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与恐怖分子鏖战到底 - 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 阿纳托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章与恐怖分子鏖战到底

第10章与恐怖分子鏖战到底防不胜防的“黑寡妇”

普京连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并迅速获取政府权力的消息,在普通俄罗斯民众看来,国泰民安的好运势会延续下去,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深恶痛绝,他们就是游弋于车臣边缘区域的恐怖分子。

尽管在两年前的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中,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但他们仍然在暗地里策划着如何发动新的恐怖袭击,以胁迫俄罗斯政府满足他们更多更无理的要求。

鉴于“阿尔法”特种部队在莫斯科剧院人质解救行动中的突出表现,普京在成功连任之后,深刻意识到,不论何时,军队永远都是俄罗斯最宝贵、最可信赖的武器。

在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以前,以反恐为使命的特种部队就已经出现在苏联军队的战斗序列中,其中的两支则是在他的整合之下成为专门负责反恐斗争的“双股剑”,即大名鼎鼎的“阿尔法”与“信号旗”。

这两支特种部队,不但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和两次车臣战争中表现不俗,对待国内的恐怖分子也不留情。“阿尔法”特种部队早在1996年就曾在一次行动中解救了3000多名人质,粉碎了车臣独立分子杜达耶夫的阴谋。在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中,更充当了反恐急先锋,歼灭了包括恐怖头目巴拉耶夫在内的50多名车臣匪徒。

与“阿尔法”相比,“信号旗”毫不逊色。尽管两支特种部队都曾隶属于克格勃以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但“信号旗”在反恐斗争中似乎比“阿尔法”更加出色。

1992年,在莫斯科“三个车站”的地铁通道里,10名“阿尔法”特种兵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就击毙了14名恐怖分子,缴获了大批假造美金,共计约100万美元。“信号旗”队员都是“超人”,个个骁勇善战,人人身怀绝技,因此伤亡率很低,除了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伤亡三人外,最惨重的伤亡,就是后来在别斯兰解救人质的过程中伤亡七人。

有了这两支反恐精锐,普京对彻底解决车臣问题更有把握了。当然,他对俄军车臣的战略部署丝毫不敢大意。

2004年5月,正当普京为自己新的总统生涯而激动不已时,车臣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由于在反政府问题和态度上不够强硬,被恐怖分子偷袭炸死。

炸死自治共和国总统,实质上正是对俄罗斯政府的一种挑衅行为!

普京不惧威胁,他在得知消息后,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亲自飞往车臣,在卡德罗夫葬礼上表示悼念,以最从容的方式回敬了恐怖分子的挑衅和威吓。

普京知晓,尽管俄罗斯政府有强大的军队力量做保障,但毕竟恐怖分子身在暗处。哈塔卜猝死之后,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的战略变得更加凶险诡谲,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对普通俄罗斯民众下手。特别是巴萨耶夫组建的“黑寡妇”恐怖武装,让俄罗斯民众时时处在担惊受怕的境地之中。

果然不出所料,普京连任总统以后,激起了车臣恐怖分子更大的仇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黑寡妇”再次袭来,制造了继“米-26”坠毁之后的又一场空难,让俄罗斯损失了两架民航客机和90名乘客,制造了俄罗斯版“9·11”事件。

2004年8月24日,两架民航客机从莫斯科起飞,共搭载着90名乘客。原本飞机在空中平稳飞行,可刹那之间,两架飞机突然爆炸,90名乘客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同一时间起飞,又在同一时间爆炸,事情的确很蹊跷。尽管当时的车臣正处于总统大选之际,但国内外舆论仍然相信这是车臣恐怖集团所为。

普京马上命令强力部门展开详细周密的调查,在各种机械、油料、天气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均被排除之后,车臣恐怖分子的袭击成为此次空难唯一合理的解释。随后,在针对遇难乘客的调查过程中,两名女性很快引起调查人员的怀疑。

在失事的图-154飞机的遇难者中,有一个女孩名叫捷比尔汉诺娃。该女孩遇难的消息公布数天之后,她的遗体却一直没有亲人前来认领,人们也没有接收到她的亲人或朋友的任何电话。调查的重点,自然转移到了捷比尔汉诺娃的身上。

但是,接下来的调查让人匪夷所思,捷比尔汉诺娃在西伯利亚航空公司的登记信息中,除了名字,没有其他信息。显然,捷比尔汉诺娃的此次乘机是违规的。调查人员顾不上追究航空公司的责任,在缜密的调查中又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消息:捷比尔汉诺娃起初购买的机票,时间本来是8月25日,目的地是俄罗斯南部沿海城市索契,乘坐的飞机应该是伊尔-86型客机。而后她忽然改签机票,换成了24日晚间的图-154型客机。

