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透着普京“味道”的俄罗斯 - 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 阿纳托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章透着普京“味道”的俄罗斯

第8章透着普京“味道”的俄罗斯不必拍“苍蝇”,打“老虎”就行

历经“库尔斯克”号沉船事件和“米-26”坠机事件后,普京深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发展国防事业,重温俄罗斯军事强国的旧梦,穷兵黩武不可取,从根本上讲,必须振兴国家经济。只有经济的根基打得牢靠,才能有效巩固并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首要解决的难题,是经济的振兴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自从叶利钦时代采用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经济彻底“休克”以后,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持续降低,国内生产总值更是跌至冰点,以至于很多人觉得,这种惨境甚至能匹敌1929—1933年“大萧条”时代中的美国。

尽管苏联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见得灵活,但国家权力对国民经济的全面把持,毕竟能在根本上杜绝市场机制的瘫痪和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而将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引至全面衰退的俄罗斯,不但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更容易受决策部门的不当干预和国内、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影响,故此国计民生双双跌入了低谷。

普京面对国民经济的一片混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十分清楚,发展和振兴俄罗斯经济,空有一些理想主义政策远远不够,应当站在政治高度对经济体制予以深化改革与全面整饬。造成俄罗斯经济萎靡不振的原因正是商界的腐败和贪婪,加上商界人士与政客们相互勾结,由此在各大产业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的林立,正如一条条潜藏在俄罗斯大地上的蛆虫,严重危害着斯拉夫土地的纯净和天然。它们中间,一部分长硬了翅膀,变成了“苍蝇”,而这些“苍蝇”中又先后有七只摇身一变,成了商界中的“大老虎”。

七只“老虎”,也就是干扰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七位金融寡头,他们分别为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波塔宁、霍多尔科夫斯基、斯摩棱斯基、阿文和弗里德曼。他们是俄罗斯的经济领域中最为出名的“七大寡头”,把持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大肆中饱私囊的同时,还不放过每一次干预政治的机会。

在七位寡头中,古辛斯基是犹太人。犹太人凭借过人的聪明才干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令人惊诧的商业奇迹。在美国,人口不足6%的犹太人控制着80%以上的经济力量,以至于总统大选都不得不照顾这些犹太大亨的面子。

俄罗斯的现状也是如此,古辛斯基,这位与普京同年出生的犹太商人,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便白手起家。在苏联解体之后,趁着国家控制力的下降而迅速崛起,在俄罗斯联邦的传媒业和银行业中独领风骚。

别列佐夫斯基,出生于1945年1月23日,他本身是一名天资聪颖的数学工作者,有着极强的演算和推理能力。凭借这一专业优势,他还一度担任高校数学教授。但是,雄心勃勃的他,很快意识到了仅仅依靠数学是不可能大富大贵的,于是转战于与自身专业毫不相关的汽车销售领域。

自从在1989年为全俄汽车联盟做出贡献以后,别列佐夫斯基便在俄罗斯的汽车与民航工业中异军突起,还垄断着少数官方媒体。在七大寡头中,别列佐夫斯基的从政背景最为深厚,他先后担任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的副秘书长和独联体的执行秘书。同时,他也是七大寡头中对普京“威胁”最大的一个。

别列佐夫斯基有“媒体大亨”“政坛鬼才”等绰号,其中最为拉风的是美国历史学家保罗·勒克布尼尔科夫送给他的——克里姆林宫里的红色教父。

波塔宁出生于1961年,是俄罗斯金融业的一条大鳄。自1990年以来,这条金融大鳄以一家工业公司的丰厚盈利而迅速崛起,把持着俄罗斯的工矿业、银行业和媒介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命脉。

波塔宁素有俄罗斯的“矿业巨头”和“传媒大王”的称呼。他的出身较之于其他六位寡头相对优越,作为外贸部高官的后代,他依靠家庭的恩荫进入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不久直接跻身于外贸部,主要负责原材料的进出口贸易。interros贸易公司,正是他在俄罗斯联邦时代来临后最为得意之作。

霍多尔科夫斯基,是犹太人和俄罗斯人混血儿,自幼循规蹈矩的他,是当时很多老师眼里的乖孩子,他虽然没有显赫的家庭出身,但始终心存理想,在童年时代便为实现梦想而刻苦努力。

