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从危机到转机 - 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 阿纳托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章从危机到转机

第9章从危机到转机

“连队消失在天际”腐败与反恐,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注定成为困扰普京的两大历史性问题。幸而,得益于他的精明和强硬,两股势力无法在俄罗斯大地上明目张胆地胡作非为,只能通过此消彼长的被动方式,在北极熊的利掌下苟延残喘。

车臣问题初步解决了,官场腐败的现象便不请自来;可是,正当金融寡头们无可奈何地迎来了末日后,鼓吹独立的那些车臣余孽们则再次以极端恐怖的方式向普京发难,时刻想办法让这个铁腕总统寝食难安。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初始阶段结束后不久,为了巩固在1999年占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辉煌战果,俄罗斯军队又一次在车臣境内的乌鲁斯克尔特地区与已经由独立分子蜕变成恐怖分子的车臣叛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小规模会战,极大地彰显了俄罗斯军队的军威。

这场战斗发生在2000年二、三月间,在俄国战争史上,算得上是一场光荣无比的“自杀式”战役。90名俄罗斯空降兵视死如归,在2000多名车臣叛军的围攻下拼死作战,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形势下,坚持了三天三夜。俄罗斯军队在这场作战中,实现了对苏联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的悲壮史诗的完全复制。

2000年2月28日,普京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2000多名车臣叛军在另一位恐怖分子首领哈塔卜的策划下,在车臣南部区域取得局部胜利,随即会师于乌鲁斯克尔特,打算在此突破俄罗斯军队的重重包围,转战于达吉斯坦。

普京得到消息后,马上指示俄军展开围剿作战,经过俄军指挥部的周密分析,乌鲁斯克尔特区域有一条宽约200米的峡谷,这个峡谷很可能就是车臣恐怖分子选定的唯一一个突破口。换句话说,他们要想突出重围,只能集结于此。这里地形险要,虽谈不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只要派出一股部队,完全可以以一当十阻挡车臣叛军进入达吉斯坦。

俄军指挥部第一时间派遣由90名空降兵组成的加强连到达该地区,阻止叛军突围。指挥部下达了死命令:“一定要坚守阵地,不许放过一个敌人。”

命令一下,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空降兵勇士们个个积极响应,并在2月29日占据了峡谷两岸的战略制高点,面对率先冲上来的1500多名车臣叛军豺狼敢死队,空降兵们如同扑向海豹群的北极熊一样,与之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借助有利的地形,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叛军的突击。在伤亡31人的代价下,使数千车臣叛匪始终无法越过雷池一步。

3月1日,车臣武装再度增加兵力实行突围作战,但还是没有得逞。不过,俄罗斯守军这边也开始吃紧了。因为前日伤亡了31人,而今又失去了26名勇敢的战士。到了3月2日,空降兵加强连中仅剩下了33人,兵力的劣势显得更为突出。

可早已视死如归的“白熊军团”并不顾忌这些,他们严格遵守指挥部“不许放过一个敌人”的命令,在履行军人天职的同时,更是在杀死达400多敌人的前提下,没有让一个车臣叛军前进半步。

战斗结束后,加强连中的90名空降兵中仅有6人生还,其他的84位勇士壮烈牺牲,其中包括所有的13名军官。

虽然损失惨重,但从战略意义上看,以80多人伤亡的代价消灭将近500名车臣叛军,俄罗斯军队无疑是实际意义上的胜利者。更为重要的是,车臣恐怖分子突围的阴谋,在这场战斗中彻底化为了泡影。

这场战斗,在俄罗斯的社会舆论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有人特意将其撰写成报告文学作品《连队消失在天际》,歌颂毫不逊色于苏联红军前辈的空降战士,在全世界军人读者中引发了空前的轰动,后来这篇文字又被改编成摄人魂魄的电影——《风暴之门》。

3月14日,这支空降兵的驻扎地普斯科夫市宣布该市作为此次战役中遇难官兵的追悼城市。对于这些殉职的空降兵官兵,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也显露出了无比的感动,他说:“你们是俄罗斯国家的英雄!你们是俄罗斯公民的骄傲!愿你们的英名与俄罗斯大地世世代代同在!”

