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普京的王者法则
第11章普京的王者法则以真心换真心,与亚洲把酒言欢
普京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国际政坛上的一株奇葩,他不但在俄罗斯民众中的地位逐年上升,更在国际上赢得了一致好评。在国内,普京因肃清车臣恐怖势力、消除政商两界毒瘤而赢得了民心;在国外,他除了反对北约东扩、阻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以广泛建立和平外交关系而著称。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双头鹰”图腾的民族,在外交活动中,则具体体现为对亚洲盟友的积极拉拢和努力融入欧洲大家庭的兼顾,而不仅仅将外交的范围局限在独联体国家当中。
在亚洲广泛的非独联体国家中,普京8年的外交活动可谓亮点频频。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民族情感与日俱增的,除了主张呼吁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还有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以及与中国一样崛起势头超强和发展进度超快的南亚大国——印度。
(1)普京与金正日:和平外交,共筑美好
普京始终致力于构建亚洲地区的和平安全体系,在全心全意推动亚洲经济合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建立广泛的外交统一战线,为的是俄罗斯能在与北约的角逐中拥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大后方。
早在2000年,普京刚刚登上总统之位时,便率先访问了第一个亚洲区域内的非独联体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与普京一样,当时的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日在自己国民的心目中也极具魅力,在接替了金日成的领袖之位以后,金正日治理下的朝鲜也在积极谋求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并开展与一些大国的外交活动。
2000年8月4日,金正日开始了第三次出国访问,但与前两次访问不同,这次访问的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中热情接见了他。在本次会谈过程中,宾主双方呈现出“友好”和“热烈”的气氛。在经济发展、军事技术的合作上,两国表示将长期深化延展,同时普京还表示在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以及导弹问题的处理上,俄罗斯将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朝鲜在俄罗斯负债累累,共欠债达55亿美元,但普京还是坦诚提出,“加强两国的友好合作之外,俄罗斯承诺将给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其中包括为朝鲜“改造铁路系统、建设4座热电厂和一个钢铁厂”的郑重承诺。
本次会谈结束以后,俄朝双方共同发表了《莫斯科宣言》,这一纸宣言,正是本次金正日与普京之间顺利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此宣言甚至被当时的政治评论人称为“努力加强亚太及世界和平与安全进程中”的一座“历史性的里程碑”。
两年以后,即2002年8月23日,两位领导人再度于俄罗斯东部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展开会谈。普京在对金正日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之余,针对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取得的进一步成果,甚至还提出了有关“修建连接朝鲜和西伯利亚铁路”等问题。
普京还表示:“俄罗斯关注朝鲜和韩国的相互关系,俄罗斯愿为朝鲜半岛局势正常化做出贡献。”
作为回报,金正日则向普京介绍了朝鲜半岛在近年来南北对话中取得的进展;对于俄罗斯的援助,他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感激之情,对普京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
(2)韩国崛起,共治“朝核问题”
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是亚太地区政局稳定、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一个重要焦点,对于俄罗斯是否拥有一个比较安全的战略大后方来说,其重要性也无须多言。尽管韩国在经济体制、民族文化和外交政策上,与北方的朝鲜体现出很大的不同,但普京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深谙不论何时,国家利益都应当高于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单纯信仰。为此,他在积极建立与朝鲜的友好关系的同时,也没有放弃与韩国之间的交往活动。
韩国在近年来的异军突起,使其成为东亚阵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随着朝鲜“核武器”危机的愈演愈烈,普京敏锐地意识到,为了维持亚洲局势的稳定,有必要与韩国首脑展开合作。
普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始终倾向于南北之间的平衡均势,因此在亚洲战略的布局中俄罗斯要积极参与朝鲜半岛事务,帮助朝鲜人民免遭政变或动乱之苦。
早于金正日的来俄访问,普京还是代总统的时候,就提前出访韩国,并在韩国议会中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详细地阐述了俄罗斯在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时始终坚持的一些基本立场。
2006年10月16日晚,普京致电当时就任韩国总统的卢武铉,希望能以对话的方式,共同解决日益严峻的“朝核问题”。尽管本次通话时间仅仅持续了20分钟左右,但两国首脑均在“朝核问题”上表现出各自极大的决心和诚意。卢武铉在电话中慷慨表示:“情况越复杂,越不能放弃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努力。为了将目前的情况扭转成核试验之前的状态,六方会谈各方有必要密切磋商。”
英雄所见略同,卢武铉在提倡“六方会谈”的同时,普京也想到了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实现对朝核危机的化解,他强调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朝核问题的决议,情况变得很紧迫。因此,六方会谈各方尤其要在领导人之间以及在多个水平和渠道上更加积极地交换看法和进行磋商,这比什么都重要。”
秉持着对“朝核问题”的高度重视,普京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关注着有关各方共同参与的“六方会谈”。在有关各方携手处理朝核问题的同时,普京称:“若美国执意进行在俄罗斯边界附近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俄罗斯可能重拾冷战时期的立场,将导弹瞄准欧洲。”
普京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让韩国人民和亚洲人民都有了极强的安全感,他在朝鲜半岛上的博弈和周旋,在2006年以前,成功的定位即已尘埃落定。
(3)携手印度:共建亚洲和平
在亚洲国家中,能够享受“东方文明古国”称谓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两个大国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殖民扩张时代里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奴役之后,凭借“二战”以后有利的国际形势,均通过先进政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中屈指可数的强国。
普京为了让俄罗斯在亚洲这个大家庭中有所作为,除了积极展开与中国的外交访问之外,一直致力于同印度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早在刚刚坐稳了总理的位子之后,普京就率先向印度抛出了橄榄枝,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随后,俄罗斯与印度之间的交往在普京的推动下很快进入了“蜜月期”。双方均表示,除了要深化在经济层面的合作,战略同盟关系的构建也是至关重要的。