他曾一再受到父母的压制,但还是成功获取了门捷列夫学院的工程学学位。由于他是犹太人的儿子,所以他进入军工企业的理想因受到苏联官方的限制而一再失败,官方认为犹太出身的他并不适合在保密性很强的军工企业里工作。如此,他只好凭借大学时代自筹的经费转战于“青年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去开创前景。

通过非现金信用的兑换,加上创业赚取的钱财,霍多尔科夫斯基在25岁时便掌握了大量的外汇存款,他的企业也拥有出口权,可以将非现金信用兑换成外汇。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的石油业和银行业中,地位最高的人非霍多尔科夫斯基莫属——尤科斯石油公司ceo,是他毕生最具成功意义的标志。

斯摩棱斯基的主导领域是俄罗斯的商业银行。他是全俄罗斯八大银行之一的首都储蓄银行的开创者。除了银行业,他在石油业、建筑业、有色金属加工业和装甲车制造业等多个工商业领域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6年11月,斯摩棱斯基在金融业中再创佳绩,控制了八大银行中的另外一家——农工银行的经营权,其金融寡头的地位从此达到了巅峰。

阿文和弗里德曼,是七大寡头中的一对“黑白无常”,他们在阿尔法银行的引导和支撑下,组建了庞大的阿尔法集团,其中阿尔法水泥公司是俄罗斯规模最大的水泥企业,阿尔法艾克公司是俄罗斯境内屈指可数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公司。

1996年对于普京来说,是其政治仕途中最为低迷的一年。而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寡头来说,却可谓最为春风得意的一年。当时,为了抗衡强大的俄罗斯共产党的政治势力,叶利钦秘密召见了七大寡头,双方以政商通吃的方式,开始了国家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分享。

英国的《金融时报》透露的相应消息显示:七大寡头与叶利钦的联盟,在为叶利钦提供了不少于300万美元的竞选经费的前提下,阴谋控制俄罗斯的政权和前途。叶利钦在毫无国家杜马内政治党团的支持之下,竟然能把总统宝座稳稳挺到1999年12月31日,主要依靠的力量就是这七只商界老虎。其中最大最凶猛的一只西伯利亚虎——别列佐夫斯基,甚至在公众场合狂妄叫嚣:“俄罗斯的商人们对叶利钦总统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叶利钦还算是“知恩图报”,借助自己的政治权力,对七大寡头的支持投桃报李。于是,金融寡头及其代理人纷纷进入俄罗斯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政治的中心逐渐朝金融寡头们靠拢。

叶利钦在执政末期频繁更换总理,除了普京之外,其他几位政府总理都与寡头们的干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叶利钦下野之后,金融寡头在政坛上的优势地位并没有随之销声匿迹,而是变得更加猖獗和肆无忌惮。故此,对普京而言,打击寡头势力势在必行。然而,俄罗斯的经济若要稳定持续发展,又不能离开这些寡头,普京作为政治家,打击面不可过于广阔。

普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一直致力于采取一种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经济路线,既不能同苏联时代的太“左”,同时也不能如叶利钦时代的太“右”,他希望实现中央管理与市场自由的结合,创建一条全新的经济发展路线。

对于金融寡头的惩治,普京曾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打击1%,让其余的99%继续效力。”

金融寡头在一定限度下的存在,对于经济发展仍然利多弊少,更何况打击面太大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政治斗争方式。因此普京坚信,不必拍“苍蝇”,打“老虎”就行!

化敌为友,去繁为简,正是普京在整肃寡头过程中的高明之处。他想的是,成群的“苍蝇”无须逐一拍击,只要打这七只“猛虎”,“苍蝇”也就失去了传播腐败病菌的靠山,俄罗斯社会的百业俱兴,便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利刃出鞘:金融寡头皆为肉糜

普京在千禧年喜获政治硕果之后,对外积极改善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在反恐战争中出谋划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对俄罗斯固有的蔑视和偏见;对内的政治作为,则具体体现在整肃金融界的七大寡头上,这为国家去除隐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自1996年寡头们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崛起以后,他们的地位日渐提升,俄罗斯70%的经济总量被他们所把持,乃至于1998年3月到1999年5月,俄罗斯政府的权力更迭都没有脱离寡头们的参与。

寡头们对经济的垄断和对政治的控制,不但使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扩大,也造成了政治生活的极端混乱。特别是七大寡头,其权威远非其他寡头可比。

