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职场发展,谙通规则(2)
第24章职场发展,谙通规则(2)
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公司,忠诚都被视为一种美德。因为,人都希望别人对自己讲感情,无条件地对自己好,无论是出自责任也好,出自友谊也好,只要是忠诚信义,就值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忠诚信义,可以造就一种东西:利益集团。很多事情都是由许多人团体协助完成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利益集团内部的人与人之间,忠诚信义就显得十分重要。
某公司要选派一名经理去分公司做首席代表。在小王和小张这两个热门人选中,大家更看好小张,除了小张的风度、专业水平超出小王很多外,他还是属于集团总裁提拔的人。
反观小王,虽说是上任退休总裁的爱将,而退休总裁在公司集团里仍有若干影响力,且与现任总裁关系不错,但退休的总裁,不管怎么说总是退休了,所以大家认为上海分公司经理的人选,必定是小张。
不过,就在决定人选即将公布的前一天周末,集团总裁去看望退休的老领导,赫然发现小王正陪着老长官爬山回来。这位集团现任总裁在向老长官请教之际,注意到老长官一句感叹话:
“唉!当初拉小王一把还是对的,这个年轻人讲情分、重义气,想当初受我提拔升官的人不知有多少,但现在只有小王记得我,老是给我带这个、带那个礼物的,周末有空还陪我爬爬山。”
这句话言者无意,但在这位现任总裁心里,就有一番另外的感受了。原来派到香港当首席代表,其实对忠诚度的要求远比能力重要。虽说小张的确是个人才,而且才气恐怕不在自己之下,难保有一天不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再说,自己有一天也会退休,他想公认聪明的小张,绝对不会像小王对待老长官那样对待自己,因此,倒不如提拔懂得感恩图报的人。
第二天,上海分公司经理人选公布了,结果竟然是不被看好的小王。面对这个意外,小王微笑的脸上却透露出一丝笃定。原来“秀”在胜败一线间,现任总裁在做抉择时的心里挣扎与作战,早就在小王预料之中了。
为什么别人要对你特别好?你为什么会对他特别好?说穿了,就是一个利益集团的问题。
在同事之间、下属与上司之间、员工与老板之间各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但总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展示彼此之间作为利益共同体的存在。
忠诚信义是精神范畴,利益是物质范畴,两者似乎相距很远,但实则是一致的,都是利益。没有利益,只怕人类也不会造出“朋友”这个词语来了。
上文故事中有一句话说:“原来派到上海当首席代表,其实对忠诚度的要求远比能力重要。”为什么需要人才的忠诚度要求远比能力重要呢?因为忠诚的人,是此利益集团中的成员。否则此人若游离于这个利益集团之外,能力越强,对这个利益集团的损害就越大。
每个人都要选择一个利益集团,与集团中的其他成员组成利益共同体。一旦加入这个利益集团,就该一心一意为这个利益集团服务。当集团以外的人物与集团发生利益冲突时,该当维护集团的利益。
相信,任何一个明智的老板,即便知道小王对这“临门一秀”策划已久,也依旧会选用他。因为,任何一个明智的老板都不愿意培养一个利益集团之外的人。
事业奋斗的一个方向,就是懂得忠诚,懂得巩固利益集团,懂得找准利益集团。
狼性法则79
欲速不达,缓而制胜
在草原上,羊群是狼最喜欢的攻击对象,但是在人的保护下,狼攻击羊群变得异常困难。因此,它们在围捕羊群时,它们会常常忍受着饥饿,但是狼在此时是绝不会丧失理性的。它们知道欲速不达的道理。
它们遵循严格的作战纪律,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破坏全盘计划。有时会有一只羊,脱离羊群到距离很远的地方吃草,而饥饿的狼群的确可以一击致命,以暂时缓解饥饿。但它绝不会这样做,因为一旦被羊群发现,狼群的围猎行动就会以失败告终。
在工作中,很多人和事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所以有人催你快决断时,你应该辨清事实才行,否则,“欲速则不达”。
(1)把握时机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昏君。他肆意杀害宗室大臣,毒刑整人。他以残害百姓为乐。大臣多次强柬,纣王竟不悔悟,反而恼羞成怒,把这些大臣赶出国都朝歌。
周武王派人到商,察看国情,了解情况。不久,被派去的人捎信说:“商朝现在奸人当道,群臣离心离德。”武王认为伐商的时机还未到。
后来,武王又接到报告说:“商朝的百姓只是内心愤怒,闭口不说话,却咬牙切齿。”武王还是按兵不动。
最后,被派去的人又捎信说:“商朝国势危殆,民心动乱,一场大的暴动正在酝酿着。”
武王觉得时机成熟,于是联合八方诸候国,向商朝发起总攻。纣王自以为自己兵多士众,派出17万大军迎战。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两军相遇后,奴隶兵突然阵前暴动,倒戈反击,引领周军杀入朝歌。纣王逃奔鹿台自焚。
可见,凡是善于把握机遇的人都是善于等待的,机遇没有来临的时候,他静若处子;一旦机遇来临,他则动似脱兔。等待看起来好像是消极的,事实上属于慎重的行事方式。
(2)把握轻与重
有一个老教授在桌子上放上一个盛水的罐子,接着又从桌子下边拿出一些正好能够从罐口放到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鹅卵石放完之后,问学生们:“这罐子里是不是满的?”
