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小恩人遇老恩人上回说到小鸠儿与李珠……
第52章小恩人遇老恩人上回说到小鸠儿与李珠……
上回说到小鸠儿与李珠儿言语缠绵,只可惜李珠儿想到他父亲那个顽固,早就丧气,遂言语中稍显阑珊。
小鸠儿说道:“既然好好的,小时候还怎样怎样,如今大了,还说小呢……你这意思我也能摸个明白。”
李珠儿腮边微红,强笑道:“你能摸清什么?”
小鸠儿说道:“你既然早早有了意中人,我也不缠着你了……到底让你连累不清,那多不自在。”
李珠儿瞪小鸠儿一眼,双目微湿,骂道:“你这短命的……我心里身里多么操心你,你不说别的,倒这样猜我,若是这样了,各自各自的,都干干净净的。”李珠儿说着,把怀里的猫撒在地上,抖抖身上的毛,立起身来,转身就要走。
小鸠儿知道她急了,心里也茫然失措,忙忙又把她拉回来。
李珠儿一手甩开,低头道:“你快放我走吧……真没意思。我也知道,你在外面见识也多了,我好歹也不是了。”
小鸠儿叹道:“你别这样,算我错了。哪怕你让我看到一丁点心愿,我也不会揣度你。”
李珠儿擡头慢慢说道:“你也知道,我爹是那个样子,我能怎样?”
小鸠儿说道:“这么说,便是什么也成不了了。你跟我走便好了。”
李珠儿劝道:“小鸠儿哥,你还是回学里好好念书吧,有了能耐,还怕谁啊?我就算跟你走,咱们两家子父母就过不好了。”李珠儿擡头看看太阳,已经缓缓偏西了,遂说道:“我要回家了,出来这么久,若是被我爹知道了,又是一顿毒骂。”
小鸠儿喊道:“等会儿,你别走,有东西给你。”小鸠儿说着跑回屋里,把前些日子,那位老太监送他的扳指拿了出来,给了李珠儿。
李珠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凉滋滋的,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便问道:“这是干嘛的?这么大颗扣子?”
小鸠儿在她面前拧个响,笑道:“不认得吧,这是扳指,你看戴在大拇指上。”小鸠儿给珠儿把扳指套在拇指上。
珠儿笑道:“我戴着这玩意干啥使?还耽误我绣花哩,又不能做顶针的。”
小鸠儿说道:“不是让你戴的,是我一个心意,你留着,我们长长久久在一处。”
李珠儿低下头来,没言语,把绿色的扳指攥在手里,心内也是五味杂陈的,看了小鸠儿一眼便离开了。
且说小鸠儿在家也没待多少天,被慧娥和宋高三天两头的催赶,终究又归学里念书了。
那时,到了霜降天气,田里的大事小情都没有了,慧娥就一心一意的伴着宋高在磨坊里照料生意,夫妻偕作,好不恩爱。
小鸠儿和芸生依旧在镇上读书,一来霜降,物t候也格外干燥,且又十分干冷。那些身子稍微虚弱的人,便有些耐不住。偏偏芸生快要考试的时候又病倒了,先前还以为熬几日便过去了,谁知越来越重,夜里发热,身上却冷,慢慢的,又开始咳嗽不停。
小鸠儿是个壮实的,成日成年的也没病没灾,即便有,也就七八天就好了。这一点倒是让慧娥很放心。
实在没有办法,芸生又不想回家叨扰,便让他先生开了一张药方子,派小鸠儿出去抓两剂药回来,煎煎吃。
小鸠儿带着先生开的药方子,带着钱,跑到镇里大街上的药铺子里抓药。这天外面冷的紧,小鸠儿穿得又薄,冻的他紧紧夹着身子,跑到药铺子里,一阵一阵的苦味扑鼻而来。看来这阵子生病的人不少呢,这药铺子里里里外外挤了不少人,有老有少,有富人也有穷人,都挨挨蹭蹭的。
小鸠儿在人群里挤了半天,又冷又渴,还是轮不到自己,那些药贩子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道人家买药治病救人的,专门巴结那些油光满面的富人先抓药。这可急坏了小鸠儿,恨不得上前去给他们打一架。
小鸠儿正待无路可寻之时,只见后堂里的门帘被掀开了,一让一请的出来两个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
小鸠儿先前还没在意,这时候眼前稍微一晃,觉得那老头十分熟悉的面庞,仔细一想,这不是那过麦时候在尼姑庵遇到的老头么,可是巧了,他穿着一件羊羔皮的坎肩,一身灰金色的长衫,辉煌无比,不消多说。
小鸠儿心内想到,这老头定有点来历,要不然不会受此机遇。那日常听人说,村里回来过一个老太监,泼天的富贵,想必就是他了。
我这样来买药,不如借借他的面子,好快点买药走人,不在这里受冻了。
小鸠儿赶到前去,躬身作揖,笑道:“老爷爷,你还记得我不?”
