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莫家学馆办交割
刘善花说:“好了好了,罗英秀才,还有冯大人,咱们今天是来交割莫家学馆事宜的,还是先办完正事再说,不要耽误了孩子们开学。”冯子安点点头说:“学政衙门,莫土司,还有李老伯,你们可以开始交割了,小生跟老田他们都在场,给你们做个见证,将来就算闹意见,大家也说得清楚。”
学政官、莫怀仁、李老汉都答应着,去办理交割手续。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在学馆负责人的名单里新添一个土民的名字,并写清楚莫怀仁的承诺,以后学馆经费由莫府出,学馆事务由土民负责,万一闹矛盾协商不成,由学政衙门秉公处理,避免学子学业受影响。
这家学馆新添的,自然是李老汉的名字。土民都觉得只有添上他的名字比较合适。
一来,他在本地有威望,又是刘三姐的公爹。
二来,刘三姐不可能在这里打长桩,很快会离开,不能添刘三姐的名字。
这样交割,要多发一份证明文书,学政官早已把空白的文书和官印带来了,现场办公,重新填写好莫怀仁和李老汉这两个负责人的名字,还有莫怀仁承诺的事宜,双方无异议以后,才盖了印。
证明文书一式五份,莫怀仁和李老汉各执一份,学政衙门自留一份备案,余下两份则是州府一份,大成殿一份。
如果是别家土司,交税、贡的事宜由县衙负责的,那就是给县衙一份,而不是给州府一份。
但是莫怀仁这里不需要给县衙,因此县衙无权过问莫家土司的事务,哪怕现在莫怀仁已经交出土司的自治权,那也是州府负责代理官家与莫家土司共治。
办完交割,就是正式开学。
第一件事情,就是见证学子们在教习的引导下,去拜孔夫子。
这是少不了的程序。
在儒家的传承体系里,只有孔夫子一人为师,是为大成至圣先师,其他读书郎全都是学生。教习跟学子一样,全都是孔门学生,只是教习年既长,学识又比学子高,所以称作先生,学子则称作后学。
这先生和后学之间,并不是师徒关系。哪怕是学子对教习不敬,也不构成欺师灭祖,惟有对孔夫子不敬,才构成欺师灭祖。
但某些腐儒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先生就是学子的师父,鼓捣什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把戏,去压迫学子。这实在是给孔门丢脸,给儒家抹黑。
现在那样的腐儒,已经全都被从莫家学馆剔除了,今天来的这些教习,自然不会跟那些腐儒一样。
教习们引导本乡学生拜过孔夫子,然后就是在场的各个重量级的人发表讲话。
本来按照一般的程序,应该是田知府先讲话,然后学政官讲话,再是莫怀仁和李老汉讲话。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冯子安在这里,他又是代表李隆基来的,所以他最先讲话。
讲话的内容,无非就是一些勉励之辞,叫学子不要辜负先生的期望,学有所成,为即将到来的开元盛世贡献力量。
冯子安讲完话,并没有叫别人去讲,反而先点了名,叫:“刘三姐,罗英秀才,你们也来说几句。”
这当然是不符合既定程序的,但是没办法,这事比较特殊,得先让他俩把话说出来,定个调子,要不然指不定田知府那个脑抽的会把话说到哪个方向去。
刘善花听到冯子安叫,也没有推辞,也上去说了几句,叫学子要敢作敢为,为生民谋福祉。
罗英等刘三姐说完,也上去说了几句,叫学子要多关注时事,切不可读死书,死读书,要活学活用。
等他们三个讲完话,才轮到田知府上去,然后才是学政官、莫怀仁、李老汉分别讲话。
除了田知府的讲话没什么营养,其他三个人的讲话都有深度。
学政官说的是,叫学子要正确认识到什么叫做“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并指出读书并不是只是致仕一途。
莫怀仁说的是,叫学子不要忘本,时刻记着自己是土人,不管以后有多高的成就,都要为土人谋福祉。
李老汉说的是,叫学子要多学本事,不要跟某些人一样吹嘘什么惟有读书高,要正确认识到三十六行皆平等,读书读好了,会更容易搞出新的发明创造来改进生产力,过上更好的日子。
他们讲完话以后,其他官员才纷纷表示祝贺。
最后出来讲话的,是大成殿的负责人,毕竟天下书生出孔门,大成殿就具体负责,今天这事,他也得表示祝贺。他就说,叫学子不管怎么样,都不要给孔圣人丢脸。
众人讲话完毕,学子正式进课堂读书。
桂林府和县衙的书吏全程记下今日的情况,尤其是这些人的讲话,更是一字不差。
随后,莫怀仁提出,要要莫府大摆筵席,请大伙都去莫府吃喝一顿,算是道谢。
冯子安当场谢绝:“多谢莫土司好意,冯某要是去了,到时候只怕谏官在金銮殿上参冯某一本,说冯某吃你的酒,受你的私,冯某头上这顶乌纱帽怕是保不住,还是先告辞为好。”
有了他带头,当官的就没有人敢去莫府,纷纷告辞。
临走的时候,冯子安还跟刘三姐说:“刘三姐,冯某可能要离开十万大山一段时间,明年中秋节,冯某可是要来喝你的喜酒的。”
刘善花说:“放心,喜糖少不了你的,到时候你给李隆基也带点喜糖回去。”
冯子安说:“那我先替李三郎谢谢你。告辞!”
刘善花说:“不送。”
等冯子安等官员离开,莫怀仁又来找刘三姐套近乎:“刘三姐,咱们总算是把这个天大的矛盾解决了,莫某请你去莫府赴宴,表达谢意,望你不要推辞。”
刘善花也是当场拒绝:“前些日子在你家,我跟你说过,多谢你的好茶饭,三姐不吃富家筵。你心意到了就行,吃酒还是免了。”
莫怀仁挺尴尬的,这么多人没有人买账啊。
李老汉走过来说:“我说莫怀仁呐,咱俩斗了半辈子,今天才算把矛盾化解了,这庆贺固然要庆祝,但是你能弄点更有意义的方式吗?有那个钱去胡吃海喝,不如省下来多给地方上修修水库,免得干天年景的时候,各村寨的乡亲们为了争水起冲突。”
罗英也跟着劝莫怀仁:“是啊,莫公,李老哥说得对,咱们吃酒,吃了那钱就没了,也不过一时之爽。不如把钱省下来,修一下水利,更是个长久的功德。”
莫怀仁知道罗英说得对,这时候就得体现自己的开明,让土民感受到自己的确是在转变,是想真正做一个壮家的开明领袖。莫怀仁就说:“李老哥,罗兄,你们说的是,这修水库的事情,就交给莫某来办好了。”
刘善花在一旁点点头,不管莫怀仁是真心还是假意,但凡只要他能拿出钱来修水利,就能解决那种若干年一遇的旱灾,的确是件大好事。
冯子安回到桂林府,马上交代田知府:“我在这里身份已经暴露,得马上回西京一趟,过段时间再来,这段时间你可千万别犯浑,一切等李三郎的圣旨下来再说。”
田知府连说:“我晓得,我晓得,还请冯先生在陛下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冯子安说:“放心,只要你别跟以前那样,让守门人把告状人拦在衙门口,自然有回朝当官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