“是!”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说。
“是真的吗?”教授笑着问。接着,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了下去,摇了一摇,又加上了一些,接着问学生:“这个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这次,学生的回答慢了许多。
后来,有一个学生小声说:“可能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以后,从桌子下面又拿出一袋沙子,徐徐倒进罐子里。倒完以后,又问学生们,“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
“没有满!”学生们这次学乖了,信心百倍地说。
“太好了!”教授称赞这些“精明”的学生。称赞完了以后,教授又拿出一大瓶水,把水道在罐子里。
当这些事都做完了以后,教授故意停顿了一下,用眼睛向学生们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大家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若你不先把大的鹅卵石放到罐子里面,你可能日后永远没有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人们每天都很忙,每天人们想做的事情都很重要,每天人们都会不断地朝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者沙子,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你罐子里最重要的“鹅卵石”?
人们都懂得用小碎石去填满罐子,可是很少人知道要先把“鹅卵石”放到罐子里的重要性,也就是要分清轻重缓急,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完。
工作做得太少,会被老板视为太懒;做得太多,又太累了。你要尽可能地在工作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完,把工作带回家会影响家人的心情。就算是因为紧急情况而被迫这样做,也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
有的人在家里办公,对他们来讲,把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十分重要。
例如,规定出工作的时间,在工作时间内全力以赴,不拖拖拉拉,不然的话,非常容易造成一整天都在工作的感觉,使得自己心烦意乱。
若你把工作带回家,在正式工作以前,最好先放松一下,这像短跑冲刺以前的准备活动一样。接着规定出工作的时间段,在工作的时候,要全力以赴。先找出问题的难点,接着认真考虑问题的每一方面,不断地变换思考的角度,规定的时间一到就立刻停止,彻底地放松一下。不管问题是否解决了,都应该把它抛到一边,不叫它停留在大脑中。
严格地区分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原则,通过这条原则,你不仅能够养成高效率工作的好习惯,而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狼性法则80
化解矛盾,让人佩服
对于狼群来说,交流沟通就是它们化解矛盾,并得以生存的保障。狼群有着严格的社会组织和等级制度,它们是世界上最团结的动物,所有这些都要求它们有完善的沟通系统。这也是狼群生存的优势。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偶尔会为某件事发生摩擦,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一般地,事情过后,大多能够握手言和。
美国迪卡尔财政公司经理狄克逊,在管理方法上曾提出“有摩擦才有发展”的观点。一次,狄克逊无意中说了一句话,戳痛了双方,双方在理智失去控制的情况下,激烈争辩,把长期郁积在内心的话倾吐了出来。然而,这次争吵却使双方真正交换了思想,反倒觉得双方的距离缩短了。此后双方坦率相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中,时常出现“敬而远之”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彼此的思想无法进一步沟通,因为越是“敬而远之”,就越无法增加交换意见的机会和可能。这样,偏见和误解就会逐步加深。倘若能在合适的时机,通过一两次摩擦和冲突,倒可能使多年的问题得到解决。作为领导者应该敢于面对冲突,而不能一味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