那老太监瞅了瞅,摸着额头,说道:“你这小伙儿看着面善,倒像是在哪儿见过,只是我老了,记性不好,你提醒提醒我。”
小鸠儿心下一凉,扔强笑道:“你忘了,在洪鱼村的尼姑庵里我遇到你老了。”
老太监呵呵一笑,说道:“乖孩子,怪道呢,像是我的孙子似的。”他见小鸠儿手里塞着一张药方,忙问道:“家里有人生病了?怎么跑这么远抓药?抓到了没有?”
小鸠儿咽咽吐沫,说道:“不是,我和我叔伯兄弟在镇上念书,这几日他伤了风寒,不见好,就抓两幅药吃吃。现在还没买到呢,你看这人,一拥一拥的……我这是看到你老了,过来给你请个安。”
老太监对旁边那人使个眼色,那男人就把小鸠儿手里的药房接过手来,忙到柜台去称药去了。
老太监命令道:“不许收这孩子的钱,都记在我账上就行。”
小鸠儿笑道:“这怎么好意思,我带着钱呢,不让爷爷破费了。”
老太监拉着他的手,坐到椅子上,给他说话,问他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今年收了多少粮食,琐琐碎碎的,不过一些家常话。小鸠儿也学得乖巧,老老实实的回答。
不一时,掌柜的亲自把药送到跟前,又拿了一包甘草和一盒山楂丸,笑嘻嘻说道:“没想到这位哥儿,是老爷的乡亲……这些药抓了五副,想必吃完就见好了,这里还有一包甘草,给那病人冲水喝,解解咳嗽,这盒山楂丸给哥儿零嘴吃的,酸酸甜甜的。”
小鸠儿顿时觉得面上生光,看了看那老太监,方知道这金银二字的厉害之处,不觉的增了一分仰慕之心,遂不好意思说道:“老板你破费了,这些药我拿着,那些东西就不拿了。”
老太监把那些东西往小鸠儿怀里一塞,说道:“傻孩子,又不用你掏钱,你快拿着就是了。”说着,他招手把外面的马夫叫过来,说道:“小鸠儿,快去把药送回去,坐着爷爷的马车……不一会就到了,快去快回,回来以后,到爷爷家里坐坐,这天气冷,我带你吃个火锅哩。”
小鸠儿听到这里,早就心头摇晃了,又是坐大马车,又是高堂大屋的吃火锅,还不知如何是好,老太监又道:“你只管去就是了。我在药铺子里等他们给我配丸药,你看他们慢手笨脚的,这半天了……”
小鸠儿自是一百个愿意,遂辞别了老太监,跟着马夫往学里来,那马车翠帏裹面,四角玲珑,就是县太爷也不一定有这等尊贵。不知我小鸠儿休了何等福缘,能有幸坐在这里面,却比坐祥兽还要自在,坐在车里,外面一丝风也吹不进来,好极了。
小鸠儿归到学里,见芸生屋里坐着一个人,站着一个人,听他们说话,“芸兄,我这次回乡来是扫墓,二来顺路,便过来看看你,谁料你病了……你可要快些好起来,方是不叫我挂念着。”
小鸠儿这也进了屋子,见那人身着鲜亮服饰,面色红釉,言语大气,不知是何方人物呢。芸生这慢慢的坐起来,介绍起来。
原来这人就是芸生去年到省城考试遇到的恩人,名叫郑澄,如今回乡扫墓,途径这里便看看芸生。以往他们二人都是书信往来,今日见了面,自然款款叙旧,不题。
小鸠儿说道:“既然哥哥有朋友在这里,那就让他给你煎药吧,我还有点急事去办,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说着一迳跑远了。
芸生骂道:“你这小厮!怎么好叫客人伺候我呢,快回来。”
小鸠儿早跑的不见人影了。郑澄笑道:“芸兄怎么和我客气,我来给你煎药吧,也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芸生当然无不高兴了,两人契阔已久,恨不得他在这里多留几天,好促膝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