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天下诸侯的反应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天青上宁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51章天下诸侯的反应

第151章天下诸侯的反应“太傅,那你就替朕拟一份诏书吧。告诉全天下的学子重启太学的消息,还有太学生新的入选要求。”张明缓缓的说道。

“是,陛下。”杨彪同意道。

待杨彪撰写完诏书之后,张明反复看了几遍,同时也让殿中五人看了一遍,又分别召来了贾诩和李儒,在反复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张明才打算将其公之于众。

这是张明掌权来第一次向天下发布诏书,以前虽然也有发布诏书,但大多数都是在关中一带实施,毕竟他也知道,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根本就不由朝廷管理,这些地方即使能够发布诏书,也没有任何作用,还浪费朝廷的资源。

对于朝廷而言,想要在全国各地发布诏书,需要的信使实在太多,张明不指望一道诏书,地方就会乖乖执行,这也是李儒的提议。

当年李儒追随董卓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即使是挟持天子,诏令也难出关中地区,现在虽然是天子掌权,名义上已经好了许多,但指望诸侯积极配合,那是完全异想天开的事情。

李儒建议,既然诸侯不一定配合,那就直接绕过诸侯,将诏书发往郡县一级,等诸侯知道消息的时候,诏书早已经传的满天下都是了。

别看各地都有诸侯,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治下不严,哪怕是曹操控制下的兖州各郡,对于曹操的支持也不是全力的,各郡县的世家有着独自的想法,接受曹操的统治也只是迫不得已而已。

即使是张明所控制的关中地区,没有锦衣卫组织渗透之前,各地的太守县令也是基本上等同于半独立的,他们完全可以不执行朝廷的诏书,朝廷也无济于事。

贾诩也同意李儒的建议,这一招虽然不太光明,但只要将重启太学的消息传递下去,便已经完成了任务,因为接下来,便是依靠世家之间互相传递消息了。

杨彪拟写诏书的第三天,崔明让人拿着上百份誊录的诏书,前往军部,找到了皇甫嵩。

皇甫嵩从军中抽调出上百人的精锐士兵,让他们充当朝廷的信使,带着朝廷的信物和诏书,前往各州郡县一级,将诏书传向全国各地。

初平二年三月(公元191年4月),一封封来自朝廷的诏书抵达了各州的郡县,这些各州的郡县长官看到朝廷信物和天子诏书,在抉择一二之后,各州郡县长官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虽然有些郡县长官需要请示上面的诸侯,但更多的郡县长官选择了张贴,毕竟天子在诸侯那里虽然没有了太强的号召力,但在底层郡县级别,还是如同上天一般的存在。

兖州曹操军营里

此时的曹操正在率军进攻兖州泰山郡,但被臧霸率领的山贼堵住了去路,他的心情有些不太好。

“主公,这是我军斥候劫持到的一份朝廷的诏书,听朝廷信使说,这份诏书是要送往青州的。”程昱手里拿着一份诏书放在了军营的桌子上。

“给青州的诏书?”曹操半信半疑的拿起了诏书看了起来。

曹操看完之后又将诏书递给了郭嘉,郭嘉也看了之后,交给了下一个人。

诏书上的内容并不特殊,也就是朝廷要重启太学了,只不过太学生的来源与以往不同,以往太学生必须由各地郡县呈送,现在朝廷招收的太学生不需要通过郡县,学子可以亲自前往长安,抵达长安之后,在长安大选之前的花销都由朝廷提供。

除此之外,此次太学生的选择不限制出身,只要能够通过长安大选,便可以进入太学,在太学内的花销也是由朝廷供给,并且若学有所成,将来可在朝廷为官。

除此之外,诏书上还列出了当前太学的配置,包括蔡邕以及三十多名的大儒和博士,他们都亲自在这些诏书上盖章签字。

如果说诏书的内容是为了给天下所有学子机会,那这些盖章和签字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告诉全天下的学子,只有来到太学,你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毕竟不会有第二个地方能够有这么多的大儒和博士,即使是颍川学院,论师资力量也不如朝廷的五分之一,要知道,只有大汉朝廷才有如此的号召力。

