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基层企业文化三
强化企业文化意识,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的塑造有一个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行为,是企业领导者主动进行的。企业文化的成功塑造,首先需要在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思想中,牢固树立“文化的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行动准则;
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方法的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持之以恒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再次,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使每一个工作、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都受到企业文化的感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领导率先是关键。企业文化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领导文化,往往与领导者的意识、经营管理思想、管理风格以及气量品质等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第一身体力行者,第一宣传者。
大谷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领导者的缜密思考、明确提出和强力灌输,需要领导者身体力行,这种力量谁也无法代替。
领导者可以通过象征性行为、语言、故事等各种方式表示出自己对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如一的关注,从而使广大员工也跟着来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企业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弊端,积极推进创新,通过地位和权力优势等影响,排除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重阻力,逐步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员工培训是手段,一方面要引导教育,另一方面要强力灌输。比如,遵守规章制度、按员工手册的要求规范言行等。要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种投资,同时教育引导员工视学习培训为最好的福利,改变以往以应急性为主的培训方式,转而以系统性、定向性培训人才为主,要主动为员工的前途着想,引导员工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提供机会,使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预期目标,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的培训,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按不同的培训对象、层次、内容、进度、标准等要求实施培训计划。通过实施培训计划,向员工灌输大谷银行的经营理念及经营策略;
利用绩效评估、奖励及晋升手段,鼓励员工采取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行为,而使违背企业文化的员工受到惩罚,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大谷银行员工的思想与大谷银行的目标保持高度的统一。
内部环境是基础。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共享企业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那么团队成员之间就没有充分的信任与沟通,就无法敞开心扉进行经验交流和学习,就会有所顾忌和保留,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
而且,工作氛围也是一个团队高效运作的保障,没有好的工作氛围,也就无法形成高效的团队。优秀的企业,都非常注意工作氛围的塑造。
这种氛围不仅是指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的心理契合度,即团队成员彼此充分信任和合作,这是塑造良好工作氛围的关键。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使员工在不一定轻松但肯定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使团队成员彼此相互信任和合作。
领导者应善于运用激励方法,激发出这样的气氛来,使团队的创造性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业绩就会很显著;相反,如果是不好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关系冷漠,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则很容易导致组织的内耗,使组织目标无法实现。
外部环境是条件。社会、公众对大谷银行的认可和信任,对大谷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要想树立起大谷银行的良好形象,以获得社会与公众的高度赞誉,必须大力传播大谷银行的企业文化,不断地将大谷银行的经营理念、员工的良好行为、大谷银行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等传播给社会的广大公众,加强大谷银行与社会的沟通,在大谷银行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大谷银行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关系环境和舆论环境。
要使大谷银行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通过外部传播把大谷银行的产品或信息与文化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给社会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公众感受大谷银行独特文化的同时,对大谷银行的产品或服务产生信任感。
大谷银行在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赢得公众的能力,才能巩固和开拓市场。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成功银行,都是靠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高雅的文化韵味赢得公众的心,从而使自己的历史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企业文化的外部传播为企业巩固和开拓市场开辟道路。传播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向社会注入清新的空气,能净化社会风气,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做贡献,同时提升大谷银行自身的道德水准和道德形象。
ci传播是渠道。ci系统集企业身份、企业历史、企业理念、行为、视觉等为一体,整体展示企业形象,具有很强的传播功能,是社会公众识别企业和企业向外展示风貌的一座桥梁。
ci系统运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传达给企业周边的关系,并使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给人造成感觉冲击,使企业形象易于被人们记住。
广告在知名度方面的作用也很明显,它把附加了文化的产品非常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公众面前,用广告的语言、画面描绘出它的独特文化“情境”,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达到公众与企业文化的共鸣,使企业文化深深地印在公众的心目中。
做广告时,不仅要做商品广告,还要注意做信誉广告;不仅要关注广告的商业价值,更要注意广告的文化价值,很多人是通过广告知晓企业和企业文化的。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专题活动、新闻报道与专题研究、公益活动、展览展销会、接待参观、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