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经济学 - 行长驾到 - 林外秀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行长驾到 >

第298章经济学

“蒜你狠”用一个成语来解释,那就是“物以稀为贵”,经济学中供给可以影响产品的价格,而大蒜的价格之所以会大幅度上升,就是因为大蒜的供给量太少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供不应求了。也可以说是被“制造”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轮番上涨的物价,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多米诺效应之下,食品价格高歌猛进不断推动cpi节节升高,价格上涨从而推高了通胀,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也就是说现实中的货币量超出了实际需求量从而推高价格,至于炒作等推高价格的现象,大多是货币超发的附带因素。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同时,银行开始实现宽松的信贷政策,也导致大量资金流向上述领域。从经济学来讲,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端的体现,市场自我调节的滞后性。商品供不应求,其价格就会上升。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

微观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趣味横生。例如价格歧视和捆绑销售。

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个出售者的同样的物品,对不同的顾客或在不同的市场以不同的价格出售。价格歧视是商家为了榨取消费者剩余,它可以使得社会总剩余增加。

捆绑销售是指这样的现象,不同的物品或不同的部分,明显地可以散买,而事实上起码有某部分在市场是有散买的,但卖家坚持捆绑在一起,否则不卖。捆绑销售的目的是商家为了降低信息费用。

“大黄门”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例如,在“大黄门”的网站上发放,顾客只要打印这张优惠券,就可以凭券到“大黄门”以7-8折不等的优惠价格享受某种套餐。或者把优惠券夹在“大黄门”的宣传报纸里,顾客只要看这张报纸就会得到优惠券,或者在路边免费发放。等等,事实上,不仅仅是“大黄门”,许多餐厅也有类似的优惠券。

为什么要发放优惠券呢?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销售量?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可见,这个解释不对。另一种解释是,“大黄门”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

要获取“大黄门”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需要上“大黄门”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大黄门”的宣传报纸、或者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什么人愿意花费这些成本?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大黄门”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也就是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

代价者成本也!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

通过种种方式,“大黄门”成功地把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对于不持有优惠券的富人,“大黄门”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你还别嫌贵,就是没有优惠!而对于持有优惠券的穷人,“大黄门”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大黄门”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如何求证这个理论解释呢?首先,需要由上述理论解释出发,推出可以验证的含义,按照上述理论解释,穷人应该消费额低一些,而富人消费额高一些。所以,拿优惠券的人消费总额必定低一些,而那些不拿优惠券的人,必定买的东西更多更贵一些。这显然是可观察的一个含义。

其次,观察事实是否与推出来的可观察含义相符。这一步骤不难,只要找一个好位置,仔细观察“大黄门”的销售情况就可以知道验证结果是否与理论的推测是否一致了。

例如,在阳城很容易以750元左右的价格买到从阳城到山南的经济仓飞机票,但是在山南只能买到1420元的从山南到阳城的经济仓飞机票,乘的是同一航空公司的飞机,甚至是同一架飞机,同样的机组,时间里程也一样,价格虽然相差如此悬殊。

航空公司之间经常发生价格大战,优惠票价常常只是正常票价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然而,即使是价格大战航空公司也不愿意让出公差的旅客从价格大战中得到便宜。但是,当旅客去买飞机票的时候,他脸上并没有贴着是出公差还是私人旅行的标记,那航空公司如何区分乘客和分割市场呢?

原来购买优惠票总是有一些条件,例如规定要在两星期以前订票,又规定必须在目的地度过一个甚至两个周末等等。老板叫你出公差,往往都比较急,很少有在两个星期以前就计划好了的国内旅行。这就避免了一部分出公差的旅客取得优惠。

最厉害的是一定要在目的地度过周末的条件。老板派你出公差,当然要让你住较好的旅馆,还要付给你出差补助。度过一个周末,至少多住两天,两个周末更不得了。这笔开支,肯定比享受优惠票价所能节省下来的钱多得多,更何况,度完周末才回来,你在公司上班的日子又少了好几天。精明的老板才不会为了那点眼前的优惠,而贪小便宜吃大亏。就这样,在条件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优惠条件就把公差者排除得八九不离十了。

这些行为在经济学上就叫价格歧视。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不同而规定的不同价格,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另一部分购买者所支付的价格。

价格歧视是否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价格歧视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则的,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实行严格管制。有人认为,价格歧视有其合理性,应允许存在。

认为价格歧视不该存在的理由是,根据择优分配的原理,商品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必须达到均一的边际产出,在市场经济中就是均一的价格。因为公平有效的定价是长期边际成本,这种成本是一个确定的数,不能因人而异。所以歧视价格破坏了市场规则,必将破坏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社会的经济效率。

认为价格歧视有合理性的理由是,价格歧视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价格歧视中的歧视是经济学的术语,而不是一个贬意词。如果由于扩大市场,使生产者能得到规模经济利益,在满足了付高价的消费者的消费之后,可以降价再满足一部分只能出低价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整个平均成本进一步下降,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好处。通过这种策略,厂商可以依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消费群,分别定价,赚取更多的利润。价格歧视堪称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游戏规则之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