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舆情控制 - 行长驾到 - 林外秀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行长驾到 >

第219章舆情控制

武勇也看了网络帖子,也看了那篇博客,舆情无小事,如狂风暴雨,如熊熊烈火,可以摧枯拉朽、燃烧一切。负面舆情的消极影响日益突出,并呈日益加深趋势。如果应对不力,造成的危害难以弥补。如何正确应对和引导网络负面舆情,对于转型期的大谷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难题。

网络中,人们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角色”限制和道德规范的监督,错误地产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负责的想法,从而因网民的道德自律意识淡化引发道德失范现象,给网络舆情造成负效应带来了更大的隐患。社会不满情绪的增加。

武勇急招“智囊”,夜议对策。

“从运营角度分析,网络一定会片面追求高点击率,追求商业利益,这注定会让网络舆论价值观念偏离。由于负面舆情中往往会集中关注于网络热点和社会的丑陋面等负面消息上,而对这些负面舆情渲染放大,才能造成公众追捧在这个过程中,网民主流价值观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甚至迷失,从而产生各种负能量。”陆祎翻着电脑页面,试图捋清根源。

“在这个过程中,正面网络话语权一定会失衡。互联网时代,大量的负面舆情通过网络自由传播,打破传统媒体对舆论话语权的垄断,极大地冲击着主流媒体的权威,使网民和大v控制着网络舆情的导向。在此背景下,网络负面舆情有时会被强势人群所操纵,成为少数利益集团的宣言书,形成了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舆论氛围,导致正面网络话语权的失衡。”

其他智囊团成员有目光迷离者,见武勇颔首,没人敢问。

“我的建议是,主动出击,一要主动与媒体沟通。突发事件负面舆情出现后,不能回避问题,应该迅速调查事实,积极与媒体沟通。如果网上爆料的问题属实,那就诚恳接受批评,及时给予解决,化解负面舆情。如果网上爆料的问题不属实,立即公布真相,热度就会过去。”

“有关太平县支行帖子问题,应该采取冷处理。这个负面舆情出现,我们没有能力责怪媒体,当务之急是不要引发进一步炒作。但如果帖子和爆料问题片面失实,造成较大不良影响,也不能沉默以对,应该及时与记者或爆料人沟通,提出更正或者删帖要求,并发布辟谣信息,消除不良影响。”

“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立刻进行正面宣传。对于网上负面报道和爆料,我们既要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各种有利于塑造正面形象的活动,把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正面轨道上来,引导舆论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为处理危机事件创作良好的舆情环境。”

陆祎一番话语之后,是长时间的沉寂。

“你说说,第一个动作最好是什么?”武勇把手中烟死死摁在烟灰缸里,望向陆祎。

“煽情!”

“什么?这么大的舆情,煽情?”

“对。煽情。把网民的情绪煽动起来,靠向我们这边。”

沉寂!

“好!就这么干,你去操作,人财物你提需求,市行全力以赴,打一场负面舆情攻坚战!”武勇拍板,陆祎得了一新任务。

网络上,最新热议的是《来自县支行员工思想动态的感悟》,以第一人称叙述基层员工的喜怒哀乐,拨云见日。

结合推进“三定”工作进程,六合市行调查考核组一行赴各县支行,对支行领导班子建设进行考核的同时,着重对当前支行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了一次深入地调查和分析。

工作中,调查考核组按照与每一位员工(除因事、因病请假外)都个别谈话一次的原则,共与898位支行员工“面对面”谈话交流,占支行职工总数的50%。工作过程中,调查考核组成员每人用完了几支满油的笔芯,记满了厚厚的笔记本。

一、三点感受

一周时间内,工作组感同身受基层员工的欢乐与忧虑、希望与茫然。无语,欢欣,冷静,冲动,都在一起共同体验过。直到今天,每每回想起这些日子里与支行兄弟姐妹谈话交流的情形,他们的纯朴、礼貌与真诚,他们的信任、期待和诉说,仍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释怀;那些生动的面孔,那些真诚的眼神,还不时在我们的脑海里闪现。我们总在感动着,似乎没有什么词语能够恰当地来形容。我们试着用三组词语,来记录我们内心对支行员工思想情怀的最深感受。

