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离开阳朔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六十一章:离开阳朔

过年那天,刘善花跟舟妹老早准备好了年夜饭,李老伯和阿牛则去祭祖。这地方祭祖方式很多,有人在家祭祀,有人去外头烧土地,也就是带着祭品去社公庙祭祖。

祭祖后,吃过年夜饭,要守岁。

闲着没事,阿牛问刘三姐:“三妹,是不是李隆基轻徭薄赋以后,这世道就会好起来?”

刘善花却是摇摇头。

阿牛奇怪了,问她:“怎么回事?”

刘善花回答:“轻徭薄赋以后,世人有很多空闲时间去琢磨各种发明创造,能出来很多好东西,让干活越来越轻松,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到时候人就会加大开荒力度,也会把自己累的够呛。更要命的是,到时候人人争先恐后,唯恐落后于人,连个挥汗赚钱的机会都抢不到手。所以,古往今来,乃至后世,不管哪一个盛世,全都是用我们穷人的血汗堆出来的。轻徭薄赋唯一的好处,就是能确保穷人的血汗不会被那些有钱人、有权人喝了去,并不能让世人活的越来越轻松。只能说,那种时代,累得值。”

阿牛沉默了。

敢情不管什么世道,穷人都苦,只是苦的值不值的区别。

刘三姐看的真透彻。

不过轻徭薄赋,总比被那些有钱人、有权人喝血汗要好。

自己劳累所得归自己,人就有干劲。

要是跟之前那样,自己劳累所得,却要白劳还要打倒贴,人肯定没有干劲。

老古话说,皇帝不差饿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看不到希望,谁还肯去努力?

每一个皇朝末年,不都是从让人看不到希望开始的吗?

民心若是懒了,官家自然倒台,压根不需要谁来揭竿而起。

阿牛心下了然,难怪老爹那一代人总是说武皇好。

正是因为武皇让民心勤起来,让民众看到了希望。

现如今,刘三姐和李隆基也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李显复位以来,把民心弄得懒了,让民众看不到希望了,刘三姐和李隆基是要根治这个顽疾。

这不是李隆基个人的事,是天下有识之士共同的事。推动这件事的人也很多,远不止刘三姐和李隆基两个,从官场到民间,这样的人太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

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不容易,而且推动这件事的人也危险,李隆基遭遇刺客那是家常便饭。

这些人都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丈夫气概,不顾个人安危,也要推动世道往盛世的方向发展,原因也简单,就是因为盛世民虽苦,但是苦的值得。

大年初一,便是开元七年。

按照约定,李隆基将在这一年宣布全唐再次减租,全都比照晋地来收租税。

只要圣旨出来,那开元盛世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新年第一天,祈福是少不了的,莫怀仁叫上罗英等人出来,跟土民一起祈福。

现在莫家土司跟土民的矛盾算是化解了,也有土民愿意跟莫怀仁一起去祈福的。

这是神龙政变以来,莫怀仁第一次跟土民一起祈福。

当然,这种祈福也只是在他自己那个自然村的范围进行,不会到邻村来。

但这终究是一件好事。

再过一两个月,他那小老婆就要生儿子了,他也打算积点德,所以又琢磨出一样好事情来——莫府多养几头牛,到农耕的季节,免费借给农人使用。

趁着正月初一,本村大多数土民都在一起欺负,莫怀仁就把这件事情宣布了,说是一来忏悔罪愆,二来也给自己那快要出生的儿子修点福。

当场就有土民叫好,说莫怀仁的真是转了性了。

这自然是莫怀仁希望看到的,反正事到如今,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索性就朝这个方面发展发展,多做几样实在的事情。

不为别的,就为了将来在地方志上,有那么一句话:“莫怀仁是壮家的开明领袖。”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名标青史是最大的成功。

以前的莫怀仁不敢想这个,只想着多搜刮一点民脂民膏,多享受,结果却闹得没有一天安宁的。

现在的莫怀仁,不怎么搜刮民脂民膏了,却能享个清闲,莫怀仁的脑筋已经开始转弯了。

要那么多钱,自己也用不完,何必为了那种自己用不到的钱去烦呢?还是享享清福的好。

罗英兑现了承诺,现在莫怀仁小老婆怀孕,郎中切中喜脉说是儿子,这个消息传出去,别家土司也不再说莫怀仁什么了,莫怀仁的压力早就没了。

莫怀仁要多养牛,免费借给农人使用,这个消息传出去,莫家土司治下的八个县,人人都叫好。

哪怕那些离莫府老远,不可能来借牛的土民,以及不是农人的土民,也是纷纷叫好。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来,莫怀仁是真是不会再跟以前那样了。

刘善花听到这个消息,也露出了笑容。

闹民变不是要把财主赶尽杀绝,而是要改造财主,让他们为民造福。要知道,财主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是有钱有势,只要脑筋转过弯来,是可以造福好多人的。

从目前看来,改造莫怀仁已经开始见效了。

如果柳之远也能这样接受改造,那就好办了。

当然,应该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柳之远怕是早就这样做了。

换而言之,柳之远还有比牛画树、林重俊、莫怀仁更阴的招数在后头,这可得提防着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