调查人员再次检验了飞机残骸,推断出卫生间是飞机爆炸点,而捷比尔汉诺娃的座位距离卫生间很近。同时,在卫生间残骸上,黑索金炸药爆炸的痕迹暴露在调查人员面前。因此,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小黑寡妇”在客机卫生间里安装了炸药,不惜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制造俄罗斯社会的恐慌。

在另一架飞机图-134的残骸的检查中,调查人员得到的信息则更为肯定,此次空难确属恐怖分子的蓄意所为。

在图-134客机的卫生间中发现了一具女孩的尸体,经过详细的身份认定,得知该女孩名叫娜佳耶娃。而且和失事的图-154型客机一样,在这架飞机的卫生间中也发现了黑索金炸药遗留的痕迹。毫无疑问,娜佳耶娃是这架飞机中隐藏着的“黑寡妇”。

其后,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有关娜佳耶娃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这个女孩祖籍车臣,长大后一直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工作。她有一个在车臣军队服役的哥哥,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不幸成为俄罗斯军队的俘虏,从此便失去了联系。

哥哥凶多吉少,让娜佳耶娃加深了对俄罗斯政府的仇恨。这种仇恨很快被巴萨耶夫等人利用,于是她顺理成章地加入了“黑寡妇”,年仅27岁的她,听信了恐怖分子的蛊惑,亲自制造了本次空难。

普京自此更加关注车臣,更加痛恨那些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此次空难发生之后,他马上要求国家财政拨款20亿卢布,以作为2005年度的反恐经费,并积极展开新的反恐计划。

恐怖分子在牺牲了两个“黑寡妇”成功制造俄罗斯民众的恐慌后,决定再次杀普京一个措手不及。他们打听到普京在2004年9月初即将出国访问的消息后,便在一个名叫别斯兰的小城发动了一起恐怖袭击和人质挟持事件,为俄罗斯历史添上了一抹狰狞的血红色。

血与泪中的别斯兰

若要了解一个人的品质,主要看他身边的朋友。若要了解一个人的实力,则应重点参照他的对手。强人作为一个明显的特征,贯穿普京的整个政治生涯和执政岁月。而普京所面临的诸多对手,最具威胁性的便是威胁人类安全最为严重的国际恐怖组织。

普京在前几年的总统执政生涯中,虽然打赢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也联手美国政府参与了为洗雪“9·11”耻辱而发动的反恐之战,但在赢得个人威望的同时,也使得车臣恐怖分子对他愈发痛恨。以高加索豺狼巴萨耶夫为首的恐怖分子,在暗处潜伏爪牙并舔舐着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伤口,准备随时对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展开报复。

面对强势的普京,车臣恐怖分子虽然又恨又怕,可俄罗斯的悲剧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别斯兰人质事件,其引发的社会恐慌,较之“黑寡妇”空难和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别斯兰,本是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共和国境内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仅3万左右。历史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此,改变历史的重大战争或会议,甚至于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恐怖袭击事件,都会在一些并不起眼的边缘角落发生。这次恐怖袭击事件,便发生在别斯兰第一中学的体育馆中,成为所有东斯拉夫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历史之痛。

2004年9月1日,在俄罗斯是一个特殊的“学识日”,即广大中小学生迎接新学年、接触新同学与新老师的喜庆日子。别斯兰也不例外,孩子们穿戴整齐、兴致盎然地奔向各自的学校,校园的广播也不断播放着动听的励志歌曲。谁也没有预料到,就在美妙的乐曲暂时停止的一刹那,一群身穿戎装、手持步枪和炸弹的歹徒冲进了第一中学,并迅速控制了操场上的所有人。

更糟糕的是,这不是一群普通的歹徒,而是一伙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在枪声和炸弹爆炸声的此起彼伏中,不断有人大声呼救,还有人试图逃离校园,但在这些兽性大发的恐怖分子面前,这些孩童就像无助的猎物,不论如何挣脱,都显得苍白无力。

根据事后的分析调查,恐怖分子在这一天内共劫持了1200人,而别斯兰市的总人口也不过3万。这个数字,意味着每一个别斯兰家庭都失去了至少一位亲人。更何况,这些被劫持的人中大多数是可爱的孩子。

