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金融服务缺位 - 行长驾到 - 林外秀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行长驾到 >

第121章金融服务缺位

第二部分,陆祎主要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位内因、外因进行具体分析。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位,其内因一是管理落后,经营风险高。小微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内控制度不健全,企业创办者家长制作风严重,决策缺乏民主性;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管理松散,并未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无规划,市场前瞻性极弱,抗风险能力缺失。多数小微企业还处于初创期,小微企业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据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则仅为2.9年,生命周期较短,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其内因二是技术落后,后劲不足。缺少技术先导型、政策扶持型、市场引导型大项目,难以吸引国家投资和投资机构的资金投入。部分企业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缺乏科技含量。部分企业生产技术不符合国家行业指导目录要求,大部分小企业缺乏自主品牌。贴牌加工,来料加工,作坊式加工、附加值低,发展后劲不足。经营之初,在缺乏自有资金情况下常常进行民间融资等多渠道借款,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少,先天不足。自筹资金、自有资产不多,负债率高,后续融资安全得不到保障。

其内因三是信息失真。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失真,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给融资设置了障碍,如有的企业固定资产、不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不明晰,企业主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管理混乱。为了应付职能部门的检查,小微企业的经营者铤而走险,准备两套帐,甚至多套帐,以造假账的欺骗手法逃避税收,粉饰经营业绩,这就直接影响银行对企业的正确判断,增加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不敢给小微企业授信,致使小微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低。

其内因四是担保融资能力不足。为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贷款都采用抵押、担保方式。而多数小微企业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产房、设备靠租赁取得,无法提供有效、足值的抵质押物;小微企业多为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存量普遍较少,负债能力极为有限;小微企业缺少优质资产,缺少有资质的担保单位,导致抵押融资能力不足,无法正常融资。

银行贷款风险缓释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抵押担保,按照金融机构的审贷制度,没有足值的抵质押物,是根本无法取得融资资金的。

信用担保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情况下往往提高担保条件,提高担保费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限制了小微企业资金的融通。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小微企业的内因缺陷,导致金融裹足不前。

金融服务缺位外因之一是金融体系的结构原因。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依旧起着决定作用。但是,客观上我国现行金融体系,远远不能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

在金融规模上,有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资产绝对额居于全球前列,由此可以看出,显然不是金融业规模不足而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多的,应该考虑是不是金融体系的结构出现了问题。

在机构设置上,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仅412家,包括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县市区域,金融机构数量明显偏低。而目前发达国家的银行机构仍有6291家之多。我国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显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设更多的金融机构,如社区银行或地区性金融机构,以达到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缺位外因之二是银行产品的同质化原因。在金融产品和银行对客户的选择取向,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产品性质上,我国各类金融机构产品同质化严重,各家金融机构对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的资质要求大多一样,而对同一类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也大多一样,这就导致如果小微企业在一家金融机构没有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那么在其他金融机构也同样不会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这说明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经营模式十分欠缺。

在目标取向上,国有背景的大型金融机构,习惯于或偏重于与大型企事业单位打交道,也善于与政府性融资平台打交道,对小微企业并不感兴趣,小微企业在资金实力雄厚、网点布设广泛的大型金融机构没有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

金融服务缺位外因之三是银行风险管理原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资信状况无法全面掌握,对小微企业市场风险无法准确判断,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实施金融服务,投入产出比非常小,无法实现规模效应,同时要承担无法预估的市场风险及信用风险。一边是商业银行严格的信贷管理,一边是小微企业贷款的巨大风险,商业银行不得不于“高压线”与“钢丝绳”之间谨慎地游走。信贷约束强、风险高使股份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惧贷”在所难免。

随着风险管理的加强,各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惧贷”心理,怕触“高压线”,对私营企业贷款,信贷员压力更大。基层行责、权、利不配套,放贷积极性明显降低。

与大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贷款具有“户数多金额少,信用低风险高,效益低成本高”的劣势,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小额贷款程序、手续和利率等与大企业大额贷款基本相同,因此单位成本费用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商业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据测算,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倍左右,而且小微企业存量贷款风险偏高,不良资产难以转化。

目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繁多,门槛高,工作量大,中介部门收费高,办理时间长,使小微企业失去了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支行没有审批权,要报分行审批,关卡多,手续繁,耗时长。权力过分集中,一是增加了融资时间,致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二是增加了投机行为,分行并不了解区域经济的情况,多数情况下是看报表,这就容易刺激投机行为;三是增加了银行的官僚主义,审批头绪越多,越没有具体人员负责,惜贷和乱贷都容易出现。

金融服务缺位外因之四是中介机构方面。为防止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融资时,大多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抵押和担保,以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而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抵押担保不足,这就需要有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虽然目前有些地方创办了各类担保机构,但现有担保公司的担保范围有限,覆盖面较小,并且担保的附加条件较多,抵押物的折扣率高,抵押担保手续繁琐,收费较高,程序复杂,有效时间短。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贷款要得急、要的频的特点,大部分小微企业因为没有有资质的担保企业,或因为自身没有有效的抵质押担保,而无法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失去融资资格。

信用担保等中介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前,审查小微企业资质的要求及手法,与银行大体一致,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方式相当滞后。同时,担保组织的担保能力与小微企业需要担保的实际额度相差很大,杯水车薪;小微企业之间探讨以互保、联保形式融资,银行又感到没有真正规避风险,致使小微企业之间无法开展互助性融资担保,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的发展。

内因、外因都要在整个环境中发生关系,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导致金融服务缺位的原因之一是征信系统不完善。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银企信息不对称、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不健全、各金融机构之间无法共享征信信息,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基本判断,从而影响信贷支持。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