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迎考三
四是建设队伍,服务三农专业化。重点解决三农客户经理职业精神的缺失与面向“三农”社会责任之间不适应。要担当起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吃苦耐劳,愿意为穷人服务的相对稳定的客户经理队伍。
但从支行实际看,所有客户经理在网点撤并后,家庭均搬迁到县城。能够长期在农村生活工作的客户经理已经没有,农村客户经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弱化了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在“三农”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上,支行致力于解决能力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
加强员工培训,注重强化对“三农”服务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新方式、新制度的培训,分类别、分层次地培养一批适应“三农”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需要的员工队伍,提高其促进“三农”业务发展,有效控制风险的能力,将培训与岗位资格认定和授权挂钩。
不断加强“三农”业务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尤其是廉洁从业和尽职教育,强化依法经营与合规操作理念的灌输,消除产生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思想隐患。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审查审批人等,通过“三包一挂”等方式,充分调动其促进“三农”业务健康发展的积极性。
五是精细管理,流程制约合规化。
加强对“三农”客户风险的精细化、合规化管理。防范道德风险。三农客户经理签订“主动承诺函”,主动承诺:“凡在发放农户贷款工作中,办理虚假农户贷款、假名、冒名贷款的,自动解除劳动合同;凡在发放农户贷款工作中,索要好处、收取回扣的,自动解除劳动合同;凡在发放丰收卡工作中,虚假宣传、夸大功效,引起农户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自动解除劳动合同。”从操作层面控制风险,对主观原因造成风险的零容忍,效果显著。
及时落实“三农”业务规定,确保传达到每一名三农客户经理,执行到位,明确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环节的风险点和操作要点。
加强贷前真实性调查工作。实行双人现场实地调查,依靠当地机关、农电收款员以及堡垒户等多渠道了解真实情况。
加强贷中管理。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审查、审批效率;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人、担保人必须亲自到场;落实有效的担保,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管理,实行三户联保、财政开支人员担保;柜员必须在放款时验明借款人身份,确保谁的钱进谁的帐;
加强贷后跟踪管理。贷款发放后,支行组织全面交叉现场回访,确保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农户到网点还贷款,不得由客户经理代理。
建立完善“三农”客户准入、退出的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对潜在客户的筛选,不断充实“三农”客户群,定期对现有“三农”客户进行分析鉴别,通过建立强制性退出制度和实施比例管理,及时退出违约概率增大的“三农”客户。
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三农”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信用乡镇、信用客户评选活动,对诚信守约乡镇及客户,采取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手续简化等激励政策;
对违约失信乡镇及客户,设立黑名单,进行信息通报和公示,对整个联保小组或整个乡镇,取消信用,震慑县域。
建立员工等级制,拓宽员工岗位晋升渠道,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细化工资激励约束机制,在实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三农”客户经理准入、退出的动态管理制度,保持队伍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请你介绍一下你们支行今年有没有受到客户投诉,如有请举例说明你们是如何处理客户投诉的?”
“支行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客户投诉的现象。如果有,我们一定妥善处理,保持和谐稳定局面。”
“你们支行是否有升格机构?升格后是否开展了结算、信贷等与机构相对应的业务?”
“支行第二储蓄所升格为光明路分理处,育人路分理处升格为育才路支行,是二级支行,升格后继续开展了存款、汇兑、结算和理财等业务,没有开展贷款业务。”
“你们支行有没有金融机构在批准前或未批准的情况下变更营业场所和业务范围的?”
“这个可是绝对没有,变更营业场所和业务范围,没有监管部门的批复,谁敢瞎整啊?”
“你简要说明你们支行资产质量情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内部控制架构以及运营中的主要薄弱环节?”
“截止目前,各项存款余额6086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443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178万元;拨备后利润-990万元。经营成果不值一看啊!”
“财务收支情况,总收入1898万元。其中:利息收入125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收入1592万元,中间业务收入178万元,其他收入3万元。”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总支出841万元,其中:利息支出585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支出285万元,减值准备支出-47万元,其他支出18万元。”
按照大谷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本要求,支行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副行长任副组长,相关部室经理组成的内部控制管理领导小组。
对全行各专业部门的自律监管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落实整改责任人,对后续检查不整改的,严肃处理责任人和检查人。
各专业部门自律检查小组每月、每季对全辖营业机构和各部门进行自律监管检查,对检查情况填写检查底稿,下发整改意见书,确定相关责任人,撰写检查报告等,对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确保合规经营,防范各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