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服务途径
陆祎认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符合小微企业的各种生存状态。第一方面,明确市场定位,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模式。
一是大型银行积极转型。在规模及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自身资源优势决定,其依然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大型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提高服务覆盖率,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打造信贷工厂模式,发挥点多面广优势,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二是股份银行特色服务。各中小股份银行要发挥机制灵活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形成自身特色,做实做强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提供差异化的特色管理、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服务。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有极大发展空间。
三是政策性银行引领方向。政策性银行要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发挥积极的政策引领作用。政策性银行要结合总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创新机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
第二方面,确立专营机构,发挥专业金融服务优势。
一是创新机制,专营机构。商业银行要服务好小微企业,应从机制创新上入手,用专门的队伍服务特定的对象。建立相对完善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组织体系,专业化运营,构建独立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专营机构,分设小企业金融部,专门为小微企业进行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如结算、汇兑、转账、承兑、贴现、财务管理、资金归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
二是把握特点,专业服务。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以流程再造为途径,打造小微企业信贷运行新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提升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服务水平。小微企业的审批要创新,打造流程银行,改变审批流程由多部门流转,变为在一个部门内完成,实现批量报送、批量审核、批量防控信用风险。在流程方面,优化业务流程,评级授信用信一并进行,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真正做到降低平台标准、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满足小微企业用信额度小、时间要求快、使用频率高的需求,特色服务小微企业。
第三方面,实施精准营销,批量金融服务小微客户。
一是优选客户群体,做好客户储备。树立“精准营销、平台对接、链式开发”的营销理念优选客户,围绕区域主流经济,突出业务发展重点,细化客户定位,依托平台客户,实现小微企业批量开发。
服务小微企业的关键是优选客户群体平台,批量开发,通过群体特征分析、判断,开发储备客户。金融机构通过与商圈、园区、核心企业、行业协会、商会、融资类平台及电子交易平台等“第三方平台客户”做好客户储备。即针对平台内小微企业客户共性的风险特征,采取的共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制订特定的批量化金融服务方案,批量开发小微企业客户的业务。
二是实施‘三个定位’,实现精准营销。
目标核心客户的两大来源:一是省市县行已成功授信的优质客户群体,对现有授信客户的链式挖潜,比开发新的核心客户来得快一些;二是围绕区域主流经济中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拓展新的模式化授信目标客户。
从某股份银行委托专业机构对区域内市场行业进行分析显示看:目前区域内大中小商圈(市场)55个、核心类企业92个、商会平台26个、连锁品牌9大类、电子交易平台8个、融资类平台近30个。股份银行通过‘三个定位’有效筛选优质目标客户,实现准确营销,提升小微企业批量开发的营销质量和成功率。
行业定位:是优先选择区域内主流经济中的能源、汽车、建材、医药、家电、粮食、三农和物流等产业中的贸易性行业;审慎介入建筑、有色金属、光伏、钢贸、工程机械等受房地产调控影响较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客户定位:是鼓励批量开发小微企业客户,审慎发展单一来源客户。提倡高位营销:一是优先选择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经营规模大、上下游客户稳定的核心企业;二是重点营销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区域市场细分行业中排名前五名的优质客户群体。
业务定位:是坚持‘产品营销+渠道营销’的模式,树立营销一个客户就是营销一个行业的理念。首先要注重渠道营销,深入了解核心企业的整体运营模式,重点锁定其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品应用能力,实现授信产品与企业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其次是突出产品营销,对现有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进行细分,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树品牌产品,以点带面形成市场突破。
三是“平台金融”批量服务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市场领域出现了“平台化”趋势。所谓“平台”是指聚集众多企业、个人进行信息或资金交互的载体。而“平台金融”,是银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其业务模式是依托大谷银行自主研发的“支付融资系统”,与各类“平台客户”对接,通过有效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大谷银行金融服务嵌入企业日常经营过程,实现结算资金、信贷资金的整合与实时交互的创新业务模式,服务平台客户及其上下游和周边的小微企业。平台金融的五大功能是在线融资、现金管理、跨行支付、资金结算和资金监管。
可为股份银行带来小微企业开发批量化效应,稳定的银企关系,有利于培植忠诚度较高的小微企业客户群;
平台类客户融资有利于银行了解该类客户更多信息,批量调查、批量审批、批量业务处理、批量贷后管理,在该客户类型总体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提高服务效率。
批量开发巩固和提升核心客户市场份额,提高核心客户对银行的业务贡献度。带动有效客户数量、存款贡献、网银业务、个人业务等交叉产品营销。
有效控制风险,了解同一个供应链条上的客户,利于银行把握客户多方信息,降低风险。如发展专业市场,将市场作为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通过市场,发展产品的代理商、生产商。这样,银行就会形成自己贸易金融体系,创立特色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会有更强的针对性。
第四方面,优化信贷产品,实现银企有效对接。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提高信贷产品适用性,实现信贷业务与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
在产品方面,各金融机构已开展小企业简式快贷、小企业自助可循环业务等融资产品;在担保方式上,各金融机构已实施票据组合融资、应收帐款融资、订单贷款、存货抵押、收费权质押、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
传统信贷业务包括:联保联贷、宽限期还本付息贷、快捷贷、循环贷、票据置换、网络贷、法人房产按揭贷、批量开发贷、房抵贷、租金贷、品牌连锁按揭贷及人民币保函等多信贷产品。
创新金融产品包括买断型接力贷、卖断型接力贷、助力贷、信用增值贷等多种创新金融产品。
正在探讨、逐步施行的产品有信贷资产证券化、小企业私募债。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第五方面,业务产品推广思路。针对小微企业轻有形资产,重无形资产特点,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及企业产能供给水平等因素,设计符合小微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推广动产、股权、知识产权等担保贷款业务,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增强产品打市场的能力,以信贷产品特色,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先选择风险资产消耗低的信贷产品,表外业务和表内贷款捆绑销售,合理配置风险资本;积极推进供应链金融、贸易性融资等低风险、高回报业务产品。
服务小微企业主导的信贷产品是:批量开发贷、联保联贷、连锁贷、卖断型接力贷和网络贷等五类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金融行业与电商平台的深度合作,实现金融互联网操作,提高不同平台上的数以百万计的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十年以后,陆祎的这些设想都被实际应用于各大平台、各个行业,只是那时,已经没有人想得起来,青萍之末微澜之间那一篇陆祎的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