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山东竹枝词》(4)
青岛竹枝词百年
海隅天涯一渔村,
临海面洋为国门。
几多风雨几沉沦,
百年终得岛城春。
青岛古称胶澳,1891年(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青岛设防时,胶澳还是一个大渔村。青岛建置以来,先后遭到德国人和日本人的多次占领,直到1949年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青岛才得到了持续长足的发展。如今的青岛,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最美丽、最繁荣的海滨城市之一。
小青岛
天造青螺不需磨,
芳名化做对岸波。
喜见岛城日夜长,
甘做灯塔引航舵。
“先有即墨城后有青岛市”,“先有小青岛后有大青岛”,说的是青岛的历史。小青岛原名青岛,是栈桥东南一座形同青螺的小岛,德国人占领胶澳后,将租地内的新市区定名为青岛,海中岛子的名字前面就增加了一个“小”字。小青岛形同一把古琴,又被称为琴岛。小青岛上矗立着一座洁白的灯塔,“琴屿飘灯”也就成了一大景观。
栈桥
岸是长弓箭是桥,
碧海蓝天无际遥。
可怜瞄定已百载,
不见地火卷狂飙。
栈桥是青岛的重要标志,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是青岛最早的军用码头。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成了货运码头。1905年前后,栈桥又成为船舶检疫和引水专用码头。1931年重修后,成为青岛著名的风景游览点。
总督府
坐山观洋几逍遥,
百年独得领风骚。
夏天任务起风暴,
林彪黑屋不忍瞧。
德国总督府位于沂水路十一号,背山面海居高临下,始建于1903年,由德国建筑师设计。整体建筑庄重典雅,坚固美观,是青岛最为著名的老建筑之一。1957年毛泽东在这里发表了《1957年夏季的形势》的讲话,发起了著名的反右斗争。不少中央领导人都在这儿住过,林彪因为怕光,住在二层一间又黑又小的北屋里。
八大关
洋人洋楼中国关,
一街一树一花灿。
莫道百年已去远,
隔岸犹见五月帆。
八大关是青岛最具欧美气息的洋人区,解放前,这里曾是各国驻青岛领事馆的所在地,因此集中了英、法、美、日、俄等二十四个国家二百多个不同风格的建筑物。八大关里的道路却是以长城关隘的名字命名的,如函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等。八大关的每一条道路都有一种不同的植物作为代表,如韶关路的碧桃,正阳关路的紫薇,居庸关路的五角枫,宁武关路的海棠,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等等,由此形成了“四季有花开,路路花不同”的景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多次到八大关游览,很为那里的风光和环境所陶醉。青岛被外国人割让和租用,是中国近代史上难以洗雪的耻辱,但正是那段历史,为青岛也为我们留下了八大关这样一些具有特殊风情和意义的文化遗产。这就是历史,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深思的生活现实。
五四广场
五四广场五月风,
山海吹遍起新城。
不尽广厦伴绿树,
百米喷泉映海空。
五四广场是青岛东部新区的中心,广场上那座以“五月的风”命名的红色雕塑,已经成了青岛新的标志。那是为纪念五四运动而建的: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是以“收复青岛”为起因的,青岛人民也表现出难得的爱国热情。
啤酒节
崂山泉水似甘霖,
化作青啤滴滴醇。
我与世界同举杯,
真情谱就百年春。
青岛盛产啤酒,青岛啤酒闻名于世。青岛国际啤酒节始创于1991年,每年八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十六天,是融旅游、文化、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啤酒节的主题口号是“青岛与世界干杯”。
奥帆赛
碧海一望无尽清,
天波浩荡快哉风。
千帆竞渡万人看,
海上奥运展群英。
2008年八月,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青岛人以自己特有的真诚和热情,给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朋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微笑墙
从来微笑比花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