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投向
太平县支行资产业务的首要工作,是抓好贷款投向,构筑信贷风险控制第一道防线。好的贷款投向是信贷风险控制的起点。陆祎在信贷会议上强调,在贷款投向上重点把握几个方面,一是找准区域经济热点,合理摆布信贷资源。
支行立足于太平县域实际、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大领域,积极介入农业产业化优势行业、以及城市建设、三农业务和个人业务,使贷款投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
二是竞争进入优质客户。营销能力有多强,你的风险控制能力就有多强。支行始终把全县最优质的客户作为竞争进入的目标客户,以此调整结构,弱化风险。在做好优质客户营销的同时,积极发展个人信贷业务。
三是新业务带来新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灵魂。积极研究客户需求,在上级认可前提下,试办新业务,寻求新发展。与千面食品办理了“公司+农户”农户贷款业务,该项目被省银监局、省分行评为年度优秀项目。通过有效投向把握,快速优化信贷结构。
抓好押品管理,构筑信贷风险控制第二道防线。
坚持抵押优先是支行信贷风险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客户营销与维护中,把客户贷款能否提供足值、有效抵押物,以及抵押贷款在客户贷款中占比,作为判断客户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把贷款抵押率作为全行信贷考核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努力,全行贷款抵押率87.07%。在保持较高抵押率的同时,高度重视押品的管理,审慎制定全县房地产价格评估标准,确保全行抵押物足值有效。
每年支行从房产中介以及国土、房管处等部门获取第一手信息,对个人住房类以市场交易平均价格的90%作为支行评估的最高限价;
对园区土地以市场成交平均价格的85%作为我行评估的最高限价,对政府招商引资以优惠价格出让的园区土地,以企业实际取得价格作为评估限价。
严格控制异地抵押物抵押比例。对提供异地抵押的客户,通过网络查询,以及当地中介机构评估方式确定抵押物价值,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抵押物评估价格的40%以下。
加强抵押物出租管理,严格贷款抵押物出租管理,对未出租的抵押物,要求抵押人出具申明,对已经出租的要求承租人出具放弃承诺。上述措施有力保障了支行对抵押物的处置权,在六合分行范围内,太平县是最早实施该项措施的支行。
抓好基础管理,构筑信贷风险控制全过程防线。
百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不断深入抓好管理工作精细化,才能使全行基础管理工作稳固、合规,才能有效促进各项业务快速发展。
建设信贷合规文化。支行按月召开信贷人员学习会,学习规章制度,灌输合规理念,树立合规意识。教育员工守住道德底线,增强抵御能力,做到自警自律。
通过员工行为分析,案件专项治理等活动对员工行为进行教育与指导。在全行上下大力倡导合规创造效益、合规营造和谐、合规推动发展的经营理念,不断推进合规信贷文化建设。
抓好信贷制度执行。支行认真贯彻上级行各项操作,完善贷审会运作制度,配备派驻风险经理,认真执行授信执行制度,落实专职放款岗设置,推行了12级贷款风险分类。
同时支行制定《信贷基础规范化考核奖罚办法》和《专职放款岗考核办法》,使各项制度执行落实到实处。
加强客户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管理。认真实施贷后管理制度,按季对大额信用客户定期分析,加大cms在线监控力度,按月下发到期贷款提示。
对上级行以及本级行审计、监管、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认真整改。同时按季开展信贷风险排查,以客户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抓手,全面排查风险漏洞。
对风险较大的贷款,进行了逐户逐笔风险分析,提出了风险管理意见,进一步提高了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压降工作。对不良贷款,分析原因,一户一策,落实责任,多渠道清收。
支行虽然在信贷管理上有了新探索,取得了新成绩,但也存在着贷前调查不够全面,贷后管理相对薄弱等方面问题。
支行针对薄弱环节,以信贷执行、信贷尽职为抓手,持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在二次创业中,以高质、有效信贷发展引领全行业务发展。
支行列出信贷业务风险主要环节,下发信贷条线员工,应知应会,形成高压线,严禁触碰。
调查环节主要风险点六条,照搬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及有关信息,未对真实情况进行认真调查核实;调查报告未对新增信用需求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深入分析;对借款人和保证人的对外担保情况调查不实或未调查;调查报告对借款人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分析过于简单;未对企业财务、经营等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说明,调查对不利因素反映欠到位、欠客观。调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如要求双人调查的信贷业务未实行双人调查、未进行实地调查等。
