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柳之远的邀请
这段时间以来,十万大山的重磅消息有点多。先是罗英公开说出了天道的走势,接下来是莫怀仁对刘三姐缴械投降,再后来是刘三姐揭穿了冯子安的公开。
尤其是刘三姐用来劝舟妹的那句话,“关公不斩下马将”,劝降土司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而她那句话还有冯子安以及李隆基给她背书,冯子安都说了是李隆基的意思,要用莫家土司作为十万大山众家土司的样板。
一时间,财主也好,土民也罢,全都有了个可参照的标准,正在为抗交渔税和抗交各种超额捐税打仗的双方,忽然就停火了。
有几家胆小的土司,已经公开表态,响应莫怀仁的呼吁,参照莫家土司的模式来与土民化解各项争议。就连还没有在学馆问题上做文章的财主,也决定把学馆的事务交给土民自行打理,自己出点钱就好,就当是花钱买平安。
地方官府对刘三姐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她总算成功撬动了土司这块铁板,以后地方官府的权会更大。
恨的是,她居然跟冯子安说李隆基诚意不够,要求把捐税按照比例减到位,还不允许按照李唐开国以来百年来的潜规则捞油水,以后地方官将捞不到什么油水。
但这件事情,对地方官府和官员来说,终究是利大于弊的。
这些地方官也迅速行动,如田知府一样,叫上学政官一起下去,去那些愿意响应莫怀仁呼吁的土司作见证,并给土司和土民办理相应的交割手续,完全就参照冯子安跟刘三姐谈好的那样来办。
不过肯松口的土司还是不多,另外有一些土司,则分成两派,一派还在骑墙,另一派则坚决不肯松口。
但是以往那种斗争方式已经没法推行了,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柳州,等待柳之远拿个章程出来。
柳之远与某位朝房国长交好,可谓十万大山后台最硬的一家土司。
要知道,朝房国长这种称呼,只适用于三公九卿那一级的高官,其他朝官都不能这样称呼的。
如果比照爵位,那都是国公一级的人物。当然,也不是哪一位朝房国长都会封爵的,要熬资历才能封爵。
但是不管有没有封爵,只要是朝房国长,在朝中的话语权就很大,完全是可以影响到皇帝决策的。很多重大决策,哪怕皇帝已经朱批了,朝房国长都能顶回去,让他收回成命。
现在十万大山众家土司的三根台柱,林重俊这一根已经被拆掉了,莫怀仁这一根已经被抢过去了,只剩下柳之远这一根还在众家土司手里,能不能扛的过去,就看柳之远了。
柳之远现在是压力山大,一个刘三姐就已经够难对付的了,冯子安还来公开了一下李隆基的态度,那就更难对付了。
按照冯子安的说法,如果自己的才学搞不定刘三姐和李隆基,那是肯定扛不住,李隆基都已经摆明态度不要脸了,这天底下要比不要脸,谁能比得过皇帝?
只要皇帝不要脸,基本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李隆基现在还算温和的,没有派兵来镇压土司。不过这不是李隆基不想,而是他别有用心,就想让土人内耗,以便剥夺土司的自治权以后,土民会更倾向于官家。
刘三姐会答应莫怀仁的条件,无非是不想跟官家走的太近,那样土民的文化传承将会逐渐被官家用孔圣人那一套同化掉,将来本族再无自家的文化传承。如果真的那样做了,那么她刘三姐就是土民的千古罪人了。
现如今,莫怀仁的做法,其实仅仅从利益分配上来说,土民还是处在弱势的,但是莫怀仁的做法足以保住壮家的文化传承顺利延续下去,壮民才会答应他。
莫怀仁那个壮家的开明领袖,现在倒可以说是名副其实了,地方志上肯定会记上这一笔。
但要柳之远学莫怀仁,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柳之远的才学,不但在冯子安、张伟望、罗英、林重俊之上,甚至在李隆基之上,这要是不跟李隆基和他的代理人刘三姐做过一场,以后在圈子里面怎么见人?那还不被人给笑死?