“各位都看完了吧,说说吧,朝廷为什么突然会发这份诏书给青州?”曹操不解的问道。

“主公,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准确的来说,是这份诏书传到青州,朝廷应该发了不止这一份诏书。”郭嘉直言道。

郭嘉与曹操的关系最为要好,而且性格最为放荡不羁,所以说起话来,也没有个注意。

“仲德,是这样吗?”曹操看着程昱问道。

“主公,奉孝所言的确,臣让手下拷问朝廷信使,朝廷信使的确与臣说,朝廷不只发了一份这样的诏书。”程昱恭敬的说道。

“我想现在的兖州各地都已经收到了这份诏书,朝廷唯独落下了我们。”郭嘉感慨的说道。

“奉孝,朝廷为何要这样做?”曹操不解的问道,他与朝廷并无瓜葛,为何朝廷要针对于他。

“主公,朝廷不是针对你,而是针对天下诸侯,如今各地诸侯对于地方的掌控力很弱,即使是主公,只有一个陈留郡能够完全做到不搭理朝廷,只接受主公的统治。”

“但其它各地郡县,他们只是暂时在主公的统治之下,即使是主公,也需要依赖各地的世家自行管理,难以插手。”

“如今朝廷越过各路诸侯,将诏书直接发往各地郡县,实施的是釜底抽薪之计,等各路诸侯明白过来的时候,诏书早已经在境内完全传达了。”郭嘉徐徐道来。

“只是朝廷为何这样做?”曹操再次问道。

“主公,你可知为什么兖州世家对于主公的统治并没有太大的排斥,因为朝廷没落,提供不了任何机会给各地世家,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当地的诸侯,反正只要保证世家的活路,在谁的统治下又有什么区别?”

“可是现在不同了,朝廷这份诏书看似是给天下学子一个求学机会,其实质是拉拢全天下的世家,因为天下的学子九成就是出自各地世家,世家学子在长安求学等同于质子。”

“而且朝廷名正言顺,有着大义的支持,再加上有几十位的大儒和博士,凡是有追求的学子都很难抵御这等诱惑,至于减免花销,虽然只是蝇头小利,但对于寒门而言,这也是个机会。”

“朝廷这一次,想要的是全天下的学子,要的是天下归心,要的是重新竖起朝廷的大义。”郭嘉叹息道。

“现在怎么办?”曹操再度拿起了桌上了诏书看了起来。

“主公应当迅速传令各地太守,县令,让他们将朝廷的诏书撕下来,防止被更多的人看到,同时要求这些太守,县令,以后凡是朝廷的信使来诏,都让他们先去告知主公。”郭嘉急切的说道。

这件事情越早做越能削弱朝廷对地方的影响,可惜的是,朝廷的诏书已经贴到兖州各郡县,此刻也只能亡羊补牢了。

荆州,益州,幽州

刘表,刘焉,刘虞三人作为汉室宗亲,只有刘焉对于朝廷诏书的排斥比较大,其它两人都配合着朝廷的诏书,只是刘虞相对积极一些,刘表则不干扰朝廷信使的行动。

身在益州的刘焉让儿子刘璋将朝廷贴在各郡县的诏书全都撕了下来,益州世家最多,不过好在益州足够封闭,所以不管是朝廷信使还是益州学子,想要互相往来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怎么能够阻止住益州寒门学子的行动,在益州这块封闭区域,世家完全把持着益州官场,寒门几乎没有任何出路,所以哪怕行路难,也难以阻挡住寒门学子的离开。

扬州九江郡寿春城

此刻的袁术正在家中嬉戏玩乐,他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美女身上,不过就在他的手刚伸向最近的一个女子身上的时候,阎象不适时的走了进来。

“主公,属下来有两件事情告知主公。”阎象缓缓的说道。

“说吧。”袁术大手一挥,便让这些女子离开了这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