放款环节主要风险点是一条。最高额担保合同所担保的业务种类中未对相应业务打“v”,从而使所办理的业务未包含在担保范围内,担保项下业务因操作失误变成高风险的信用项下业务;
最高额抵押合同与抵押物清单链接错误,二份合同串链,最高额抵押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与借款合同链接错误,不同日期的合同串链,日期颠倒,签订时间相矛盾;
最高额保证合同中债权人与债务人已形成的尚未受偿债权的主合同号链接错误,合同金额填错,出现足以影响合同效力的重大错误;
减免保证金开证合同中减免保证金金额少于实际金额,造成部分脱保;
担保人名称与签字不符,最高额保证合同保证人名称与盖章不一致;
动产质押合同中质物笼统填写为“动产”,详见质物清单栏空格被划去,质物指向不明,动产质押合同不成立;
合同条款与审批意见不一致,合同利率低于审批利率,合同金额和发放金额大于审批金额,借款期限约定超出贷款批复意见,最高额担保个人借款合同金额超出审批金额;
开证合同中无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
部分支行出具保函未报经市分行法律审查;
未按批复意见要求在放款前取得财政承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项目合法性资料;
部分支行对放款岗制度未执行到位,未按规定配备放款岗。
贷款资金使用环节主要风险点六条,贷款资金转入股市、基金;贷款资金转为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以贷还贷,以贷收息;贷款资金转入建设工程项目经理个人帐户,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建设;贷款资金使用与合同约定用途不一致,有的用于还款,有的转进保证人帐户,有的转入个人帐户;贷款资金转入他行同名帐户,失去监控。
担保环节主要风险点三条,存在关联担保、互保和企业间连环担保现象;存在抵、质押物价值高估现象;抵押率偏高,特别是机器设备抵押率偏高的问题。
票据业务环节主要风险点八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审核对应交易的增值税发票;未严格执行银监局对票据业务资料审核操作的相关规定;
收集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不规范。存在重复使用合同、增值税发票问题,收集的增值税发票金额小于汇票金额,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记载的交易标的物不一致等问题。
办理票据业务后,增值税发票作废;承兑保证金来源不规范,如贷款资金(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贴现资金用途监控不到位,存在贴现资金回流到票据签发人或者直接前手;客户签发承兑总量超过该客户商品交易总量,与客户经营规模不匹配;签发承兑的期限与经营周期不匹配等问题。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信贷档案管理环节主要风险点三条,信贷档案资料收集欠完整,更新欠及时。如未收集借款人最近经年检的营业执照、公司股权发生变化未及时收集相关变更资料、收集的有关证明材料已过期、未及时收集借款人和保证人财务报表、担保人资料收集不完整等;
信贷档案未严格按照《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要求整理归档;办理的信贷业务资料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信贷档案副库。
此外在审查环节存在信贷审查欠到位、欠规范,审查报告(表)内容、要素不完整,未充分揭示信贷风险等问题;在贷后管理环节除资金使用方面的主要风险点外,还存在未按规定开展贷后检查,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子系统操作不规范,人行征询系统、银监局客户风险统计系统信息报送不及时、差错多等问题。
关注信贷业务风险,切实把好贷款生命线。进一步改进信贷业务监督检查方式,加强贷款真实性内外部核对,抵质押物权利凭证原件检查和抵押物现场检查等检查方式,以防范案件的发生。
全面贯彻落实银监会“三办法一指引”,提升支行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梳理、明确各有关环节的操作要求,把好贷前调查关,注重第一还款来源,强化贷后管理,及时防范风险。
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规范性管理。重点关注真实贸易背景、信贷资金转为保证金和套取银行低成本资金及票据业务合规收费等问题。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合规培训和宣讲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风险意识。
有针对性地抓好员工的业务培训,尤其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业务培训,让每位员工都熟知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同时打造学习型银行、学习型团队,有效强化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