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非生息
陆祎坐在办公桌前审视报表,非生息资金余额居高不下,这个现象在各支行普遍存在,大家习惯性漠视,都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实际上,应收帐款的占用不仅严重影响银行的自身效益,而且部分应收帐款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收回,造成银行资金损失现象时而出现。
清理压缩非生息资产占用,有效合理运用银行资金,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势在必行。
这些应收帐款挂帐,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陆祎拿起笔,在纸上勾勾画画,寻找根源。
应收帐款,就是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生的正常临时性款项垫付,发生的临时性垫款必须按照制度规定在短期内清理收回。问题的关键就是,“在短期内清理收回。”
从应收款挂帐的形式分析,主要有四种状态,一是应收款直接挂帐;二是在备付金中挂帐;三是在库存现金中垫付;四是在递延资产中挂帐。
挂账内容千姿百态,不过仔细分析,应收帐款挂帐的主要内容不外乎这么几种,正常结算挂帐、费用超支挂帐、个人借款挂帐、基建超支挂帐,以及诉讼费挂帐等。
形成应收帐款挂帐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遗留挂帐,造成年复一年无人清理;二是新官不理旧帐,怕担责任,以原由不清、资金紧张等原因不去积极清理;三是违规操作,随意扩大开支标准,随意突破指标限额,造成挂帐;四是依法清收垫付的诉讼费,由于财产未能及时变现造成挂帐;五是资产剥离形成的应收款中垫付的诉讼费没有明确规定,至今挂帐;六是按权限、程序逐级报批的待处理损失挂帐不能及时处理。
怎么办?如果现在处理,一定会影响到现在的利润指标。如果不处理,领导也不会说自己不作为。可是,发现问题为什么不去解决呢?为了所谓的政绩么?解决问题不是成绩么?
陆祎在电脑中列出了清收应收帐款应采取的几种措施,决心逐项解决。
所有的措施,第一项都是“领导重视,成立组织。”有人牵头,有人落实,才能有序开展工作。清理应收帐款挂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各级行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清理应收帐款的重要意义,把清理任务纳入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县(市)支行为单位,逐级成立清理应收帐款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有关专业部门具体抓,摸清底数,弄清原因,明确重点项目和基本目标,限定期限,积极清理收回。
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首先是分类排队,查明挂帐性质。对应收帐款挂帐情况进行剖析,通过找当事人询问、查阅传票、分户帐等资料,区分正常挂帐与非正常挂帐,对非正常挂帐的款项要查明挂帐性质,查明挂帐原因,确定责任人。
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落实责任、限期收回。在非正常挂帐中分清责任,属历史遗留挂帐,其它不属于个人行为的挂帐,由领导小组确认后,采取压缩费用支出的形式,一次或分期处理挂帐款项,不留后患。属于个人行为的挂帐,落实责任人,限期收回或下岗清收。属损失性质确实收不回来垫付资金的,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待批准后处理。
采取强制扣款方式。通过对应收帐款中不合理挂帐的性质、数额的确定,在下达费用指标中等额扣留,指令处理挂帐;从严控制个人借款,对个人行为借款挂帐,签订回收合同,且借款期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对限期不能偿还的重新签订偿还合同,并逐月逐额在工资中扣收并限期收回,同时每天按贷款利率收取占用费。
积极变现抵贷物资,偿还诉讼费挂帐。对依法起诉收回的抵贷物资,要采取多种形式,出租、变卖,及时收回诉讼费挂帐。
清收到位是成果,建章建制,杜绝非正常挂帐是减少和杜绝的有力保障。在清理应收帐款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措施,防止、杜绝应收帐款中不合理资金挂帐现象的出现。
库存现金占用要控制在省行核定的现金备付率上限以下,及时清理损伤券和辅币。城区行可设置一个中心业务库,提高服务功能,强化资金调度,加速资金周转,保证正常营运。坚决消灭白条抵库,最大限度地压缩库存现金占用。
完善应收帐款审批制度。无论县支行、基层处、所发生应收款垫款时,必须由经办员向财会主任或科长说明原因,属合理挂帐的,可直接通知经办行挂帐,否则一律不准挂帐;待处理损失挂帐,一律按权限逐级审核、报批后列帐。其中:待处理案件损失,要在完善手续的前提下逐级申请报批处置;对结案、胜诉并已交付执行的,其变现收入先收回诉讼费垫款,再收息、收本。
按照固定资产变现办法,加快闲置固定资产变现处理及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工作。列出闲置固定资产处置清单,尽快变现,减少损失。清理递延资产摊销科目,按照科目设置要求列帐,挖掘内部潜力,减少闲置,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按月逐级上报应收款、备付金、递延资产挂帐明细,并附文字说明,防止出现不合理挂帐。
加强检查监管力度。县支行每月对辖内应收款挂帐情况检查一次,二级分行每季要对县支行应收款挂帐情况检查一次,对不合理挂帐要限期收回,并通报批评,追究领导责任,加大惩罚力度,决不姑息迁就。
对县支行一次性核定应收款、备付金、递延资产挂帐额度,只准减少,不准增加。
武勇批示,“百府市支行清理压缩非生息资金,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支行借鉴,全辖开展此项工作,挖潜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