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礼上(十九) - 南齐书品读 - 文笔生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南齐书品读 >

第19章礼上(十九)

晋武帝太始二年(公元266年),朝廷的有关部门上奏了一则关于避讳的奏议。奏议中提到,按照旧有的惯例,皇后的名讳应当与皇帝的名讳一同避讳。然而,皇帝对此却下了一道诏书,说:“依据礼制的规定,皇后的名讳并不需要在宫外进行避讳,这是近代才开始有的做法。”这一诏书,无疑是对旧有惯例的一种否定,也体现了皇帝对于礼制的独特理解。

到了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太常又上奏了关于避讳的规定。仆射王俭对此进行了议论,他说:“皇后的名讳依旧不需要设立专门的训诫来避讳。按照礼制,天子、诸侯需要避讳其祖先的名讳,臣子、隶属因为既有遵从敬意的义务,所以也应该为太常府君(即皇帝的父亲)的名讳进行避讳。至于朝堂上的榜题,本来是施至极尊之处的,但由于追尊所不及,礼制就降低到了三等的程度。因此,晋朝的京兆、宋朝的东安,都不列在榜题上。孙毓曾议论说京兆列在正庙之中,臣下应该避讳,但不上榜题。宋朝初年,博士司马道敬议论说东安府君的名讳应该上榜题,而何承天则持不同意见,这就是明确的证据。”王俭的议论,详细阐述了避讳的具体规定和礼制的变迁。

根据这些规定,如果有人名、地名触犯了太常府君以及皇帝、皇后的名讳,都需要进行更改。宣帝(即晋宣帝司马懿)的名讳也享有同等的待遇。对于两个字的名字,不偏讳其中一个字。因此,承明门被改为了北掖门,这是因为榜题上有“之”字与“承”字并列,为了避免触讳而进行了更改。同样,东宫的承华门也被改为了宣华门。

在汉末时期,蔡邕曾制定了汉朝的《朝会志》,但最终没有完成。秦朝人以十月一日为岁首,汉初沿袭此习惯举行大飨会。后来虽然采用了夏历,但飨会仍然没有废除十月一日的集会。东汉以后,正月初一夜晚漏刻未尽七刻时,鸣钟接受祝贺,公侯以下执贽前来庭院,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升殿称万岁,然后作乐宴飨。张衡的赋文中描述道:“皇舆夙驾,登天光于扶桑。”然而虽然说是早晨驾车,但必定要等到天色辨明才行事。

魏武帝定都邺城时,在文昌殿举行正会,采用了汉朝的仪式,并设置了百华灯。后来魏文帝修建洛阳宫室,临时定都许昌,由于宫殿狭小,于是在城南设立毡殿,用青帷作为门,设乐飨会。回到洛阳后,又依照汉朝的旧制进行朝会。

晋武帝初年,朝廷重新制定了朝会仪制。夜晚漏刻未尽十刻时,庭院中就开始点燃火炬,群臣也在此时集合。傅玄的《朝会赋》中描述道:“华灯像火树一样,炽热的百枝煌煌。”这就是沿袭魏国仪制与庭院中的火炬并设的景象。漏刻未尽七刻时,群臣入宫祝贺;未尽五刻时,就各就本位;到漏刻尽时,皇帝走出前殿,百官上前祝贺,如同汉朝的仪制。礼毕后散去入座,称之为辰贺。到了白昼漏刻上三刻时,百官再次出来,奉上寿酒,大飨作乐,称之为昼会。

在朝会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和规定。比如在黄帐外设置女乐三十人,演奏《房中之歌》。江东地区由于多战乱,不再举行早晨的祝贺仪式。夜晚漏刻未尽十刻时,打开宣阳门,直到天亮时才打开殿门;白昼漏刻上五刻时,皇帝才出来接受祝贺。到了宋朝时期,更是到十刻才接受祝贺。其余的升降拜伏的仪制,以及设立后妃、王公以下的祠祀、夕牲、拜授、吊祭等,都有详细的仪注规定,但由于文字繁多,这里不一一记载。

除了朝会之外,三月三日的曲水会也是古代的一种重要仪式。它源于古代的禊祭。汉朝的《礼仪志》中记载:“季春月上巳日,官民都在东流水上洗涤,自己洗濯祓除旧病,这是大洁。”然而,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东流是指哪条河。到了晋朝中朝时期,从卿以下到庶民,都在洛水边举行禊祭。这件事在诸《禊赋》及《夏仲御传》中都有记载。

赵王司马伦篡位时,曾在三月三日于天渊池诛杀张林。怀帝也在天渊池赋诗。陆机在诗中描述道:“天渊池南有石沟,引来御沟的水,池西堆积石头作为禊堂。跨越水池,流杯饮酒。”但在这首诗中,也并没有提到曲水。后来,元帝下诏废除了三月三日的戏具。现在传承下来的是各种百戏的器具,雕刻精巧,增减无常。

史臣在考察禊祭与曲水会时指出,它们的意义有所不同。旧说认为阳气畅布,万物都出现,所以要洗洁。巳就是祉的意思,是说祈求福祉。另一种说法是,三月三日是清明之节,人们将要在水边举行祭祀活动,祷告祈求丰年。应劭解释说:“禊就是洁的意思,是说自己洗洁濯净。”又有人说汉朝有个叫郭虞的人,在三月上辰日生了两个女儿,上巳日又生了一个女儿,两天内频繁生育但都死了。当时的风俗认为这是大忌,所以人们在每到这个日子时都去东流水边祷告祓除自己洗洁濯净。人们在清流中漂浮酒杯饮酒,后来就变成了曲水会。

史臣还进一步考察了指出,高后在霸上举行祓除仪式的事以及马融的《梁冀西第赋》中说的“西北戌亥之位有玄石承接水流。虾蟆吐水写于庚辛之域”就是曲水的象征。现在根据禊祭作为曲水会的事来看,应该在永寿之前就已经有了;而祓除仪式则不可能在高后之后才出现。因此,祈求农事丰收的说法与事实相符。

除了曲水会之外,九月九日还有举行马射活动的传统。有人说这是因为秋天是金气旺盛的季节,所以举行讲武习射的活动,就像汉朝立秋时的礼仪一样。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马射比赛,以展示武艺和祈求丰收。

史臣在考察晋朝中朝的元会仪式时指出,其中设有卧骑、倒骑、颠骑等表演项目。这些表演项目从东华门驰往神虎门,属于角抵杂戏之类的活动。它们为元会增添了欢乐和热闹的气氛。宋武帝在为宋公时,曾在彭城于九日出游项羽的戏马台。这一传统至今仍然传承下来作为旧例。在每年的九月九日,人们都会举行马射活动,并出游戏马台,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和祈求丰收与和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