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铸就强者,走向“普京路” - 普京传:硬汉普京和他的权力世界 - 阿纳托利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章铸就强者,走向“普京路”

第3章铸就强者,走向“普京路”第一阶段:回归理性

淘气、打架、不听话,这让学生时代的普京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可圈可点的是,即便如此厌恶学习的瓦洛佳,成绩单上也很少出现低分数的现象,大多时候,他的分数都能维持在中等水平。

当时的苏联学制,一年级到四年级通常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小学”;五年级到八年级是小学教育的第二阶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而九年级和十年级,则是苏联的中学教育,相当于我国的“高中”。

“高中”毕业以后,即可获得中等教育的毕业证书,继而以升学考试的成绩水平报考高校,高分者可选择名牌大学,中等分数选择普通大学,而低分者仍然拥有遴选技能院校的权利。

小学四年级,是一个升学阶段的分水岭。成绩优异者,可以在本校内直接跨入小学时代的后半段,接受更为高端化的初等教育,而成绩太差则有留级的危险。

在普京四年级以前的成绩单中,5分的学科乏善可陈,但2分及以下的分数也很少出现,大多数学科的成绩维持在3分到4分之间。换句话说,普京是一个典型的中等生。

不过,在四年级这关键的一年里,普京首次创造了两个2分的纪录,一科是绘画,一科是歌唱。在普京看来,数学、历史、文学、俄语,不论如何都能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而美术、音乐这些东西,套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话说,就是只能“削弱男子汉的斗志”。他也一直未曾重视,这回却吃了亏,若不是文学、历史与俄语等几个4分的记录可以递补,他的确有可能变成一个留级生。

普京在193学校里险胜一局,成功跻身于五年级的学习阶段。正是差一点留级的教训,以及在体育锻炼和打架斗殴中几次铩羽而归的经历,使得普京随着教育阶段的升级,发生了不自觉的变化。

五年级以后的普京,似乎突然间便转入了比较成熟的状态,打架的次数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而是奋发向上,要为自己的前途付出全部的努力。

普京在小学第一阶段里没能与同年级的孩子一起戴上红领巾,他为此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按照苏联正常的流程,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就应该正式加入少先队,并在老师和学长们的簇拥下,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而普京由于太顽皮,屡屡违反学校纪律,以至于在前四年的求学生涯中,始终与红领巾失之交臂。这给普京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此外,普京能迅速转变、努力学习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对体育的渴望。体育俱乐部的教练不会牺牲孩子们的成绩而一味地引导他们在体育上花费更多时间,只有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算理想的前提下,才可以自由出入俱乐部。

为了“雪耻”,也为了自己的兴趣,普京调动起自己的能量,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他知道,若要更完美地完成那两个目标,就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中等生,而要力争上游,全面发展!

普京虽顽皮,却并不缺少优秀老师的教育和栽培,即便进入五年级,他仍继续交好运。在学科更多、老师更多、知识体系更庞杂的同时,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走进了他的生命,对他的成长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她的名字叫薇拉·古列维奇。

“礼尚往来”的是,调皮伶俐的瓦洛佳也给这位女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个头不高,非常活泼好动。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从来没有好好走过路,总是像风一样地跑着,速度很快,一眨眼就由楼下跑到了三楼。”

那时的普京依然不是很认真听课,小动作仍然存在,但很聪明,记忆力也很好,这样的普京,在薇拉·古列维奇看来很适合学习社会科学知识。

薇拉·古列维奇果然慧眼识人,普京确实适合学文科,而无法忍受自然科学那种过于严谨的体制的束缚。

薇拉·古列维奇也是一位引导普京学习德语的启蒙者,有此渊源,普京为日后成为克格勃驻德国特工打下了知识层面的基础。

起初,普京因二哥在德国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期间病死,对德国人心存芥蒂。薇拉·古列维奇积极劝导、循循善诱,普京才最终下定决心选修德语课,由此获得了日后在德累斯顿深造的难得机遇。

五年级,对于普京而言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从不成熟、不上进、太贪玩的心智逐渐转变到好学上进、稳重成熟的心智的过渡阶段。

五年级以前,老师们眼中的瓦洛佳,“让他捧一本书,老老实实坐完一节课,对他简直是莫大的惩罚”;而历经一年的“浪子回头,反省清修”,六年级的普京,开始以一股认真学习、做事独立的劲头引得了老师们的连连赞许。

五年级以前的普京,对学校充满了厌烦,对校外则充满了幻想。那时的他,每日放学回家以后,匆忙吃一口饭便去大杂院中尽情玩耍,并抢在父亲下班之前回家,装作刻苦读书的样子。而一向不苟言笑的老普京,对儿子也只是简单地训斥两句,鲜有去学校主动与老师沟通儿子的学习问题。在老普京眼中,儿子是宝,不必过分苛责。

幸而,普京自主地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经过一年的蜕变,六年级的普京以一副全新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老师们眼前,也让同学和小伙伴们刮目相看。也就在这一年,普京与三年级的弟弟妹妹们站在一起,接受了那条姗姗来迟的红领巾。

其实,若深究普京奋发的原因,还在于九年级的升学压力。尽管普京并不爱好和擅长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但他自己和家人都渴望名校——281中学——这个诞生过化学元素周期律发现者门捷列夫的教育摇篮。

再则,老普京也希望儿子能进入281中学。因为该校是一个以理科教育闻名苏联的圣地,老普京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

愿望虽好,可摆在眼前的现实又不能忽视,普京一向以文学、历史和语言为强项,而拙于数学、物理等学科,281中学却是一所以自然科学教育闻名的学校,这似乎与普京的自身特质并不相称,那么他该何去何从呢?

