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运筹帷幄,取财有道(4)
第20章运筹帷幄,取财有道(4)
事过半年,牧师再次来到了梅特里兄弟的家里,对梅特里兄弟说:“我的那个朋友是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来了一封电报,要求马上索回那笔借款。”梅特里兄弟早就把钱用在了矿上,一时间毫无还债的能力,于是被洛克菲勒无可奈何地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说:“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尔贷款。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一下考尔贷款的性质,考尔贷款是一种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按照美国的法律,对这种贷款,一旦贷款人要求还款,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款,要么宣布破产,二者必居其一。”
于是,梅特里兄弟只好选择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也许有人会说洛克菲勒不守商业道德。但洛克菲勒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是合法的,正当的。况且商业经营的最高目的是赚钱,其游戏规则是不受道德限制的。
洛克菲勒的父亲威廉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儿子们成为精明的人,所以,一有机会我就欺骗他们,我和儿子们做生意,而且每次只要能诈骗和打败他们,我就绝不留情。”
对于做生意来说,不要轻信任何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敌人,在经商时,应视商场为战场,视他人为假想敌,心理高度警惕,永不放弃戒备心。这才是精明的经商之道。
狼性法则62
把握趋势,关注“上流”
狼在自然界中自身条件并不算不突出,与老虎、狮子、犀牛相比,它们显得非常弱小,但是它们不会因此而小看自己,它们会从那些大动物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它们更关注那些大型动物的一举一动,以便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要使某种商品流行起来,一般来说,应关注普通老百姓和富人。
发源于普通老百姓的东西一般来势很凶猛,而且流行面广,但维持的时间却很短。而发源于富人的,一般流行趋势的发展较慢,但持续时间却很长。一般从富人普及到老百姓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而在这两年内一旦把握住流行趋势,就可以经营成功。
普通人都羡慕上流社会,而且愿与上流社会的人交往,上流社会中流行的服饰、风格无疑对普通人具有很大影响,使许多人竞相模仿,特别是女性。
因此,在经商时,可以巧妙利用人们这种“向上看”的心理去操纵流行趋势。大富豪罗斯柴尔德发迹时,就是利用古钱币让其从上流社会中先流行起来,然后再逐渐普及于大众中间。
此外,日本的汉堡大王藤田的发迹史也体现了这种流行观。藤田先生不仅靠汉堡包大发其财,而且还做钻石、时装、高级手提包等女性商品。在经营过程中,他首先把对象放在上流社会中有钱人的流行趋势上,无论是钻石的花样,服饰的色彩,还是手提包的样式都是按照有钱人的喜好特制的。结果,他的生意不仅畅销,而且从未发生过“流血大拍卖”的事。
当然,藤田先生之所以能战胜竞争对手,还在于他善于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绝不跟风购选在欧美最风行的服饰,因为欧美的服饰只适合那些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的欧美姑娘,而日本妇女是黄皮肤、黑头发、个子矮小,和那些服饰很难和谐。有钱的人,即使钱再多,也不会拿钱去买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商人们,虽然片面地赶上了有钱人的时髦,但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还免不了亏本。
商场瞬息万变,能够把握一种流行趋势实属不易。因此,每一个生意人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前必须仔细研究、分析市场,既要能赶上潮流,还要超前于潮流。因为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市场也在不断变化,今天畅销的产品,也许明天就无人问津了。
灵活地动用“关注上流”的经商技巧,成功就在眼前。
狼性法则63
适时放弃,败中求胜
在一处旷野上,一群狼突然向一群驯鹿冲去,引起驯鹿群的恐慌,导致驯鹿纷纷逃窜。这时狼群中一条凶猛的狼冲到鹿群中,抓破一头驯鹿的腿。狼群之所以选中这头驯鹿,也许就是因为它们发现它的某些特点易于攻击,随后这头驯鹿又被放回归队了。
此后,狼群在耐心地等待机会,它们定期更换角色,由不同的狼去攻击那只受伤的驯鹿,使那头可怜的驯鹿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最后,当这头驯鹿已极为虚弱,再也不会对狼群构成严重的威胁时,狼群开始全体出击并最终捕获受伤的驯鹿。实际上,此时的狼也已经饥肠辘辘,在这种数天之后才能见分晓的煎熬中几乎饿死。
