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监管调研 - 行长驾到 - 林外秀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行长驾到 >

第213章监管调研

武勇的《以控制风险为前提,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一经发表,引起各方好评,极大地刺激了张家林。他把武勇的文章当成对审计办的挑战,岂能容忍?立刻组织人员赶写了一篇《对六合市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也发表在省行的内刊上。大谷银行自实施自律监管工作指导原则和实施细则以来,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级行的合规意识明显增强,违规行为大大减少。随着大谷银行近年来在组织体系、业务流程、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变化,业务部门监管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防止出现自律监管的真空,切实筑牢“第二道防线”,把风险和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驻六合审计办组成了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各支行和市行部分业务主管部门,对六合市行自律监管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一、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六合市行注意建立长效的内控机制,把降低风险、控制案件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行树立起加强防范风险的自律意识,形成了齐抓共管、群策群力、上下联动的监管机制。市行各业务主管部门能够按照总、省行“自律监管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规定的监管周期对下级行业务部门及营业单位进行自律监管检查,并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形成工作底稿和监管报告,要求被监管单位限期整改。自律监管工作比较规范的是计财部门和保卫部门,支行是每月对下属单位检查一次,检查频率高,切实起到了防范风险和消除隐患的作用。

市行在召开全辖信贷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行要充分认识信贷管理及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自律监管。对发放的贷款必须落实贷款责任,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强化贷款“四包”责任制,抓住了关键风险点。红县支行成立以行长为组长,副行长为副组长,各专业部门经理为成员的清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职清收人员,明确清查范围、时间和任务,对全县2000年以来发放的个贷及农户贷款,采取“地毯式”的清收与核查。同时工作组的每位成员都签定承诺书,对清查结果负历史责任。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业务部门自律监管的行为。今年初百府市支行先后制定出指导支行工作的28个管理办法,这些办法对各专业工作职责进一步细化,责任划分到具体岗位,考核到每个人,使所有的岗位和人员的操作行为都处在自律监管之中。

二、自律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合市行自律监管工作虽然已经形成制度化,但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一)自律意识相对薄弱,主观能动性差。

从抽查的部分档案资料看,市县两级行业务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自律意识淡薄,机械地按照规定被动去实施监管工作,不得以而为之。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把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位,研究透彻。二道防线做的好坏,对全行安全稳健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别行业务主管部门偏重于业务的拓展及业务指标的考核,从而轻视了内部自律检查和管理,导致许多本应业务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或防止的事故和案件,而没有及时发现或得到有效遏制。

(二)自律监管不规范,自律流于形式。

一是有的被监管单位在业务主管部门检查后,对存在的问题未形成整改报告并上报。有的被监管单位对自律监管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没有按要求进行整改,业务主管部门也未督促其进行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使得整个自律监管工作有始无终。二是有的自律监管工作底稿记录的问题未在报告中反映。从抽查的部分监管档案看,底稿记录内容和报告中的内容未一一对应。三是有的对整改和处理意见的落实未进行后续监督,即使进行了后续监督但登记簿上记录事项不完整。四是有的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在业务部门自律监管登记簿上未签署整改意见或整改意见不明确。从抽查资料看,有些监管部门针对查出的问题没有提出具体的整改期限。五是被监管单位档案资料不健全。六合市行对市区内支行实行了扁平化管理,市行对口业务部门检查后留下的底稿支行无专人管理。调研抽查监管资料时被检查单位才从个别存在问题的责任人手里零星找到几张自律监管底稿,整改报告也是谁有问题由谁负责形成整改报告,整改报告也未留存,被检查单位没有按照要求建立完整的自律监管档案资料。

(三)不坚持原则,怕暴露问题。

自律工作底稿普遍是反映表面问题的多、反映实质的问题少。从调研档案资料反映,每个检查周期内各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形成的底稿大多数只有三、五张,反映问题的范围狭窄,涉及的问题多半是缺章少戳,鸡毛蒜皮之事。业务部门自己检查啥事没有,外审来检查就一大堆问题。最近省行组织的个贷专项审计中,涉及违规问题上百个。这足以说明,一是业务部门不想暴露问题,二是不敢暴露问题。主要原因一怕影响本部门的成绩,二怕影响主管行领导的成绩。