普京在前两届总统任期中,先后与印度签订的军火大单,总额接近100亿美元,他还自信满满地宣称:“俄罗斯和印度具有共同的地缘利益。”
在处理俄罗斯的亚洲外交布局中,普京率先提出了“稳定弧线”的外交战略,主要囊括的核心,就是俄罗斯、中国、印度这三个分别位于北亚、东亚和南亚的幅员辽阔的大国,以便构成对美国和欧盟的制约,又能在和东亚强国日本的角逐中,获得绝对的战略优势。
除此之外,普京也没有忽视对蒙古国的访问和交流。
俄罗斯与印度之间越走越近,美国开始不安起来。2008年年中,美国向印度抛出“小鹰号”航空母舰的橄榄枝,意在与印度友好交往,但这仍然未能阻挡俄罗斯与印度之间外交距离的继续接近。最终,让美国、欧洲和日本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俄罗斯、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亚洲版“大三角”的格局态势已经初具规模,俄罗斯在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里,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利益共通,牵手英、法、德
虽然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在亚洲获得了稳固的外交同盟关系,但从地缘角度上看,俄罗斯毕竟是一个欧洲国家。普京尽管对北约的东扩行为心存不满,可他还是做到了以一个大国元首的姿态,公平合理地对北约各国开展各种合作事务,其在2001年牵手美国参与反恐战争,就说明了这一点。
普京在稳固亚洲布局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双头鹰”目光指向的另一侧——欧盟。虽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欧洲境内传统意义上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已经失去了往昔霸主的辉煌,都沦为了二流强国,但这绝非意味着它们在国际上变得可有可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欧盟宣告成立以后,欧洲国家以一种崭新的政治身份出现,让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不得不对它们刮目相看。
普京在21世纪初8年的总统执政中,对欧洲国家展开的外交活动从未终止。更为难得的是,在与欧洲国家展开的合作中,有时候甚至还形成了对美国的钳制。
“回归欧洲”,一直在普京的国策制定体系之内,他在8年的总统任期内也从来没有放弃积极拉拢欧洲各国。
2000年3月末,他不但热情接待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和他的夫人,而且在4月开始便主动出访英国,与老牌的“日不落帝国”建立起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随后,普京再接再厉,两个月以后先后访问了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
5月29日,普京有幸直接会晤了欧盟首脑。俄罗斯和欧盟以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为主要纽带,在莫斯科召开了隆重的峰会,并以双方签署的《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和安全合作》为标志性成就。这种“欧洲统一空间”的初具规模,初步拉近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距离,为俄罗斯在欧洲大家庭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有利的跳板。
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一直持续到了2003年,由于俄罗斯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持续升温,欧盟国家也积极试图“东扩”,以巩固其“睦邻”政策的成果。普京表示欧盟的“东扩”不同于北约组织的战略东扩,并予以相当的“理解和尊重”,以至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法国和德国能够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对美国的过激举动加以质问。
除了展开对欧盟的外交合作之外,普京还致力于与各欧洲强国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欧洲国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英国、法国、德国,三者都与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关系深厚,外交活动频繁。
(1)俄罗斯与英国:小隔阂难阻大趋势
2000年上半年的两次会晤之后,普京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互生好感,两个充满领袖魅力的男人加快了互访的步伐。
2001年12月21日,普京再度访问伦敦,布莱尔在白金汉郡的一个空军基地热情地接待了他,双方举办的联合新闻发布会成了普京对英国进行非正式访问的开始,他同布莱尔在反恐合作上进行讨论,并顺利达成了共识。这次访问的成功,为普京频繁与英国来往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地缘上的疏远和历史上战事的不断,两国始终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关系,首脑之间的国事访问也就显得比较冷清。而本次普京访问英国,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则是“1874年以来首位俄罗斯首脑赴英国访问”,不论对英国还是对俄罗斯,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布莱尔自然对普京的来访予以高度重视。在强调发展双边关系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经济上的合作。
在普京任职总统的8年以来,英国成为投资俄罗斯最多的欧洲国家,而俄罗斯也在能源供给上给予慷慨回报。鉴于此,普京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俄英关系开始走向成熟,两国已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俄罗斯愿意与英国加强政治及经济合作。”
但是,作为两个历史上称霸意识浓烈的军事强国,两国之间并不可能将关系维持在和平稳定的浪潮当中。2007年英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俄罗斯以英国“利用英国文化协会作为掩护在俄境内展开间谍活动”为由,表现出对英国的不满。但英国人对此并不买账,甚至直接驱逐了34名“素有间谍嫌疑”的俄罗斯外交官。
普京的硬汉性格,岂能善罢甘休,他在7月19日将留守莫斯科的4名英国外交官员驱逐出境,两国关系骤然降至冰点。但是,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两国高官并未对昔日关系能否延续而灰心丧气。俄罗斯外交部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7月20日表示:“英国不会真的驱逐34名俄罗斯外交官。”而同样,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也说:“英国不会对俄罗斯关闭其文化机构采取对应的行动。我认为他(指普京)这样做是明智的。”
(2)俄罗斯与法国:罗曼传奇中的脉脉温情
作为西部欧洲领土面积最为庞大的国家,法国这个曾经以拿破仑纵横欧洲大陆和美酒而著称于世的国家,在结交普京的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毫不逊色于英国。两个同样以感性浪漫为底色的民族,在21世纪以来的外交活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19世纪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一世之间的隔阂,在战略合作上达成了很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