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良医治未病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风险无时不在,风险无处不在,“有效管理风险并获取风险价值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经营行牢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强化资本约束,严格信贷管理,构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提升全行风险管理水平。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资产业务风险暗流涌动,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实施授信执行新政与客户经理现状的冲突。去年11月实行的用信管理办法、押品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和贷后管理办法提出了授信执行管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抓好执行必将使贷后管理水平更上一层。
但从支行实际看,客户经理人员偏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人均管户数量多,个人贷款与法人贷款混营,大部分客户经理忙于办贷已是捉襟见肘,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全面实行新政策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制度的强制性规范与过低的人员配置产生了较强的冲突。
二是过度竞争的金融态势与风险管控的矛盾。各银行因考核机制加大了客户的争夺与业务的抢挖,金融资源过度竞争明显,客户争夺低端化现象也已经出现。过度竞争必然导致过度授信,过度授信又会导致过度担保、过度投资和盲目投资,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银行风险底线受到冲击。
三是资产泡沫化与信贷资产次级化的趋势。随着贷款的天量发放,房地产、股市和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先于经济大幅上拉,房地产和有色金属价格甚至已经超过了经济危机以前的水平,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化。
与之对应的银行信贷资产被大量的挪用到资产市场、投资市场,银行囤积了大量的房地产抵押担保,一旦泡沫化的资产价格出现剧烈波动,随着企业资产的缩水和流动性趋紧,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就受到挑战。
几年的摸爬滚打,陆祎对于风险防控,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
牢固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全面风险管理体现了全面的风险管理范畴、全面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
这已经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共识,风险管理能力也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7年,大谷银行就导入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主动开展市场调研,发布风险防控建议,认真组织增量贷款回头检查和风险排查。
多次根据形势与当地实际下发风险警示函,信贷管理部多次以部函的形式通过行务协同等通道发布风险及操作提示。
建立分级调查制度,强化各级信贷从业人员的履职尽职能力,培养信贷从业人员的好奇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方印证,不放过任何与客户有关的信息。
重贷管后,加强贷后管理,跟踪企业资金流向,关注企业经营状况,抓住时机适时退出劣势贷款。
针对操作风险,抓好制度执行、抓好监督检查、抓好干部履职,通过采取现场检查、自律监管、在线监控、放款审核和档案检查等形式,加强对信贷业务发生的事中事后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密集下发在线监控意见书,定期提出监管整改意见书,分析、预警和提示,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坚持合理摆布,优化结构。包括优化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质量,控制风险即控制结构,尤其是优化行业结构。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资产的行业组合,分散过于集中于某个行业或者几个行业可能带来的风险。把信贷资源配置到风险最小,预期收益比较高或最高的行业,尽可能提高信贷资产组合的综合收益。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大力营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发拓展五十强企业、纳税双百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三有小企业的目标,收集整理有信贷需求的双百企业、三有小企业、大谷银行龙头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和重点工程目录,强化了市场调研,重点关注行业性、系统性风险,落实名单制管理措施,保障信贷业务的安全运行。
制定准入标准,把好进入关。信用风险控制的基础是客户选择,客户选择的基础是客户准入。
“良医治未病”,贷款总是进入容易退出难,首先要制定客户准入目录和准入标准,把不符合准入标准的客户挡在门外。
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始终坚持风险门槛不降、价格贴近市场、效率逼近同业、服务领先同业的战略,强化资本约束,通过存量调整、增量带动、利率调节、道义劝告等多种方式提高抵质押率。
坚持贷款进入必须符合“六性”要求,即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经营效益的稳定性,发展阶段的成长性,现金流量的充足性,担保方式的安全性,经营者行为和信用度的可靠性。
实行贷款“五要素”管理,即法人代表品行,自有资金比例,货款归行率,企业日均存款余额,企业销售与纳税金额,注重客户的“守信”管理。
完善风险定价,收益覆盖风险。把银行办成一个风险加工厂,把所有的风险都识别出来,并通过定价把它覆盖住,把风险通过定价转移给客户,这是信用风险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贷款定价主要是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客户分类、担保方式、综合贡献确定,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信贷业务对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整合人力资源,加强前台力量。近年来上级行十分重视风险管理,无论是信用风险还是操作风险,都建立了多层防护体系。
如信贷管理的前后台部门分离、放款岗制度、独立审批人制度,风险经理下派制度等,对风险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后台力量相对较强,但前台力量相对薄弱。支行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增加客户经理队伍。
实施精细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现代企业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全是细节上功夫。银行要防范操作风险,必须狠抓制度执行和流程优化。
以推进信贷精细化管理为为抓手开展系列工作:认真组织做好上级行新出台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落实,稳妥推进了法人信贷网上审批作业,及时抓好授信执行管理办法的转培训,多次宣讲信贷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操作建议,定期整理信贷文件并翻印成册下发,推行信贷管理上墙制度,将信贷运行中的注意事项、存在问题和通报张贴在信贷管理部布告栏上,以达到提醒和督促作用。
针对法人信贷审批上线和授信执行新规,相继出台周通报制和月通报制,定期通报法人信贷上线准备情况和信贷运行情况,提出注意事项及下步工作要求。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加强信贷审批效率,多次召开客户经理座谈会,就如何集约后台、解放前台以及改进放款岗的工作内容、流程进行了探讨,通过讨论及之后的改良,提高信贷运作速度。
努力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一年两年靠产品,十年百年靠文化。而风险文化是大谷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只有当良好的风险理念深入到银行每个员工的心中,各项制度、方法和知识体系才能发挥应有的威力。
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教育员工“德性立身”,做事先做人,把培训当成最好的福利,增长员工知识和才干,用文化的力量约束员工的行为,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
邀请专家,为全行员工特别是客户经理举办法律、业务知识等培训会;购买书籍等供客户经理学习;对新上岗客户经理,抽出业务骨干,进行专项业务培训。
培训采用听课与翻阅信贷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听课后每人至少翻阅2个信贷客户的档案,一方面学习老客户经理的操作经验,另一方面检查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部分年龄偏大老客户经理,根据其自身特点,采用前后台轮换岗位等方式,使得人尽其用;开展每周五客户经理培训制度,定期于周五早上集中各层次客户经理进行集训。
培训内容涉及风险理念、信贷制度及执行、存在问题与管理要求等。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素质,强化各级信贷从业人员的履职尽责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对客户的教育培训,对外加大客户走访频次,利用大型银行的信息咨询方面的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贷款项目等的决策和咨询服务,使企业顺利实现转型;
帮助企业强身健体,举办题为“审时度势闯关突围共度难关伴您成长”的中小企业发展形势报告会,增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