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落水
翌日,天色将明未明。
谢瑾早早地起了身,等皇后听到细碎的动静从梦中醒过来,他已经穿戴好了朝服。
“别动。贞儿你这些日子忙着照顾扶光,难得睡个好觉,再躺下多睡一会儿。”谢瑾站在床头等身铜镜前,由宫人伺候他的穿戴,从镜子里瞧到要起身的皇后,他忙出声拦下她,“这些事,有宫人来就行。”
皇后恪守规矩,却也不是不知趣的人,谢瑾都开了口,她也乐得偷闲,半坐在床上,歪扭过头倚着雕花的床杆静静地看着他。
目光如暖春里垂落的柳枝,轻轻地落在了他身上,谢瑾回头看她,皇后唇角往上一勾,眉眼也如柳枝一样,柔柔地折弯了些。
宫女拿过托盘中的龙环玉佩,跪下要往他的腰带上去挂,谢瑾出声制止了她这个动作,“今天不戴这块。”
宫女默默又把玉佩收了起来,谢瑾转而朝伺候皇后的陪嫁侍女松月道:“朕记得皇后有一枚浅绿绣银柳的荷包,把那拿来。”
“是。”松月笑呵呵打开了皇后的衣柜,从最里面的螺钿盒子里拿出了那枚荷包。
谢瑾接过荷包,垂眸看了眼,针脚细腻,银柳绣得灵活柔软,在浅绿的锦缎上,别有韵味。
他挥退上前来伺候的宫女,大步走到皇后跟前,伸手将荷包递过去,微挑上扬的凤眼里含着一片温柔的笑意,“贞儿姐姐,劳烦了。”
他这句话刻意压低了声线,低沉轻缓,皇后想起昨夜的事,唇上一点点发麻,嗔笑着给了他一个美人瞪,坐直了身子,葱根似的手指勾住玄色的腰带,仔细的将荷包给系上去。
大周皇帝的朝服是玄色为底,这枚浅绿的荷包一挂上去,特别显眼。
谢瑾不觉得,爱不释手地摸着,“对了,扶光身子好了许多,朕昨日派人给沈家递了信,你母亲一直记挂着扶光,如今也她让进宫看看,好放心些。再者,宝珠离宫太久了,也是时候接回来了。”
皇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些,“臣妾多谢陛下。”
“不过,说到母亲,臣妾也有件事,想跟陛下讨个恩典。定国将军率军大胜梁国,曹贵妃与曹家父子许久未见了。”
“行。”谢瑾大方地点头,“贞儿姐姐都亲口求朕了,朕哪有不允的道理。”
“时候不早了,朕先去上朝,你再多睡会儿,若是饿了,你先用,不用等朕。朕今日会晚些时间过来。”
谢瑾细细交代嘱咐一番,最后还是皇后忍不住他的唠叨,怕他误了早朝时辰,推着他出去的。
谢瑾半点不恼,直到踏入金銮殿,脸上的笑才收下去。
谢瑾走了,殿内顿时安静了许多。
松月回想着方才帝后的亲昵,与皇后玩笑:“主子,自陛下登基后,这还是头一回您跟陛下这般亲近,倒是有几分在东宫时的模样了。依奴婢看,这次大皇子生病,倒是误打误撞的因祸得福了。”
“既解开了大皇子的心思,又让主子您跟陛下重温旧梦。等大皇子痊愈,主子可要好好的谢谢咱们大皇子啊。”
松月松雁都是皇后当初嫁进东宫时,从家里带的婢女,打小一块长大,关系亲近,这般打趣玩笑的话,无伤大雅。
“你啊!”皇后脸上的笑淡了些,“陛下待我情深义重,我自是十分感激,只是,他到底是陛下,是天子。”
天子恩宠如流水,如朝霞,瞬息万变,今日陛下喜欢她的偶尔放肆,来日厌弃了,就是不敬帝威。
她并非独身一人,她身后有沈家,有子女,还有这凤央宫的一行宫人。
她必须更加谨小慎微。
松月也不傻,自是明白她的忧虑,上前在床边坐下,握住她的手,“可是,陛下至少眼下是看重主子的,若陛下来日真的心生厌弃,哪怕主子再恭敬小心,规矩安分,陛下也未必会放过。既然如此,主子想那么深远做什么,除了为自己平添心乱,把如今的陛下越推越远之外,并无什么好处。”
“陛下说大皇子小小年纪思虑太重,以至于伤了自身,主子您又何尝不是。”
皇后想起昨夜,有些恍惚,或许,她是真得想太多了。
陛下何等敏锐,登基封后之后,她的一言一行,陛下未必没有察觉。
晨曦一点点铺开,皇后凝着地面的窗棂影子,复杂沉积的情绪此刻终于找到了出口,她呼吸微滞。
她差点就真得酿成了大祸!
“陛下!”
沈天泽声音洪亮,一声呼唤,将沉浸抚摸腰间荷包的谢瑾扯回了魂。
“咳咳。”谢瑾握拳抵唇轻咳两声,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何事?”
沈天泽正声道:“梁国此次大败我朝,愿拜我朝为上国,每年上贡,此外,定国将军传信,这次前来京城献礼的梁国使臣队伍中,还有两名梁国公主,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谢瑾顿时就皱眉了,“让定国将军告诉梁国使臣,把公主送回去。”
“是。”
等散了朝,沈天泽被李忠带去了御极宫。
其他朝臣见状,感慨沈家好运,出了个极得圣心的皇后。
沈天泽进殿后,不顾谢瑾阻拦,行完礼才起身落坐。
谢瑾无奈,沈家的人都是这样恪守规矩,也难怪他的贞儿姐姐,在他登基后,对他生疏了许多。
“沈卿,扶光这些时日病着,许久未见你这位外祖父,心中惦念。他如今身子好了大半,今日越夫人带宝珠进宫,沈卿也同朕一起去瞧瞧皇后跟扶光吧。”
沈天泽以为谢瑾把他单独留下来,是有什么要紧事要商议,等听完谢瑾的话后,他微愣,心底有些意动,抓着笏板的手指紧了又松开,不过片刻,他最终还是应下了。
“谢陛下隆恩。”
于是,两人一同往凤央宫去,正巧,越夫人带着三公主也才到一会儿。
大皇子早早的醒了,喝了这么些天的药,精神头也渐渐恢复过了,说话眼神都有了精神气。
几人都围坐在榻边,说了会儿话,宫人已经摆好了早膳。
按规矩,臣子命妇不得与帝后同桌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