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三日之约
莫怀仁点点头,莫进财才爬上墙头朝外面喊:“喂!乡亲们呐!莫老爷有文告在此,大家先过来看看。”这一叫还真有效,土民还真的暂时停手,过来看文告。
刘善花看完文告,就知道这是出自罗英的手笔。反正慷莫怀仁之慨,这种事情罗英绝对做得出来。
而且莫怀仁为了保命,肯定不敢跟罗英讨价还价。
但刘善花可不会轻易答应下来。
弄死莫怀仁,灭掉莫氏宗族,不是更香吗?
更何况,莫怀仁真要按照文告上面这么做了,这边是向农人和打渔人妥协了,那边却是端了小生意人的饭碗,还把匠人师傅拿捏的死死的。
农人抗交租税、打渔人抗交鱼税,总不能连累人家小生意人和匠人师傅。
刘善花马上冷笑着,对莫进财唱歌说:“他倒想得好主意,去跟商人抢生意,若还让他得逞了,匠人师傅受他欺。”
小生意人和匠人师傅今天也来了不少,他们为了孩子读书那事,也要来出一口恶气。
看到文告,他们也看明白了莫怀仁想要干什么。
现在刘三姐一唱,他们马上又闹起来,继续去打门。
莫进财吓坏了,马上去告诉莫怀仁,刘三姐是怎么说的。
莫怀仁的脸色十分难看,看着罗英不说话。
罗英二话不说,走到墙边,登上木楼梯爬上墙头,去找刘三姐喊话:“喂!刘三姐在么?”
刘善花听到有人喊,抬头一看,是罗英,心里也是不爽。你废土司就废土司,干嘛给莫怀仁出这样的馊主意?我要是答应下来,这不成我害了小生意人和匠人师傅了吗?
小生意人和匠人师傅又停下来,看罗英找刘三姐干什么。
罗英看到刘三姐抬头,对她喊:“刘三姐,你们不就是想要莫老爷交出土司的自治权吗?罗某已经跟莫老爷分析过利害关系,莫老爷也认识到了先前的错误,决心改过自新,交出土司的自治权,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刘善花冷笑着说:“他这也叫改过自新?他这分明是被种田和打渔的乡亲们逼到走投无路,就想转头去欺压做小生意和做手艺的乡亲们。”
罗英倒是没有想到刘三姐会是这样的态度。
在罗英想来,刘三姐是个砍樵,以前家有田地,也曾耕田种地,算是个农人,后来被李老汉收留在家,李老汉现在又是打渔人,所以只要莫怀仁肯放弃这两块就行。
至于小生意人和匠人师傅那两块,跟她刘三姐也好,李老汉也罢,完全就没关系,刘三姐应该不至于会为他们出头。
而那两个群体的人数少,欺压起来也容易些。
这倒不是罗英愿意看到他们受欺压,而是如果把这两个群体也剔除掉,莫府可就没什么收入来源了,到时候土司的自治权是交出去了,命是保住了,可是莫府就要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恐怕撑不到莫怀仁死,莫府就要破产。
但是现在刘三姐要给那两个群体出头,罗英也没办法,只好问她:“那你说,你们想要怎么办?罗某再去劝劝莫老爷。”
刘善花回答:“这好办。叫莫怀仁跟林重俊一样,辞去土司的职务就行。”
罗英连连摇头:“不行不行。”
刘善花问:“怎么不行?”
罗英回答:“罗某早先已经劝过莫老爷,但莫老爷说了,土司称号大有深意,毕竟是土人自治的门面,万万不能丢,他就是死,也要为土人守住自治的名分。所以,在保留土司称号的前提下交出土司的自治权,是莫老爷的底线。”
说到这里,罗英看了一下土民人群,又说:“据罗某看来,这也是件好事,毕竟土人自治的名分留着,万一以后碰上前隋炀帝那样的家伙,土人抗争起来也会更加名正言顺。”
看到罗英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善花就没有再坚持。
讲真,作为一个土民,刘善花也是不希望彻底断送土人自治的。刘善花就说:“那也行,但是乡亲们可是有条件的。”
罗英说:“什么条件你说,罗某自问在莫老爷那里说话还是有点份量的。”
刘善花伸出一根手指头说:“第一,从今往后,只要莫家土司还在,那么办学馆的钱,全由莫家土司出,账由莫府和土民各派一人一起管,其他事务,莫家土司一概不能干预。”
这是个大事,要是莫怀仁不答应,那就让他去死。
罗英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马上答应下来:“这事好办,罗某就能做主答应乡亲们,从今往后,莫家土司只是莫家学馆名义上的当家人和实际上的出钱人,学馆事务一概由乡亲们自行打理就是。”
紧接着,刘善花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头说:“这第二嘛,从今往后,莫家土司永不与民争利,不能既当官又去经商,跟生意人抢饭碗。”
罗英听到这里,皱眉说:“刘三姐,莫老爷都肯把土司的自治权交出去了,乡亲们总不能断了莫府的收入来源,让莫老爷饿死吧?”
刘善花问他:“当官的来经商,民间的生意人还有活路吗?”
罗英想想也是,但这事不能就这么答应,就问:“那你也得体谅一下莫老爷的难处啊。”
刘善花撇撇嘴说:“有什么好体谅的?他做了那么多坏事,现在提出改过自新,却还想着与民争利,他的诚意呢?”
罗英苦笑起来,没见过这样说话的。
但莫怀仁这些年来,所作所为也实在过分,现在刘三姐能够答应给他保留土司的头衔,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想怎么样?再叫刘三姐让步,那基本上是做不到了。
罗英苦笑着说:“刘三姐,反正民间也贩不了盐、铁,开不了矿,莫老爷做这几样营生,乡亲们总不能说他是与民争利吧?”
得让莫府活下去,哪怕收入减少一些,都得保障收入足以支撑开销。
只是这样一来,要安置陶秀才那一批人,就没办法安置了。
刘善花知道,这几样都是官营的生意,土民是真的做不了,就连城里的店家,卖盐、卖铁器,也是要去官营的商号进货的。
开矿就更是,一律官家自营。
刘善花就点点头说:“行,就只这三样。”
罗英马上点头答应:“就只这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