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强身健体 - 行长驾到 - 林外秀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行长驾到 >

第326章强身健体

张家林重点讲解了财务报表真实性审计重要性。财务报表的作用主要是全面反映企业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成果,只有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真实有效,才有利于银行分析和判断贷款的风险程度。

1.单项数据直观判断财务报表真实性。

(1)以企业自有固定资产设定抵押,关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账面净值额,与贷款抵押物评估值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分析是否抵押不足值。

(2)关注“资本公积金”大额变化,判断是否存在人为调整资产负债率为贷款准入创造条件的问题。

2.公式计算判断财务报表真实性。

某公司2006年12月在大谷银行某支行取得贷款,贷款信评、授信和贷款准入时主要依据其提供的2005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现对该公司2005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张报表通过8个方面的核对关系进行真实性验证。

(1)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余额的核对关系。

公式: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资产负债表中本期货币资金余额-上期货币资金余额。

实例: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货币资金398.27万元-年初货币资金1851万元=-1452.73万元

比较: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452.73万元。

判断:经测算核对,该项数据报表反映真实。

(2)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及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货币资金间的核对关系。

公式:测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净增加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年初应收账款余额)+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净增加额(年末预收账款余额-年初预收账款余额)

实例:测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494.93万元+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净增加额1822.98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166.61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余额343.63万元)+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净增加额-0.45万元(年末预收账款余额0万元-年初预收账款余额0.45万元)=4317.46万元。

比较:损益表中反映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318.36万元。

判断:经测算核对,该项数据基本一致,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反映真实。

(3)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与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存货和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货币资金间的核对关系。

公式:

a.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净增加额+(-)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净增加额=当年购入存货。

b.当年购入存货+上年末存货余额(期初存货余额)=当年可供销售的存货。

c.测算出的主营业务成本=当年可供销售的存货-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存货余额。

实例:测算出的主营业务成本=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3147.47万元+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净增加额0万元(年末2063.62万元-年初2063.62万元)+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净增加额31,28万元(年末277.36万元-年初246.08万元)+上年末存货余额2314.97万元-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存货余额2383.87万元=3109.85万元。

比较:损益表中反映的主营业务成本为3725.78万元,差额=3725.78万元-3109.85万元=615.93万元。

判断:经测算核对,损益表中多记成本615.93万元,调减了利润,少缴了税金,即损益表中利润反映不真实。

(4)损益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及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等项目间的核对关系。

公式:

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损益表中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实例: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22.22万元+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3498.1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107.54万元+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3万元=3830.86万元。

损益表中营业费用154.74万元+管理费用42.70万元=197.44万元。

比较:差额=3830.86万元-197.44万元=3633.42万元。

判断:经测算核对,损益表中少记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3633.42万元,虚增了利润,损益表中利润反映不真实。

(5)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损益表中的利润额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流量与经营利润额的对比,从逻辑关系上判断分析利润形成的可行性。

实例: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1545.06万元,考虑到已实现收入而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增加额1545.06万元和货到款未付存货(应付账款)增加额31.28万元,且损益表中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等各项支出合计325.06万元,则推算该公司最多可实现的利润为3000万元(1545.06万元+1545.06万元-31.28万元-325.06万元=3011.70万元)。

判断:而该企业损益表中反映盈利(利润总额)为661.82万元,利润形成其逻辑关系没有明显不合理问题。

(6)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与现金流量表中因投资而支付的现金间的核对关系。

核对方式:将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额度变化进行核对,并与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额变化进行核对。

实例:现金流量表中年度内增加投资额为0万元(投资所支付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长期投资年末较年初增加额为0万元(未发生变化),损益表中投资收益为亦为0万元。

判断:三张报表中此项指标数据相一致,数据反映真实。

(7)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借款与损益表中财务费用支出间的核对关系。

核对方式:将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按规定的银行利息进行匡算,得出应付利息数额与损益表中财务费用额和现金流量表中实际支付的利息相核对。

实例:一是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较年初增加2000万元,长期借款较年初增加3000万元,合计年度内增加银行借款5000万元,而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筹集资金收到的现金却为2800万元,二是利润表中反映当年财务支出为127.58万元(利息支出),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支付利息也为127.58万元。

判断: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年度财务费用支出相符,数据反映真实,但在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仅为2800万元,少反映2200万元,现金流量表中此项数据反映不真实。

(8)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中有关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有关项目间的核对关系。

核对方式:一是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和应付项目的增加或减少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进行核对;二是现金流量表中固定资产折旧与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的净增加额核对。

实例: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为-2629.96万元(反映应收账款项目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为1540.10万元(反映应付账款项目减少),而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较年初却仅增加1822.98万元,应付账款较年初增加了31.28万元。

判断:一是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少反映807万元(2629.96万元-1822.98万元);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多反映1571.38万元,说明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反映不真实。

3.增值税推算判断财务报表真实性。

企业实现的利润是其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而企业在贷款时往往靠虚增销售收入,从而增加利润额的方式,达到贷款准入的目的。如何从企业增值税缴纳情况判断其虚增销售收入和利润,进而确认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公式:

(1)销项税=主营业务收入x销项税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