第二阶段:圆满的281经历

时光飞逝,转眼间,普京在193学校完成了8年的学业。此时的瓦洛佳,将要面对中学学校的遴选。按照当时的升学规定,一般毕业于193学校的学生会顺理成章地进入197中学。出人意料的是,普京最终去了281中学。

281中学,一向以理科教学的强势而在苏联家喻户晓,尤其以化学的教育和研究最为突出,并在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名鼎鼎的门捷列夫就毕业于这所中学,其以一张严谨科学的元素周期表,获得了一向志大才疏的拿破仑三世的奖励。

那时偏好文科知识的普京,其实从来没想过要做第二个门捷列夫,当人们问起“瓦洛佳,你为什么要去那里”的时候,他回答得很随意:“就想到那里去上学。”至于具体动机,普京从未向别人透露,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普京之所以去281中学,正是为了圆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工程师的梦。但是就在毕业那年,普京的两个最要好的朋友也跟随他去了281中学,其中一个名叫雅可夫列夫的学生透露,当年选择去281中学,完全是听了瓦洛佳的劝告。如果朋友的话属实,便说明普京选择这个学校,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意愿。

也许正是由于在193学校里遭遇了较多阻力的原因,长期备受多数教师冷遇的普京,即便后期的学业大有长进,对于当初的孤独和彷徨也难以释怀。那时的他,渴望走入另一片天地,在新的环境中开辟属于自己的领地。

281中学的门槛颇高,八年级的毕业成绩里若有一科出现3分,那么必然会与之失之交臂。281中学是列宁格勒最好的学校之一,虽以化学为主打学科,但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要求严格。因此,列宁格勒市内的学生若能进入这所学校,便意味着登上了精英学堂的宝殿,占据了压倒性的资源优势。

193时期的普京虽十分调皮捣蛋,但绝不是自甘堕落的人。很幸运,他的毕业学分中没有出现3分的成绩,他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不过,进入这所学校不是最终目的,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才算好汉。普京明白,进入了高门槛的学校,也就意味着同处一室的同伴中必然高手云集。如果想在同学群体中再度脱颖而出,延续小学时代“孩子王”的地位,就不能依靠打架或跟老师搞恶作剧,唯有在学习上更努力才行。不过,这并不容易。

本来并不擅长理科学习的普京,进入这所学校以后,其不适应的感觉便很快显露出来。在学校里,普京俨然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孩子,不显山、不露水,老师们对他的印象也比较模糊。

那时的普京,一方面要努力学习自己本不喜欢的数理化等科目,以求在成绩上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为了宣泄此刻内心的孤独,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自己爱好的体育锻炼当中。

雅可夫列夫曾回忆当时普京的生活状态,他说:“他(指瓦洛佳)可真是纯粹来学习的:上学——上课——回家。他和谁也不深交,也根本就没有时间交朋友。体育运动才是他的一切,所以,一放学他就急着赶往训练场。”

即便是天才,也难以在学习上门门精通,更何况思想晚熟的普京,从他自幼的表现来看,他与“天才”二字毫无关系。这样普通的普京,虽然刻苦努力,却仍难以赶超众多精英学霸。幸运的是,随着学校活动的陆续开展和知识分类的逐渐扩散,他很快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专业,转学更能激发自己潜能、自己也更喜欢的文科,同时积极参加校园内的文化活动,逐步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随着学习方向的改变,普京从一个不很惹眼的普通学生,开始转变为在班级里有较高人气的焦点人物。

普京的数学和化学等理科成绩处于中等水平,文科成绩在他的努力下却显得风生水起,而体育更是出类拔萃。就这样,在一所理科教学成就卓越的学校里,精通文科的瓦洛佳很快便脱颖而出。

根据一位女同学的回忆,普京的文学、俄语、历史门门过硬,选修的德语更是出类拔萃。在文学和历史的课堂上,普京往往能很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对他很满意,同学们也大多为他的“深度和个性”所折服,并十分钦佩。

她说:“每当老师叫普京回答问题时,我们就小声或打手势求他把时间拖得长一些,好让老师没有时间问其他同学。他差不多总能有求必应。”据说在一节历史课上,普京回答问题的时间竟然是整整一节课!

俄语的精修,也是普京在281中学可圈可点的“成果”之一。俄语相当于中国学生学习的语文,但在苏联的文科教育体系中,更倾向于纯粹语法或语言的学习,理论性强,知识结构简单空泛。

普京擅长俄语,但比起历史和文学来,仍显得相形见绌。不过文学和历史虽然优秀,但与体育成绩相比,也是寸木岑楼。

此外,得益于小学老师的积极引导,普京在八年级以前便精通德语,如今将其列为外语语种的选修对象,则更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那个“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共性意识中,普京反而更加珍惜选修课的学习机会。在别人疏于对边缘学科知识探索的时候,普京却乐在其中,所以他能领先于其他同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就在这一段时期,一门新的科目跃入普京的视线,他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但丰富了理论知识,更增强了自己的实践阅历——这门学科就是政治,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哲学和思想文化哲学。

在当时的281中学内,政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课,虽然占据的分值并不高,也不列入毕业考试的学科对象,但地位十分重要。

281中学不但十分重视政治教学的质量,还在学生群体中专设政治通讯小组,定期举办政治晚会,鼓励孩子们关注时事,避免在学习中闭门造车,因太过“学究气”而影响自己综合素质的养成。

普京热衷于政治学,加上文学和历史知识十分丰富,很快就加入了政治通讯小组,身在其中,他感到如鱼得水。在政治晚会中,他不但准备充分,每一次汇报工作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关注国际形势的他,在发言中也能带给大家一些深度层面的启迪,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拓展认知视野。

由于起初的表现就十分突出,普京担任了本校的政治时事宣传员,由一名普通的中学生逐渐朝着“教师助理”的角色转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