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古书的事故
那晚,高璟连夜整理出跟邱子方云笑菲的交流纪要。很详细。详细到作为“立案”前的背景信息,在他数以百计的案卷中,还没有先例。超详细之外,还有个跟同类其他记录明显区别,就是他在本子边缘地方,加了五个字。
这不符合他一向的习惯。
那是大大重书的五个字:迷幻、云、障碍。是他对自己的提醒。提醒什么,并没有太具体的指向,更毋论条理、逻辑。只是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第六感”。
他原本并不信“第六感”。可他老婆信。
他老婆唐尧,是作家。作家都富于想象力,至少应该富于想象力。
那五个大大重书在边缘的字,换作唐尧,能写出充满跳跃思维和奇幻想象的一大篇。
他不行。
他只能写下可以认定的信息。
关于古书《化外女鉴》的失窃,源头上,是因为邱子方弄出的一起小事故——
由于对“芷儿”或说“夏姬”放不下,邱子方决心认真品读《化外女鉴》的“芷儿篇”。
因为保管责任和课题的边缘性质,他都是在下班后或休息日没人的时候,才“请”出《化外女鉴》参详。
今年天气变热得早,他怕古书受损,又不想延误研究,就想出拍照留存的办法。
说到这儿的时候,邱子方特意解释:古书纸张很脆弱,不能复印,甚至都不能用强光照射,拍照,也不能用闪光灯。
相比参阅,拍照是大动作。
邱子方并不擅长拍照,不知道要多久才搞得定,所以选择休息日行动。
具体讲,就是入夏十来天后的那个星期天。
他没想到,星期天,单位的空调不好使,开到极限,还是闷热难当。
先开始,他还想坚持一下,可很快就大汗淋漓,有点儿支持不住了。
更糟的是,闷热中,他发现,古书的纸张,好像出现了朽变迹象!
这可是重大情况!
面对重大情况,邱子方的第一反应,是懊恼。
他不能确切想起究竟,但基本能确定,就是在这番懊恼中,他用戴白手套的手,挠过头。
白手套沾了汗水,但应该没浸透手套,使他明显有感。
他就那样无感地,想要合上古书、收藏起来。
于是,沾了汗水的白手套,就接触到了古书的纸张。
合上书往外抽手时,他发现手套是湿的,随即惊见抽出的手指,带着潮湿纸屑般的杂物!
他当时第一反应是古书被浸潮、纸张破损了!急忙净手,再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翻开,没见纸张破损迹象。为放心,他检查了前后好几页,不仅都没发现纸张破损,还眼见刚刚看见的纸张朽变迹象,消失了。
他不免有几分惊喜,以至于想继续坚持,按计划拍完。
可是,当翻回到“芷儿篇”的第一页时,他看见了那三道细纹!
书页没有蹭压迹象,位于文字之外边缘区域的三道细纹,很显眼,色泽跟书页上的文字完全相同,像本来就跟那些文字一起在那儿一样。纹路细而均匀,既不平行,也不交叉,根本不像手指以任何一种形态张开或并拢一次性留下的。
邱子方确定,他被汗水浸湿的手指,最多只在书页上蹭了一下,很短暂、直通通的一下!
就算留下印记,也不可能是弯曲的,无论怎么弯曲,都不可能!
更不可能这么细!
更、更不可能,还是看上去跟书页文字完全相同的色泽!
那三条纹理,邱子方记得太深刻了,很轻易地就给高璟画了出来,声称一丝不差!
高璟眼里,那三条细细的纹理,呈现出一种难以想象的弯曲,既像信手胡画而成,又似在精心勾勒着他不明白的什么。
对人的手的结构和动作规律,高璟自信是行家,肯定比邱子方云笑菲懂得多得多。因而,他敢断定,那三条纹理,不是手指划过形成的。
他就这样跟邱子方说的。还补充:“甭管谁的手,手指都不可能是这样相互弯曲,也决不可能留下这么细而均匀的印记,”
这个判定,并没让邱子方些微宽慰。无论如何,三道细纹,都跟他脱不开干系。
当时,他几乎绝望了。
珍贵的古书,有人觊觎的珍贵古书,让他弄成这样,人家可有的说了。弄不好,镇山之宝,就会被“抢走”,因为他!
就算不被“抢走”,保住了,也是损坏了,他也难辞其咎。
晋职称在即,出这样的问题,肯定有影响!
中级职称能给就给,副高职称该给就给,正高职称能不给就不给……
这是普遍法则。
相当于“正高”的副研究员职称,不是“标配”!
他不甘心!
不甘心就此放弃有可能再没机会争取的晋职称机会!
换了谁,也会不甘心,不甘心让唯一标称自身价值的职称,止步于三十三岁的“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