感受之一:平实与丰富。浓浓的乡音,或者只言片语,或者娓娓道来,没有豪言壮语,也找不到至理名言,可我们总是不时被那些质朴无华却意义非常丰富的话语所打动:一句“我一个一般职工,今天也有机会来参加谈话,真好!”让我们既欣慰于工作方式被认同,又自责于以往工作的不周到;一句“谁不想支行好?”“工作上不去,我们着急啊!”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朴素而炽热的心灵的脉动;一句“天气这么热,你们还下来,太辛苦了!”让我们疲意顿消,更感到肩上责任的沉甸甸。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最基层工作的他们,更需要有人去倾听他们的声音,更需要关注和尊重。这种倾听,不仅仅是“弯下腰”,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眼睛平视,耳朵贴近,心灵拉近,怀着真诚的、尊重的、平等的心态去谦虚地聆听。

感受之二:平凡与丰硕。支行员工身处银行的最基层,作为银行工作自上而下传导的终端,是他们将上级行的政策和指示落实为一件件具体和琐碎的工作,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自下而上反馈的开始,是他们将最微观、最基层的经济金融领域的信息点点滴滴的收集并及时向上反映,从而保证了上级行决策的客观与准确。相对而言,他们绝大多数岗位都很平凡,人生的轨迹也很简单,没有炫目的权力,更无耀眼的光环,只拥有着兢兢业业和无怨无悔。他们有的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柜面、信贷岗位,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金融事业;有的同志多年来克服了两地分居的困难,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更有许多同志在目前支行人手紧的情况下,一人干多人的活,任劳任怨。他们都是各自岗位工作的行家里手,许多人拥有着“岗位能手”、“优秀行员”、“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我们看来,这些称号仅仅是对他们工作业绩的最基本的写实。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他们收获了工作业绩的丰硕。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平凡,就没有我们大谷银行的辉煌。

感受之三:平常与丰盛。我们最感动地,莫过于在我们征询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时,绝大多数同志或轻描淡写,或闭口不提,总是以一种很满足的口吻说“感谢组织关心,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了,我还能有什么要求呢,比起那些下岗职工,比起我们的同龄人,在银行工作工资也不少,我已经很知足了”。其实,我们私下了解知道,他们中有的同志爱人下岗,有的同志家人常年病卧在床,有的同志父母远在他乡需要照顾。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和他们谈起岗位工作和行里建设,许多同志一改言语不多,都能侃侃而谈,提建议,出计策,一些同志对支行工作进展不理想的忧虑甚至可以用“忧心如焚”来形容,此时,我们真的无法不为其动容。在生活上,他们总是怀揣着一颗知足常乐的平常之心,平淡如水,没有奢求;而在工作上,他们多数人永不知足,追求的“欲望”总是那样丰盛。

煽情收到了良好的缓冲和稀释效果,网络上帖子风向突转,谈感受、感恩的人多了起来,谈工作、建议的人多了起来,冥顽不化的几个谩骂帖子,渐渐湮没。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舆情处理“三不要”策略收效显著。

不要发火。当负面报道和爆料出现后,事涉部门切记不要一味的愤怒和责备,这样的责备无济于事,也不会让负面舆情变好。扯破嗓子大吵大闹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而不会改变形象。只有心平气和讲道理,摆事实,才是真正的化解矛盾之道。

不要强硬表态。公众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一般还是相信媒体,同情爆料者的。这时事涉部门看似义正词严的强硬表态并不会让公众相信无辜,反而只会让公众觉得不负责,甚至认为强硬和傲慢是特权使然,引起公众反感,结果把自己放到了舆论的对立面,激化矛盾。因此,即使媒体报道失实,网上爆料虚假,事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认定程序,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处置问题。

不要对抗媒体。事件突发,面对媒体和爆料者的监督报道,批评、打击只会引起舆论更大的反抗,激起公众对媒体和爆料者的同情。网络和媒体不是敌人,事涉部门要注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在遭遇负面舆情时,还可以借助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来引导舆论走向。

应对负面舆情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事实信息透明化。对待网络曝光、媒体负面报道,事涉部门不强势也不弱势,以和平的心态处之,有错就要勇于承担,知错必改;无错就要敢于通过合法合理的手段予以回击,在负面舆情面对做到不傲慢、不迎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