普京在追悼阵亡官兵的同时,没有忘记给他们报仇雪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以书信上涂抹剧毒的方式,在3月20日使本次突围战的车臣指挥官哈塔卜瞬间毙命。

哈塔卜,这个与本·拉登齐名,曾亲身参与塔吉克斯坦内战和制造莫斯科恐怖爆炸事件的罪魁祸首,在车臣恐怖组织中的地位和恐怖指数仅次于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三者被俄罗斯军方称为车臣恐怖分子“三巨头”。

因此,哈塔卜的猝死,不但等于为这些阵亡的空降兵官兵报仇雪恨,而且在解决车臣恐怖问题方面,也除掉了普京和俄罗斯人民的心腹大患。

本次突围的全线失败,以及哈塔卜之死,令车臣恐怖组织总结出了一个真理:只要普京守卫在俄罗斯的大地上,他们就休想得逞。

这场战斗,在俄罗斯政府和军队与车臣叛军的对峙中成了一道分水岭:此后车臣叛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或恐怖袭击,只有等到普京即将出国访问的时刻才能谈及胜算。后来发生的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和别斯兰惨案,这两起恐怖袭击事件均发生在普京出国访问前夕。由此便可得知,车臣恐怖分子对普京的畏惧心理。

对于俄罗斯普通民众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普京和俄罗斯军队的强大,已经对车臣恐怖分子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量。若想在车臣独立、迫使俄罗斯从车臣撤军的问题上再有“作为”,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将目标转向广大手无寸铁的俄罗斯平民,甚至是老幼妇孺的身上。而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和别斯兰人质危机,受害者恰巧都是无辜民众,甚至是一些年幼的小学生。

车臣余孽,卷土重来。反恐对于普京来说依旧任重而道远!

莫斯科剧院:一条恐怖伤疤

普京在反恐斗争中取得了累累战果,但车臣作为长期困扰俄罗斯的重要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峡谷突围失败、哈塔卜被毒杀以后,车臣恐怖分子开始调整与普京的对抗路线,在避免与俄罗斯军队主力展开正面冲突的同时,将凶残的黑手转而伸向了毫无反击能力的平民百姓。

发生在2002年的莫斯科剧院人质绑架危机,成了国际反恐斗争历史上一条恐怖的伤疤。这条伤疤,不仅仅属于俄罗斯,更属于每一个被恐怖主义困扰的国家和民族。

在反恐斗争中,早已将恐怖非法武装打得体无完肤的普京,冷不防地遭遇了敌手们的一次“灯下黑”的奇袭,这实在出人意料。

2002年10月23日傍晚时分,一出精彩的美国音乐剧——《东南风》正在位于莫斯科东南部的杜布洛卡大街上的轴承厂文化宫上演。由于剧情精彩,偌大的剧场座无虚席,上千名观众陶醉于美妙的旋律和精彩的剧情中。

突然,在音乐剧的第二幕即将谢幕的一刹那,50多名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瞬间出现在舞台之上,取代了演员,一部现实版的“恐怖大片”随之上演。

不单是在场的上千位始料未及的观众,就连100多名忙碌于幕后的演员和文化宫工作者也成为恐怖分子枪口下的目标。

一些人很快认出了这是一伙来自车臣的恐怖分子,而且还有一支旨在发动自杀式袭击的“寡妇军”。“寡妇军”的主要指挥者,正是“高加索之狼”巴萨耶夫。本次袭击剧院的策划者,则是车臣恐怖分子主要头目巴拉耶夫。巴拉耶夫是仅次于马斯哈多夫、巴萨耶夫和哈塔卜的车臣非法武装首领。

早在半年以前,巴拉耶夫就策划了潜入莫斯科进行恐怖袭击的阴谋,他要为哈塔卜和其他在车臣战争中阵亡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报仇雪恨。但是,在阴谋生成之初,巴拉耶夫的目标是另一家大型剧院和一家附近的核电站。只是碍于那里戒备森严,于是在另一个车臣匪首扎卡耶夫的劝说和建议之下,才将目标转向了轴承厂文化宫。

狡猾如幽灵一般的巴拉耶夫,带着手下的几十名恐怖分子早在两个月前就偷偷潜入了莫斯科,策划了这场震惊世界的人质绑架事件,以图胁迫普京答应他们提出的有关俄罗斯政府从车臣撤军、释放战俘等诸多无理要求。否则,他们不需要一一开枪击毙这些人质,更省事儿的做法是炸掉文化宫整座大楼!

