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处死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九十六章:处死

听到柳之远的儿子这样辩解,围观的人也有支持的:“对啊,他不能代替他老子认输的,要不然就是不孝。”“就是,钦差大人的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法理不外乎人情,皇帝还说天下最大情理大呢,难不成他拒接数落他老子的罪过,也能构成不孝?”

……

冯子安听到这些议论,等大伙说完,继续解释说:“以前孔圣人指出,做子女的,不能陷父母于不义。柳之远任一方土司,行不义之举,给十万大山带来祸患,柳代土司既是柳之远的儿子,就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柳之远的名声,把这种不义之举纠正回来,才能算是孝子。可是柳代土司做了什么,大伙全都看到了,他拒绝认输,不肯把柳之远的不义之举纠正回来,让柳之远一直处在不义之举当中,这难道不是不孝吗?”

围观的人又议论起来:“钦差大人说的也有道理。”

“柳公子他实在太难了。”

“呸!他难什么难?要我说,他就是一肚子坏水,读书郎哪有不知道孔圣人教诲的?”

“是啊。明知柳之远做的是不义之举,他代理土司了还不纠正回来,这可说不过去啊。”

……

要知道,以前贞观年间,李渊的一些政策出了差错的,李世民发现以后,全都召集群臣商议,一一纠正回来的。

哪怕李世民的确实质不孝,但这孝顺的表面功夫做的也挺好。

听到这样说,柳之远的儿子还要辩解:“钦差大人这话说差了。”

冯子安问:“哪里差了?”

柳之远的儿子说:“先父的行为,是否不义之举,本公子这个当儿子的,也无权认定啊。是刚才钦差大人才认定的,本公子也没有反对钦差大人的认定,这能算是本公子陷先父于不义吗?”

围观的人一想,也对哈,钦差大人才认定那是不义之举,柳之远的儿子又没有反驳,这只能说明他先前不知道那是不义之举,现在知道了就不再坚持了,也谈不上陷先父于不义。

冯子安继续解释:“好,既然这样,那么本官问你,柳之远坠江,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这做儿子的,可能确认柳之远已死?若不确认,一口一个先父叫着,岂不是诅咒你父亲死?”

这一下,倒把柳之远的儿子问了个哑口无言。

柳之远是否已死,到现在都没确认。

毕竟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可不能就此认定人就死了。

想当年,刘三姐被牛画树砍藤落水,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刘三姐已死的时候,刘三姐活得好好的出现在莫怀仁所在的阳朔。

但这“先父”这样的称呼,那是用来称呼死人的,可不是用来称呼活人的。称呼活人,这样的关系只能用“家父”。

柳之远的儿子一口一个“先父”,这可是大不孝啊。比冯子安先前说的那两条都更严重。

可惜没人能够确认柳之远死了,这也就没法给柳之远的儿子解围,只能靠他自己辩解。

柳之远的儿子稍微沉默一下,马上说:“按照常理,人那样坠江也活不成了,加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没法确认他还活着呀。”

阿牛嘲笑说:“谁说那样坠江活不成的?那年刘三姐也是那样坠江,还不是活下来了?要不然,我又怎么有机会跟她对上歌连上情,成为一家人呢?你分明是在诅咒你爹死,想要早日继任土司。”

这话其实说的有些杀人诛心,但是双方本就是敌对的,阿牛又要维护刘三姐来之不易的战斗成果,自然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柳州知府也说话了:“柳代土司呐,人固然不能确认还活着,但也没用确认已经死掉了,你这样一口一个‘先父’,的确是不应该,你好歹先去确认一下柳土司到底还活着没有,等到确认他的确过世了,你再称呼他为‘先父’也不迟啊。”

这一刀,必须补。

谁让柳之远太混账,那么不给自己这个知府面子呢?

围观的人纷纷说:“阿牛说的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人可能还活着。”

“府台大老爷说的是,柳公子的确过分了,怎么都应该先确认一下柳土司的死活,再确定称呼的嘛!”

“这一下,姓柳的死定了。”

“就是,这样称呼还不确定是否已死的父亲,实在是太过分了。”

“按照这样说了,钦差大人先前说的那两条,可就站得住脚了。”

“没错,柳之远不是人,生个儿子比他更不是人。”

……

柳之远的儿子继续辩解:“可是我柳府都被人围堵了,本公子怎么去确认?”

冯子安笑着说:“瞧你这话说的。你柳府被人围堵了是没错,但你本可以暂时不称呼柳之远为‘先父’,等到以后有机会确认出结论,再称呼柳之远为‘先父’也不迟。可是你却急着称呼柳之远为‘先父’,诚如阿牛说的那样,你就是想要早日继任土司,才诅咒你爹死。”

双方抬杠抬成现在这样,柳之远的儿子是没得辩了。

自己是万万没想到,别的看起来无比重要的事情,都被自己辩过去了,结果却栽倒在自己对柳之远的称呼上。

这可是连先前支持自己的围观者,现在都来谴责自己了。

可这也怪不了谁,人家是想要帮自己,那也没法帮到自己了。

其实那些先前帮他的人早就后悔了,只是先前没注意到这个称呼,才支持的他,后来钦差大人提出来了,谁还敢支持他?连先支持他的那些话,都想要收回来。

这天下事,抬不过一个理字。

刘三姐就因为有理,才能发动起十万大山闹民变,废土司。

要是柳之远的儿子果然有理,别说钦差大人,就算皇帝来了,也别想给他一个“不孝”罪名。

但他没理,这就不同了,被判个“不孝”罪名处死,那都是板上钉钉的。

为什么是判处死刑呢?

因为他一开始不认罪,态度不好,性质就恶劣,后来被人说到无话可说,那就只能从重判决了。

这样的案子,别说没人敢求情,就算有人求情,那也是求不下来的。否则,岂不是打脸皇帝,笑话皇帝“以孝治天下”只是欺世盗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