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柳之远要找朝房国长问计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六十四章:柳之远要找朝房国长问计

传歌收费的话,那是要留千古骂名的。神农爷爷也不会答应。

山歌从来信口拈,禁把山歌来卖钱。这是神农爷爷定下来的规矩。

吃这一行饭,到处传歌,不打长桩,换取土民短暂的供养可以,但要打长桩的话,山歌手必须有另外的收入来源,不能叫土民长期供养,土民也不会长期供养。

刘三姐这样做,既粉碎了柳之远的诡计,又能更好的传歌,在场土民纷纷叫好:“这个办法好。”

“对,还是这样好。”

“歌圩可比山歌学馆大多了,能容纳下更多的人来学歌。”

“就这么办!”

“对!就这么办!”

……

柳之远也没办法,他倒没有料到刘三姐宁肯顶着日头吹着风在外传歌,也不肯弄个舒服点的屋子传歌,这倒是他始料未及的。但刘三姐既然提出来开办歌圩,他也不能不答应,毕竟是他请刘三姐来传歌的嘛!于是就说:“刘三姐,你的这个办法的确比柳某的办法好,看来是柳某欠考虑了,你要办歌圩,柳某坚决支持。”

反正就是想要取之,必先予之。刘三姐要传歌,支持她就是了。

投其所好,先结个善缘,然后想办法慢慢腐蚀她,让她腐败变质,投靠财主也就是了。

柳之远甚至知道,这也是莫怀仁乐见的。

众人没有想到柳之远会答应,当场一愣,但是转念一想,也就不奇怪了,柳之远这是非要把刘三姐当窦婴。

或许在柳之远眼里,就算刘三姐不是窦婴,柳之远也要把刘三姐养成一个窦婴。

有些人面露担忧,刘三姐会成为窦婴吗?

有些人却丝毫不以为然,刘三姐会成为窦婴吗?

但众人还是看向刘三姐,看她怎么对付。

只听刘三姐说:“既然如此,那就这样定了。”

柳之远满口答应:“好。”

众人以为柳之远要走路,谁知他又说话了:“刘三姐,你看,我们这些财主,跟乡亲们之间也不是完全对敌的,最起码在传承神农爷爷绝学这方面,就可以合作愉快。柳某以为,其他方面的矛盾,也可以从长计议,合作解决,你又何必一根筋呢?”

刘善花笑着说:“柳之远,柳大才子,都这么多年了,你都还没有想出比我更好的方案,还怎么从长计议?你这不就是想要拖延时间吗?”

这话直接捅破了柳之远的阴谋。

但柳之远却不承认:“刘三姐,你这话可就说的有点过了。柳某不才,没想到比你更好的办法,但不代表别人想不到。且待柳某修书一封,送到京城,向诸位朝房国长问个良策,也就是了。你也知道,那些朝房国长,一个个都是大才子,才学高过你我的又不是没有。”

这个时候,后台自然就重要了。

刘三姐的所谓后台,在罗英点破凡人诛仙以后,对财主已经基本上没有威慑力了。

但是柳之远的后台,却是当今实打实的位高权重者,仅次于李隆基。甚至李隆基在某些事情上,都得对这些朝房国长妥协。

这一次,只要真有人提出比刘三姐更好的方案,李隆基就不得不答应。

当然,刘善花却不认为有谁能够提出更好的办法,嗤笑说:“他们要是有什么好办法,早在开元二年秋就把问题解决了,哪里还等得到今天?”

刘善花敢肯定,那些朝房国长肯定不会有更好的办法。

因为他们主要分两大派系。

一派是站在李隆基这边的。对这些人来说,现在十万大山的局势,他们只想看到自己赢,土司输。

另一派是各种门阀世家的抱团。对他们来说,现在的十万大山,他们没有必要插手管,除非土司肯投靠他们,给他们当狗。

可是土司会投靠门阀世家,给他们当狗吗?

肯定不会。

否则的话,都是给别人当狗,与其给那日薄西山的门阀世家当狗,还不如给权威一日重过一日的李隆基当狗。

但在土司不肯给门阀世家当狗的前提下,那些出身于门阀世家的朝房国长,凭什么为了保土司去得罪李隆基?

这没有好处的事情,换了谁会干啊?

柳之远却是摇摇头说:“非也,非也!须知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如今,李三郎已经开启大唐盛世的大门,天下局势全都变了。更何况,盼着大唐盛世尽早实现的,难道就没有我们这些土司和他们那些朝房国长了吗?”

谁还不盼着盛世来临?

只有盛世来临,有钱人的日子才会更好过,不用担心哪里又闹民变了,哪里又要有钱人出钱捐款救济灾患了,哪里又要有钱人出钱筹军费了。

完全可以说,盛世是对社会各阶层都有好处的,尤其是对有钱人更有好处。

刘善花知道现在叫不到柳之远答应跟风莫怀仁,索性说:“那你先试试看。反正乡亲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到时候你给出来的方案行不行,天下人都看得明白。”

本地有土民,还有外地的过往客商,还有外地来采风的学子,还有外地来当官的、当兵的人,还有听取报告的官家,最终只要反驳掉柳之远的方案,那就不怕柳之远不交出土司的自治权。

柳之远马上说:“好。”

刘善花又逼他:“时间可不能太久哦。”从这里去京城打个来转要多久,谁都门清,真心办事,顶多两三个月就会有答案。

柳之远说:“乡亲们尽管放心,来年三月三开歌圩的时候,柳某自会把诸位朝房国长的意见带回来,供乡亲们参考。”

刘善花说:“那就再好不过。”

柳之远说:“那好,柳某这就告辞,回府后马上给诸位朝房国长去信。”

在柳之远看来,刘三姐这是在给自己考虑后路,怕得罪那些朝房国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