他们警告在场的保安人员,若胆敢采取强硬手段,恐怖分子每阵亡一人,就要以杀死10名人质作为代价!

当时,正准备出访德国、葡萄牙和墨西哥的普京,接到消息后马上取消了原定计划,坐镇克里姆林宫指挥俄罗斯强力部门开展解救人质的行动。

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莫斯科警方、内务部队和“阿尔法”特种部队很快到达现场,封锁了周边的全部街区,剧院附近的高层建筑之上也满是高度警惕的狙击手。除了全副武装的官兵,更多的是装甲车、消防车和医疗救护车。

双方的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23时左右,恐怖分子见政府军已经控制了周边地区,便挑选了20名高加索人质,陆陆续续释放出来。不过,他们也炸毁了文化中心大楼,以警告和威吓不断靠近的军队和警察。

普京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解决这群丧心病狂的高加索豺狼,以营救数量众多的人质。

尽管普京的态度依然强硬,在会议上坚持“决不向恐怖分子妥协”的观点,并且要严格遵守“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但现实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恶劣得多。

电视台公布了人质的呼吁:“我们要求您做出明智决定,结束战争。我们厌倦了战争,希望和平。”国家杜马中以主席谢列兹尼奥夫为代表的一些议员也强调要主动与恐怖分子展开谈判,劝说普京不要过于莽撞。甚至隐退政坛多年的戈尔巴乔夫也站了出来,“主张通过谈判来解决人质危机”。

一边是对车臣恐怖分子兽行的谴责,另一边则是对和平解决危机的渴望。普京被两种呼声挤在了夹缝之间,左右为难。火上浇油的是,释放出来的人质透露了更为可怕的信息,在剧院内的每一个角落,恐怖分子都安装了炸药,甚至很多人质的身上也安装了炸药。

权衡利弊,普京做出了比较明智的决定——顺应大多数人的看法,以主动谈判的方式实现对人质的初步解救。

10月24日16时左右,国家杜马中与车臣关系稍友好的议员卡伯松带领两个红十字会代表和一个英国记者走进剧院之内,与车臣恐怖分子展开周旋。在此人的努力下,车臣恐怖分子表现出了难得的诚意:释放了3名年幼人质,并顺便捎带出了谈判的条件。

所谓的谈判条件,无非就是俄罗斯从车臣撤军、答应车臣独立等陈词滥调,恐怖分子甚至宣称,如果俄罗斯政府能慎重考虑这些条件,人质当中的75名外国人也会很快被释放。

不过,到了10月25日12时30分左右,在俄罗斯政府的应承下,恐怖分子先后释放的人质也只有15人而已,其中仅包括一名瑞士女孩。

面对这帮家伙的出尔反尔,普京震怒了。在当天晚上召开的强力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普京在要求“确保人质的生命安全”的同时,督促“阿尔法”特种部队做好突击准备。

就在普京做出最后决策的同时,更恐怖、骇人的事情发生了。原来,巴拉耶夫早在绑架事件发生前就已经点明:10月26日15时30分是恐怖分子忍耐的“最后期限”,一旦政府没有任何表示,就会大开杀戒。

尽管在头一天,一位著名的车臣女记者试图再次与剧院内的恐怖分子针对人质进行最后一搏的谈判,但还是没能克制这帮魔头的杀戮之心。当过了所谓的“最后期限”,车臣恐怖分子便开始了对人质惨绝人寰的屠杀,剧院内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

外面的俄罗斯特种部队发觉情况有变,马上开始突袭。在强效麻醉剂的掩护下,他们很顺利地在楼房的一角炸开了一个较大的洞,特种兵们戴着防毒面具冲进剧院,与车臣恐怖分子展开了激烈战斗。

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包括巴拉耶夫在内的3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都被俄特种部队击毙,其他恐怖分子均被生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