山,结果没过多久,就发现迟到的那个人又不见了。一会儿对方出现后,急脾气的宋娜娜对他又是一顿数落,说他“无组织无纪律”,还将他从前的种种“恶行”统统翻了出来。对方脸面挂不住了,非常生气,两人当众吵起来,好好的出行被弄得不欢而散。
很多人都习惯当面去指责别人,纠正别人的缺点,以为这个是为对方好,或者觉得这样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抗,毕竟谁也不喜欢当众出丑。所以,大多被当面指责的情况多以双方争吵、不欢而散而结束。
既然如此,我们又干吗一定要给别人难堪呢?要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让别人难堪其实就是让自己难堪。
所以,一个人会不会说话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能顾忌到别人的感受,用双方都舒服的方式去沟通。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就是当面指责别人,除了引发对方的愤怒和怨恨,不会有其他。”因此,任何会说话的人都不会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林肯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对别人进行评论,并且经常写信讽刺那些他认为非常差劲的人。并且他还经常把这些信直接丢在乡间的小路上,让散步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到。
一次,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上面嘲弄了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导致那名政客受到了全镇人的讥笑。这位政客愤怒不已,他要求和林肯决斗,以维护自己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