普京十分清楚,如果不把这七只“猛虎”排除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之外,自己的总统之位也只是傀儡而已。要想改变俄罗斯积贫积弱的窘境,就务必铲除这七个寡头,为中央集权和总统权威打下牢固的政治基础。

第一个撞到普京枪口上的,是俄罗斯传媒行业中的“犹太虎”古辛斯基。普京之所以拿古辛斯基率先开刀,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作为一个具有犹太血统的俄罗斯人,先将他绳之以法,能在民族认同感的角度上获取民心。更重要的是,古辛斯基在经济问题上罪行累累,普京早已将其一切作为尽收眼底。

早在1996年,古辛斯基的大桥集团便以25万卢布的低价购下了国家电视公司“圣彼得堡第11频道”70%的巨额股份,而就在商业合同签署完毕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他便收到了来自芬兰的频道负责人的100万美元的巨款。俄罗斯检察机关对这种侵吞国家财产的行为感到极为愤怒,但古辛斯基却更加肆无忌惮,在1999年和2000年多次参与总理任免和总统选举,他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大力支持普里马科夫和卢日科夫这对政坛组合,千方百计地阻碍叶利钦对普京的提拔与襄助。在找普京的“麻烦”方面,古辛斯基从来都是其中最为积极的一个。

虽然普京依靠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当上了代总统,但古辛斯基指责其在车臣问题上有“极端行为”,他更是对1999年发生在莫斯科的一些小规模恐怖袭击大肆渲染,斥责普京在处理车臣问题中的失当。这种行为,也为西方国家所利用,让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一度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由于在客观上取得了取悦于西方国家的效果,古辛斯基索性直接去西方国家跟普京大唱反调,大力指责,给予其超越底线的恶评,这自然激怒了普京。在国内政界中,普京可以容忍他人对自己心存偏见误会,但绝不能容忍他人无端地恶语相加。

2000年,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以后,马上开始向古辛斯基发起攻击。5月11日,俄罗斯政府的执法部门强行搜查了大桥集团的办公室。5月17日,大桥银行的负责人易主,中央银行直接完成了对大桥银行的管理。随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普京开始对这只“犹太虎”大打出手。

6月13日,普京迅速出击,以古辛斯基用极其低廉的价格购买电视公司高额股份的事由,授权俄罗斯总检察院将其以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名义拘捕。经过一番调查,古辛斯基的罪行属实,被押送到条件最为恶劣的布德尔卡监狱。三天后,在监狱饱受折磨的古辛斯基获得了假释的资格,但不得不经常去总检察院接受审查。

古辛斯基作为一方寡头,其势力和身影很快在俄罗斯的经济领域内销声匿迹。普京再接再厉,在6月20日通过仲裁法庭将另一只“贵族虎”波塔宁送上了审判席。理由很明确,因为波塔宁在1997年以1.7亿美元的低价收购了价值3亿美元以上的诺尔里斯克镍公司,而这家公司是世界第二大镍生产企业。

据称,波塔宁在公司中拥有38%的股份,但经过调查后证实,波塔宁在担任副总理期间,通过滥用职权而实现了这一非法交易。

至此,七大寡头中已经有两人均被削了势,但随着“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寡头们依旧十分猖獗,他们借此机会大放厥词,对普京再度施以舆论攻击。

普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2000年10月20日,普京在回答法国记者提问中亮出了自己的鲜明立场:“他们(指其余的金融寡头)希望保持现状,而在我看来,这种现状对国家是危险的,对人民是有害的……国家手里握着一根橡皮警棍。我们只是牢牢地把它抓在手里,让人们不可小看它。等我们真被惹恼的那一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绝不允许要挟国家!”

由于这种对打击寡头的坚决态度,普京被指控非法获取3亿美元贷款和50亿卢布借款的古辛斯基于2000年11月中旬再度遭遇审判,但这一次他却没有出庭,辩护律师也对他的去向遮遮掩掩、支支吾吾。很明显,他畏罪潜逃了。于是,普京向俄罗斯总检察院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古辛斯基。一个月后,古辛斯基在西班牙被捕。

次年年初,经过俄罗斯总检察院的调查,古辛斯基的大桥媒体集团成为国家财产的一部分。自此尘埃落定,古辛斯基的一切都宣告结束。

2001年,是普京总统生涯的第二年。这一年,他在整肃金融寡头的战斗中,将矛头指向了七大寡头中最具实力和威信,也是最难缠斗的“东北虎”——别列佐夫斯基身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