原本在黑海沿岸度假并计划出国访问的普京,得知别斯兰人质危机事件后大为震惊,但多年的政坛历练使其变得老练沉稳,他坚信“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真正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化险为夷。

返回莫斯科后的普京毅然做出了承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证人质的安全。”别斯兰的居民苦苦哀求“千万要和平解决事件”,普京的这一句承诺,给民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随后,俄罗斯强力部门便开展了解救人质的艰难工作。

在与恐怖分子的周旋中,普京和俄罗斯联邦的高官们很快得知了一条很重要的内幕信息,即这场人质危机的主要策划者便是巴萨耶夫。在恐怖分子的要挟下,与联邦政府关系密切的罗沙利医生自告奋勇,进入恐怖分子的控制区,与之谈判、周旋。

罗沙利的勇气令人钦佩,同时普京也做出了进一步的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自己可以辞职为代价,换取别斯兰人质危机中每一个生命的平安。在这个危急时刻,普京此举,不但赢得了别斯兰人民和俄罗斯人民的感激,在国际范围内,也树立了典范。

但问题在于,丧心病狂的恐怖分子并不会因为普京做出表率而退步。普京在做出了必要时会主动辞职的承诺之后,仍不遗余力地筹划营救方案,希望能以最大的自我牺牲,换取别斯兰民众最小的身心戕害。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恐怖分子变得更加暴虐猖狂。他们带来的食物和水已经用光,却拒绝政府将食物、饮料和药品送入体育馆。一来,他们惧怕突击能力一流的俄罗斯特种部队,换句话说,他们害怕重蹈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的覆辙;二来,他们对于哈塔卜的因毒猝死记忆犹新,惧怕食物或水中掺入毒药,这样便会导致阴谋不能得逞。

没有了食物和水的供应,人质变得更加可怜。耐不住口渴的孩子只好喝自己的尿,忍不住饥饿的孩子便吃起了手中的花。见此情形,恐怖分子仍不为所动,反而威逼着孩子们靠近炸药,声言他们中有一个人被打伤,就要20条人命陪葬,若是死一个,则要搭上50条人命。俄罗斯军队胆敢强行营救,他们便会马上引爆屋子里的所有炸药,玉石俱焚。

值得庆幸的是,勇敢的罗沙利医生在谈判中使恐怖分子略微放松。他当天走出体育馆后,带出了26名人质。

看见被释放的人质,学校外围观的别斯兰民众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到了9月3日13时左右,俄罗斯政府继续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

当时,体育馆内出现了个别人质死亡的现象,加上大小便和呕吐物,导致室内腐臭不堪,政府谈判代表言明让军人将屋子里的尸体和脏物清理掉。不过,由于提出了军队开进体育馆的请求,原本没有反对的恐怖分子再度提高了警惕,更可悲的是,就在军队即将开进体育馆的时候,恐怖分子食言而肥,开枪打死了一名俄罗斯战士。

一声枪响,马上让局面变得更为紧张,恐怖分子、俄罗斯军队、外面的市民以及屋里的人质再也坐不住了,都做了所能做的事情,或是逃跑,或是枪杀,或是营救。别斯兰第一中学体育馆内脆弱的宁静就此被打破。

在室内一番爆炸声结束后,混乱的枪声接踵而至。恐怖分子向四散奔逃的孩子们疯狂扫射,俄罗斯特种部队在人质危机无力和平解决的情况下,随即发动进攻,解救人质。

下午14时左右,普京命令俄罗斯军队展开全面攻击,特种部队在武装直升机和装甲车的配合下向恐怖分子发动了猛烈进攻。这场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危机才宣告结束。尽管体育馆内的恐怖分子被全部歼灭,但人质死亡的数量之多,也使普京无限伤感。

后据调查显示:别斯兰人质危机共夺走了331个无辜平民的宝贵生命,其中有186名儿童,而受伤儿童则高达639人。伤员共计958个,此外还有123人落下了终身残疾,26名儿童永远失去了双亲。在恐怖分子的魔掌下逃生的,仅有可怜的30多人而已。

普京对这次恐怖袭击事件表现出了沉痛的自责:“全俄罗斯都与你们同悲痛。即便与过去最残酷的袭击相比,这一恐怖行为也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它针对的是孩子。”

当天,普京还以电视讲话的形式对全国人民宣布:“俄罗斯面对的不是孤立的恐怖行径,而是国际恐怖主义对俄罗斯的直接攻击,是一场已经多次夺走俄罗斯人生命的残酷的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世界经验表明,这种战争不会很快结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