不过只要刘三姐还没有来柳州,柳之远就还有时间去琢磨,到底要怎么办才好。
自己不一定斗得过刘三姐,就算侥幸赢了,还要去斗李隆基。如果李隆基一切按照圈子里的规则来斗,自己倒也不怕他,但是冯子安已经挑明了,李隆基会不要脸,不顾李渊的圣旨也要逼都土司把自治权交出来的。
要斗赢不要脸的李隆基,那基本上是包输的。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能输了阵势。
自己不如来个反穿皮袄装老羊,反过来算计一下刘三姐和李隆基,尽管成功率也不是很大,但是终归是有那么几成希望的。
于是,柳之远索性放出话去,说:“唱山歌,是神农爷爷是绝学,我等岭南人,全都是神农爷爷的后裔,理应把这一门绝学传承下去。现如今,岭南出了个刘三姐,名望极高,是为天下山歌皇。柳某不才,也愿意为神农爷爷传薪火添砖加瓦,特别邀请刘三姐来柳州传歌,并且商议更好的传歌方式。”
反正跟刘三姐斗,唱山歌这件事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还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要斗赢刘三姐,就得在唱山歌方面下功夫。
对歌,柳之远可没把握斗赢刘三姐。尽管柳之远的才学也是进入顶级高才那个圈子的,但是要讲到对歌,还是罗英说得对,只有剑南道诗人李白一个人,才能与刘三姐五五开。
只是李白那小子性情太过高傲,柳之远可没把握请得动他。再说那小子现在醉心于求入仕,就算自己把他请来了,也未必会为了帮自己去得罪李隆基。
况且还有人说,那小子机缘巧合之下,得了世所罕见的太白星精,是将来要登仙的人物,除非至交好友,一般人要请动他,那代价也是很大的,柳之远也不想出那么的的代价,去请一个没有十足把握赢刘三姐的人来。
柳之远并没有提有关租税、渔税等事宜的争议。
消息传到桂林,刘善花听说后,完全就没有放在心上。
倒是阿牛有些担心,问她:“三妹,我听人家说,这个柳之远的才学,在当今也是属于顶尖的那个圈子,你真有把握赢他?”
被阿牛哥关心,刘善花感觉很幸福,轻描淡写的说:“阿牛哥,别担心,柳之远这无非是当年刘彻从窦太后手里夺权的计策,对我来说,一点用都没有。”
当初汉武帝刘彻亲政,尽管窦太后已经不能明着干政,但是朝正要员全都是窦家子弟,汉武帝要夺权,对匈奴动兵,这件事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惯例,窦家子弟也没有办法拦下来,就不把兵权交给刘彻。
刘彻就索性给了窦家子弟兵权,任命不懂兵的窦婴当大将军,叫他带兵出征匈奴。结果窦婴就吓破了胆,不敢带兵出征,故意从马上摔下来,然后带伤请辞大将军一职。刘彻就这样从窦太后手里把兵权给夺了过来。
这一计,叫做予要取之,必先予之。
但也是碰到窦婴那样的人,才会赢,要是换个别人,输的可能性很大。刘善花可不是窦婴,自不会怕了柳之远的计策。
但是阿牛还是有点担心的,毕竟刘三姐只是唱山歌强,其他方面是不强的,要不然上回也不会被莫怀仁派人绑走。
不过阮家兄妹倒是看好刘善花肯定会赢,而且不会出事,用他们的说法,柳之远这是不死找死,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刘善云也看出来了,不过却更加担心了,以柳之远的才学和实力,已经足够诛仙了,何况刘善花只是个仙家苗裔?这要是去了柳州,比先前几次都更危险。
从目前看来,柳之远绝对比林重俊难对付。只怕到时候,刘善花在柳州,赢了也是输,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单单刘善花身边的人在猜测柳之远的意图,别人也在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