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你可以说“不”——“不”与“是”都
第24章你可以说“不”——“不”与“是”都重要(2)
果真,她认识这山上不少的花草树木,但不是所有的。他们调侃她,说她给自己做虚假广告,她哈哈地笑了起来,说:“不把你们哄上山,我怎么赚到钱,带你们一趟我能拿15块提成呢。”
这时她的手机响了,她和什么人在电话里争执了起来,最后她说:“我就不回去,我就不要你们的钱。”说着赌气地挂了电话。余毛毛有点好奇,说你这跟谁在吵呢,她说是她老爸,余毛毛问:“你老爸给你钱为什么不要,他很有钱么?”她说:“是的啊,他开了一家工厂呢,我们家还有个酒店,还有个茶庄呢。”
这番话让余毛毛一行人震惊不已,问:“你们家这么有钱,你还做导游干什么?”她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乐意花他们的钱,我就喜欢花自己赚的钱,我是学旅游管理的,我才不要回家做小老板。”
由上不难看出,说“不”固然代表拒绝,但也代表一种选择。而一个人正是通过不断的选择来界定自我、形成自我的。因此,当你想说“不”的时候,就等于说“是”,等于选择了一种与对方截然不同的立身处世的状态。勇敢说“不”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麻烦,反而能替你减轻压力,更好地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记住,如果你想活得潇洒自在一点,活得有原则一点,就十分有必要说“不”。
积极的“不”帮你赢得“是”
很多时候,我们口中说出的“不”应该以一个更加重要的“是”为前提。这是一个成功的“不”所具备的特点。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说的是积极的“不”,而不是消极的“不”。当然,保证每一次说“不”都会马到成功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但我们应该尽力而为,争取把“不”说得更完美。
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有3个日航的代表与来自美国某公司的一些世故的经理进行谈判。
美方代表是压倒性的,他们有备而来,气势汹汹。刚开始谈判,就借用图表、电脑图像和种种数字的帮助,证明其价格的合理性。仅他们念完所有的资料就花了两个半小时。而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的3名代表一句话也不反驳,只是默默听着。
当美方代表说完时,重重地呼出一口气,靠在软软的座椅上,以谈判结束的那种语气问麻木不仁的日本人:“你们认为怎么样?”
其中的一位日本代表彬彬有礼地惨笑了一下,说道:“我们不明白。”
“什么?”美方代表惊诧地问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不明白什么呀?”
另一位日本代表又彬彬有礼地答道:“全部事情。”
锐气大挫的美方代表差点犯了心脏病,他勉强地挤出几个字:“从什么时候开始?”
第3位日本代表还是那么彬彬有礼:“从谈判开始的时候。”美方代表无奈地苦笑着,但又能怎么样呢?他泄了气似地靠在椅背上,打开昂贵的领带结,无精打采地妥协道:“好吧。你要我们怎么样?”
3位日本代表同时彬彬有礼地答道:“麻烦您再重复一遍吧。”
日方反过来处在主动的地位,美方起初的那股勇气早已烟消云散了,谁能再一字不漏地重复那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啰唆材料呢?因此,美方的开价开始下跌,而且越来越不利。显然,美方已处于下风了。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学会积极说“不”。懂得如何说“不”,知道在何时说“不”,会对你所处的地位起到调整作用。如果你深谙说“不”之道,在商业谈判中能给对方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从而让对方对你望而生“畏”,那么,你在谈判桌上就占尽了“地利”。因此,该拒绝时就要坚决说“不”。说“不”是一门艺术,学会它并灵活运用它,会使你生活得从容不迫,会帮你赢得正确的“是”,使你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过度说“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当我们过度使用“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说“是”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容易放松自己,失去把握时间和金钱的能力。在有些情况中,甚至会让自己背离正常的生活轨道,走入歧途。毫不夸张地说,当我们对来自他人的每一个恳请和要求都肆无忌惮地说“是”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容易成为自己最顽固的敌人和最可悲的牺牲品。
日本有位名叫井上的人,身为一名著名作家,他曾经因一度失踪而成为媒体广泛关注的人物。究其原因,据说是因为他不敢拒绝出版社的约稿,最终导致工作量超过了自己能够承受的极限。就算是工作排满了,他也唯恐拒绝了这一次,以后出版社就不再给自己机会了。于是,井上虽然心里清楚答应下来非常勉强,但还是接受下来。现实的情况是,一旦选择了接受,就必须履行合约、负责到底。井上深深品尝了过度说“是”的苦果。
无独有偶,我国春秋时期,晋国有两个相邻的小诸侯国:虞国和虢国。晋献公一直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谋划着如何侵吞这两个小国。
有一次,晋献公召集群臣,想找个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计划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