(四)监管人员不足,监管职责不清。

从调研情况看,后台业务部门人员相对较少,致使大部分监管人员都是兼职的,这些监管人员份内的具体工作要做,监管职责也需履行。有的监管员既干综合员又当监管员,监管工作和统计报表在时间上经常撞车,导致自律监管工作时常处于草率应付状态,有的甚至不能按时完成监管任务,这个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各支行的信贷管理部门,只有2人,其中一名经理,一名综合员兼监管员。

(五)扁平化管理,模糊了自律监管对象。

六合市行对市区内的支行进行扁平化改革后,把原支行业务职能上收到市行,由市行直接经营和操作,模糊了自律监管的对象,其经办的业务由谁来履行自律监管职责不清。另外,市行的公司部、银行卡部、个人业务部,外县(市)支行的个人业务部(包括个人贷款、银行卡、储蓄等业务)、公司部、风险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直接经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自律监管工作有名无实,出现“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把”的现象。

(六)非现场监管系统利用率低。

近两年,信贷管理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已普遍推广和使用,可以利用在线监测,辅助检查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非现场监管。但在调研时发现各行存在重现场检查、轻非现场检查的倾向,监管员不善于利用先进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也不利用系统提供的可疑点带着问题下去监管检查,使得一些问题上级行从系统中已经看到了,而自律监管检查时却不能发现;另一方面监管信息和监管资源在不同岗位监管人员之间实现共享的意识淡薄,各个业务部门之间重复交叉检查多,造成有限监管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大量的监管人力资源被耗费在雷同的、低级别的信息收集循环之中,有限的监管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切实重视自律监管工作。

自2000年总行制定下发《大谷银行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的指导原则》以来,结合大谷银行内控建设的实际,要认真进行反思,一是从大谷银行“一道防线”有章不循的现象屡见不鲜,违章操作屡禁不止的现状,提高加强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从大谷银行“二道防线”检查管理相对偏松,自律监管力度不够,提高强化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必要性的认识;三是从大谷银行“三道防线”即审计体制改革,职能上收后,提高强化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紧迫性的认识。实践证明,各级行领导重视是搞好自律监管工作的关键,审计部门加强指导和再监督是搞好自律监管的保障,严肃认真把好自律监管工作质量关是搞好自律监管工作的核心,建立并实行自律监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是搞好自律监管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各级行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将自律监管工作摆上位置,纳入日程,切实抓好自律监管工作,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

(二)对于扁平化改革的各级行,因地制宜进行自律监管。

一是完全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城区各支行,自律监管工作应完全由二级分行各对口业务主管部门承担,根据各部门自律监管实施细则规定的检查频率进行监管,但监管周期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二是外县(市)支行业务未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应由支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自律监管工作;有关业务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如个贷业务、银行卡、公司业务、风险业务等,自律监管工作应由本行信贷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相对应的核算方面的监管检查划归计财部门负责自律监管工作。同时,上级行业务主管部门要对其实施自律监管。三是二级分行的公司部、个人业务部、银行卡部、风险部等直接营销业务的部门,其自律监管工作应由本行的信贷管理部门和上级行业务主管部门承担。

(三)适当增加业务部门监管人员,保证足够从事监管工作的力量。

为了确保业务部门自律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级行可根据辖属营业网点的多少来配备专职监管员,县支行计财部、信贷管理部至少都应配备两名以上专职监管员,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兼职监管员。二级分行各业务部门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监管员。同时,对监管员要定期培训,提高监管员的素质,以保证提高监管工作的质量。只有监管人员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使得自律监管检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非现场监管力度,充分利用有效资源。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各级行要把非现场监管工作重视起来,充分利用系统资源进行自律监管。在检查前,从系统中调阅可利用的线索,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去监管检查,并通过现场检查,确定信息的真实性,以便有效控制风险。不在检查期时,经常进入系统搜寻信息,查看疑点,及时进行分析,以便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从过去的监管检查看,现场检查具有发现问题直接、解决问题快捷的特点,在以前监管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非现场监管具有覆盖面宽、连续性强的特点,随着各项业务的不断更新和会计财务报表真实性、准确性的提高,非现场检查将愈加显示出必要性与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监管信息和监管资源要实现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有限监管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监管人员“四包”责任制。

自律监管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内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行应建立严格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监管人员的“四包”责任制(即包检查、包指导、包督办、包整改),签定“四包”责任书,用制度去管人、约束人,强化监管员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监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把二道防线建设成为铜墙铁壁式的堤坝,成功防御各种“灾害”事故。为大谷银行安全稳健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