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风险与发展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注定崎岖而坎坷,管好了是风险,管不好就是事故、是案件,不容小觑。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手段要格外强化。全程风险管控,强化两头(贷前、贷后)、精细中间(审批),实现全程风险管理体系,小微企业授信不能仅仅依靠审批环节来控制授信风险,将风险监控有效前置和后延,打造全程风险监控。
防线前置,将风险控制前置,充分发挥风险经理的风险识别作用,在项目申报阶段、产品设计阶段、风险抓手安排阶段,就开始考虑授信风险管理。切实加强客户真实性、合规性审查,确保贷前调查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运营、对外投融资及担保规模、实际信贷需求等关键要素。
突出关键,突出授信业务的关键风险控制,充分发挥授信审批人员的风险控制作用,在系统了解客户真实情况、准确把握关键风险点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经营实力和风险状况确定授信总量和担保要求,结合客户的经营特点合理安排融资品种和期限结构。
风险后延,将风险控制后延,充分发挥贷后管理岗的风险监测、指导作用。通过贷后专项检查和间隔期检查的方式,做好日常性贷后风险控制;通过贷后集中检查、贷后现场检查的方式,做好有针对性的贷后风险控制。在客户分类实施贷后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借助平台客户、借款人的账户行为、政府公开信息平台等多种工具,密切跟踪客户实际资金用途并及时、准确反映其经营状况、担保能力和押品价值变动情况。
强化行业管理,优化贷款投向结构。一是融入区域主流经济。小微企业业务条线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为目的,深入分析区域主流经济和客户群体的经营模式和金融需求,优先选择资金密集型行业。
二是实施产业定向营销。加强对区域内主流经济中的能源、汽车、建材、医药、家电、粮食、三农和物流等产业中的贸易性行业的营销,开展有规划、有计划的定向营销。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中的物流业、商贸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旅游业、住宿餐饮、医疗服务等;关注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中的小微企业客户群体。
三是严格准入条件。审慎介入建筑、有色金属、光伏、钢贸、工程机械等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较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小微型生产企业。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禁对缺乏竞争优势、产品附加值低、技术革新前景黯淡的低端制造企业的授信支持。
四是强化组合管理,确保第二还款来源。从严控制关联互保;确保押品权属合法有效,尤其是续贷业务抵质押品登记的有效性格外关注,审慎评估押品价值,合理控制最高押率,加强押品价格盯盘和出入库管理;关注钢材、石材和木材流通企业的虚假套贷现象,防止企业通过重复抵押、逾值抵押违规套取信贷资金;审慎接受第三人资产抵押;从严控制厂房、工业土地等变现能力较弱资产抵押。原则上不接受单纯居住用地、在建工程、机器设备等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抵押。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管控重点风险。健全集体审议小组机制,有效管控系统性风险。重点关注平台客户与其主要合作对象交易的真实性、资金往返的合理性、监督控制的有效性,审慎评价平台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定期监测平台客户的资产构成、对外投融资及担保的变化,合理评价其风险代偿能力的有效性。
健全内控管理机制,有效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强化廉洁从业教育,监测关键岗位人员异常行为,严禁员工参与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违法民间金融活动。建立微观预警信息监测机制,严禁向依靠民间借贷维持周转的企业、自有资金用于民间借贷的企业、将银行贷款用于民间借贷以及从事房产、股票、大宗商品等投机的企业或个人提供信贷支持。
健全条线联动机制,有效防控同一债务人风险。主动提供小微企业授信客户名单与地区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强化集团客户的识别与管控;继续强化平台客户合作额度的限额管理,积极探索将平台客户合作额度纳入同一债务人范畴进行统一管理。
健全合规运行评价机制,有效防控操作风险。建立大谷银行的在线监测体系,全流程监测高风险类客户、列入关注名单客户,按照重点优先、差别对待和持续改进的原则,对全部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整体信用风险状况、合规运行状况、系统操作状况进行全程监测。
加强风险管理,防患于未然。解决思想盲区,构造“不想为的自律机制”。“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实施风险管理,必须从思想教育着手,着力构造“不想为的自律机制”。先从思想根源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风险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广大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员工能够把握住方向,不受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筑起坚实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确保员工对违规违纪行为的“不想为”。
杜绝制度盲区,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从规章制度上着手,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加强风险防控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个环节、每件事情都做精细、做规范、做到位,进一步夯实风险管理基础;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制度的约束。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形成一套严密监督执行制度的网络,使员工“不能为”。风险管理重在责任落实,责任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都将成为制约风险管理实施的一大障碍。要防止风险管理难以落到实处,出现“执行陷阱”。风险管理要落到实处,离不开人的执行。但很多时候,一些设计非常精良的风险管理细则,却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问题是:一方面精细化管理其操作性设计得不尽合理,难以得到良好的实施:另一方面执行人怕得罪人,怕麻烦,不愿意认真执行,最后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
执纪增加刚性,构建“不敢为的惩治机制”。没有执行的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因此,深化实施风险管理,严格落实、严密监督,要建立一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监管队伍。从加大处理力度着手,形成“不敢为的惩治机制”。首先是对员工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即使违规行为较轻,也一定要处罚,并且是从重从快给予处罚,绝不姑息养奸,以儆效尤。其次是对于违法犯罪的严惩不怠,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并对相关的责任人也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让员工从心理上惧怕违规违纪行为后果,达到“不敢为”的目的。“下管一级履行责任,上联一级追究责任,任期范围终身责任”的岗位责任追究制度,真正让制度“走下墙”、“入人心”,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构建和谐银行,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一是在不断提高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上,实现收入福利逐步增加,即物质精神双丰收,让员工在思想上认识到:没有必要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
二是帮助员工算好政治账、算好自由账、算好收入账、算好精神账、算好福利账,让员工明白一个既简单又深刻的道理:经济案件的作案人后果都是痛苦的、悔恨的;作案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永远的和沉痛的;
三是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为其设计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员工高兴工作、努力工作,让员工在思想上形成了“不必为”的观念。
四是加强客户服务的风险管理,改进服务质量,大谷银行品牌的打造和维护要依赖全体员工,每一个员工也有义务珍爱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从接听一次电话,受理一次咨询等细处做起,全行员工有义务为发现和留住顾客,为获取大谷银行长期的利益做出贡献,这就是“人人是服务环境,事事是服务环境”的整体营销理念,以夯实生命线为归依,不断壮大资金实力。
风险管理没有“最佳”,有的只是永远的“警钟长鸣”。只有突出风险管理的事前管理特点,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业务、重点岗位和重点人物的管理,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合规意识、细节意识,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持续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