有人问,为什么狼群不直接进攻那头驯鹿呢?因为像驯鹿这类体型较大的动物,如果踢得准,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倒在地,非死即伤。要知道,狼群适时放弃眼前的小利,为的是谋求长远的胜利。
在生意场上,经营不顺利的时候,要坚忍,但也不是一味地忍下去,究竟应忍耐到什么程度,应该什么时候放弃,也是身处逆境,败中求胜的智慧。
一旦决定在某项事业上投资,一定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三套投资计划。
短期计划投入后,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出入,也要毫不动摇,仍积极地按原计划实施。
经过短期计划的实施后,即使效果不及预料的好,也应坚持推出第二套计划,继续追加投入,设法完成各项策略的实施。
第二套计划深入进行后,如果仍未达到预测的效果,与计划不相符,而且又没有确切的事实和依据证明未来会发生好转,这时就应毫不犹豫地放弃这项投资。
放弃了已实施两套计划的事业是明智的选择,即使亏掉了不少投入也无所谓。因为生意虽然未尽人意,但没有为后来留下后患,不会为一堆烂摊子而困扰未来的工作,长痛不如短痛。
在经营活动中,忍耐是必须的。但是,忍耐应该是基于合算和有发展前途的投资基础之上的,当发现不合算或没有发展前途时,就应该毅然决然地放弃。
法国人詹姆士原来沾染了恶习,像个花花公子,把父亲给他的一笔财产败光之后,生活难以为继时才觉醒要努力奋斗,决心从头做起。
他从哥哥那里借钱开办了自己的一间小药厂。他亲自在厂里组织生产和销售工作,从早到晚每天工作18个小时。然后把公司赚到的一点钱积蓄下来扩大再生产。几年后,他的药厂很具规模了,每年有几十万美元赢利。
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后,詹姆士觉得当时药物市场发展前景不大,又了解食品市场前途光明。因为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食物。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让出了自己的药厂,再向银行贷得一些钱,买下“加云食品公司”控股权。
这家公司是专门制造糖果、饼干及各种零食的,同时经营烟草,它的规模不大,但经营品种丰富。
詹姆士对该公司掌控后,在经营管理和行销策略上进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将生产产品规格和式样进行扩展延伸,如把糖果延伸到巧克力、香口胶等多品种;饼干除了增加品种,细分儿童、成人、老人饼干外,还向蛋糕、蛋卷等发展。接着,詹姆士在市场领域上大做文章,他除了在法国巴黎经营外,还在其他城市设分店,后来还在欧洲众多国家开设分店,形成广阔的连锁销售网。
随着业务的增多,资金变得雄厚,詹姆士又相机应变,把英国、荷兰的一些食品公司收购,使其形成大集团。
詹姆士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当初对小药厂经营前途不佳的理智分析,及时断念,转向食品行业。显而易见,在商业经营中,适时放弃也是一种经商智慧。
狼性法则64
一次机会,两头盈利
狼绝对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鼻祖,因为狼坚定地奉行“一次机会,两头盈利”这个准则。正是有了这个准则,狼的每一次战斗都震撼人心;也正是有了这个准则,坚韧顽强成为了真正的狼性。
一次机会两头盈利,能不能策划得完美,就看你的经商智慧了。
1844年,德国人亨利·莱曼从维尔茨堡移居到美国。他在南方做了一段时间的长途贩运后,就随同后移居美国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耶定居在亚拉巴马,并当上了杂货商。
亚拉巴马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的棉花很多,但由于缺乏现金,所以农民喜欢用棉花来交换日用杂货,但很少有杂货商喜欢这种“物物交换”的经营方式。不过莱曼兄弟除外,他们甚至鼓励农民用棉花交换杂货。
这似乎与现金交易的经营原则不符,但是莱曼兄弟却有自己的打算:以棉花交换日用杂货的买卖方式,不仅有利于吸引手里一时没有现金的顾客,扩大销售;而且在以物换物时,由于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有利于操纵棉花的交易价格;此外,经营日用杂货本来需要进货运输,现在趁空车进货之际,顺便把棉花捎去,岂不等于赚了一笔运输费?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用莱曼兄弟的话来说,这种经营方式叫做“一笔生意,两头赢利”。
截止到1887年为止,莱曼兄弟已经在纽约的证券交易所里取得了一个席位,成为一个“果菜类农产品、棉花、油料代办商”,从此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直至成立一家美国著名的银行。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高明的商人对理性算计特别感兴趣,即合理追求效率或者叫做投入产出比。通俗一点的话,即同样的投入能有多大的回报。
高明的商人在其经营活动中不仅追求一个高产出,而且追求一次或一项投入可以有多次或多项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