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蛊咒之命密不可言【上】
那一刻,高璟才真正地、完全地从理性的逻辑推演中退出,退到近乎纯粹的感性立场。作为资深推理型侦探,高璟更习惯的思维和认知模式,是理性的、富于逻辑的。若不是娶了作家老婆,他的生命中,可能会几乎没有“感性”了。
对姬汀香的“认知”,最开始,他一度陷入感性。
他认为,那是因为姬汀香具有某种常人不具备的特别质素。
这种“认为”一经产生,他就强势挣脱了感性,重归习惯并引以为傲的理性的逻辑推演世界。
之后,他一路都尽最大努力坚持“理性”,并因而刻意忽略、排斥“感性”。
于是有了两次dna检测及其前因后果中的诸多推理;其间所有现象,都第一时间被他纳入“理性”思维框架,以至于一路走来,合上了姬汀香各种“明示”与“暗示”的节拍,最终揭破或说“撞破”谜底。
这过程,好比一头钻入一座摩天大厦——钻入之初,只大致在外面看了一眼,因为离得近,未见全貌。钻入后,一层层盘桓、探索,悉知了内里;尽管因为不是建筑师或者结构师,并不能剖析地“理解”一切,但终于还是能在从最底层到最高层或次高层的“旅途”后,得出计算式的判定——这是一座摩天大厦。
然而,直到此刻,也就是姬汀香抑制不住在洞穴里她的“闺房”中倾诉的三天三夜里,他竟一直都还没真正从外面,从很远处的外面,像普通路人那样,去全景地看一眼这座摩天大厦的“外观”的也就是“感性”的,全貌!
造成这个缺漏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最初时离得太近。
二就是——理性。习惯于理性。沉迷于理性。因而忽视甚至忽略了感性!
如果,对象只是一座人人可见的普通摩天大厦,这样的缺漏,最多也就是观感上的一点点遗憾。
可姬汀香这座摩天大厦,是高耸入云的、隐形的,任谁,只要拨开隐形,远远看见,都会无比惊讶!
无比惊讶之后,便是尽人皆知!
尽管,“皆知”的“知”,只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现象”——天哪,长生不老!
洞穴里姬汀香闺房中倾谈的最后一刻,高璟因一句被咳嗽阻住而没能问出口的“昏话”,而让自己站到了“远远看见”的感性立场,因而听到了来自背后很可能囊括了人类“全体”的惊叹与嘈杂——天哪,长生不老!
他甚至都感觉到,惊叹与嘈杂过后,海啸般扑向姬汀香的人潮与欲望。
一座摩天大厦,不管多高耸、多坚固,也经不住排山倒海的浪潮。
在世两千多年的姬汀香,不管具有什么样超然的能力,也不可能对抗整个世界!
但她能把高璟,迄今为止很可能唯一知道她“真面目”的活着的人,撕成碎片!掩埋得世人永远搜寻不到!
如同所有故事和不是故事的现实——知晓秘密的人,总是危险的。知晓的秘密越重大,危险也就越严重、越迫近!
而在高璟面前,姬汀香打开了一条“生的缝隙”。就是她的一句话——洞穴里讲的,都是“私言”,跟外面的世界没有关系。
既是叮嘱,也是警告!
退出洞穴时,高璟想说:“香姐您放心,这里我所知道的一切,都会成为永久的秘密。”但实际上,他是带着几分玩笑意味地问姬汀香:“您不会给我种了什么蛊咒,让我怎么怎么或者无论如何都不能怎么怎么?”
已换回为“世人”所熟悉的宽松袍式长衣和包头丝巾的姬汀香,一门心思摆弄停在洞穴外矮树林里的高璟的机车,心不在焉地随口应道:“不必要。”
高璟脱口而出问了“为什么”,话出口,有点儿后悔。
姬汀香凝住,缓缓看向他,轻轻拍拍身边的机车,像老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那样反问:“我们不是同谋吗?”
他们是翻山出的谷,没走隧道。
后来又走了很长一段路,直到能搭上省际长途公交车的地方。
一路上,姬汀香讲了这座山谷的两次劫难。
第一次发生在秦代。
秦始皇帝,姬汀香称“秦王政”,武力统一全国后,历史记载说,有过五次大巡游。实际上是“五次半”。那“半”次,在最初。先是直奔这里,归途才是巡游。
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求长生之法”。
“秦王政崇尚武力,也迷信武力,怀着并拥天下一切的心。果决、刚愎、急躁……”姬汀香这样说。
“我不知道,倘使他恭敬而来,我会否以礼相待。不过,就算他礼数有加,我也没法帮他。”
“您见过他?秦始皇?”高璟很感兴趣地问。
“没有。”姬汀香说。
“他拥大兵而来,停在外面,围住,射进上千枚响箭,钉在地上一大片,每个上面都裹着绢帛,写着让我出谷去见他,奉上长生秘法。但有迟误,便令我万劫不复。”
高璟脱口而出道:“这是求人的态度吗!”
姬汀香应和道:“可不是吗!”
她告诉高璟,那时,四个侍女都还在,只不过都是同名的替代者,都是普通人,而且都已垂垂老矣。她让她们把钉在谷地里的上千枚响箭拔出来,再按她给的图形重新钉入,组成大大的两个字——去矣。
她知道,千军万马就在谷外,成百的斥候(侦察兵)已攀上低矮齐整的山,在向谷里窥伺。那“去矣”二字,在当时语境里,很不客气,对应现代语言,可以等同理解为“滚”。
她说,后悔这个冲动之举。
她说,对秦王政的“无礼”和“暴虐”,到底还是估计不足——两个字刚出模样,还没完全齐整,铺天盖地的箭雨就黑压压呼啸着翻越山体、扑进谷地!四个侍女,眨眼间都成了刺猬,血流成河,连惨叫都没发出一声。
幸而,当时,山体内侧,都种植着含有“毒蛊”的草木,秦兵翻山进攻,都中了毒,大半退回,少数死在山坡上。
秦王政不甘心,改为凿洞。今天可以通车的山中隧道的雏形,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凿洞,给了孤独的她一个多月缓冲时间,使得她有机会安葬最后四个侍女,并在谷地所有地方“放蛊”。
秦兵终于凿穿山体,汹然攻入之时,她躲进洞穴深处,任凭那些“凶蛊”对付来犯者。
最后,秦王政怕了、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