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害我不死偏要唱
唱完这首山歌,发泄了一下怨气,刘善花的心里就轻松一些了。最起码,自己骂李隆基,李隆基就让自己骂;自己叫李隆基只收六斗租、五升税,李隆基就只首六斗租、五升税。
不管李隆基是出于什么原因,这对自己和土民来说,总归是好事。
起码李隆基不会像土司那样。
发泄了一下对李隆基的愤恨,刘善花又继续唱起山歌来:“山歌又像泉水流哎,深山老林呐处处有,若还有人来阻挡哎,冲破长堤泡九洲哎!若还有人来阻挡哎,冲泡长堤泡九洲哎!”
这几年,岭南出了个刘三姐,发起十万大山废土司的运动,消息早就传遍全唐了。
据来十万大山采风的文人、经商的生意人、学歌的人、漕运的人等传说,在十万大山以外,对刘三姐发起十万大废土司运动,也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支持的人,多以平民为主,说是少一级衙门,多一分自由,最好是废除所有衙门,回到衙门出现以前那种官署形式。
那时代,平民只要交了税,服了徭役,不触犯刑律,基本上没人会管平民干什么,哪像衙门出现以后,经常有衙役来扰民。
衙门越多,扰民越严重。
尤其是土司那种土皇帝,完全没有王法约束,只会在土民头上作威作福,早就应该废了。
反对的人,多以财主为主,说是多一级衙门,就多一分管制,让治下之民畏威,才能更好地维护一方稳定。
尤其是土司那种衙门,完全不用跟别的衙门那样分工,啥事全都一手抓,治民御下的效果会更强,怎么可以废土司呢?应该在全唐设土司才对。
为此,很多地方的秀才、甚至中举后没有当官的举人和俊士,也都讨论起这件事情来,支持派和反对派都有,连一些进士甚至官员也不例外,社会上的争议很大。
甚至还有人传说,就连朝房里的那些当朝国长,也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支持的,说是土司违背了君臣大义,不抄家灭族就算不错了,废土司已经是很轻的处罚了。
反对的,说是李渊答应下来的事情,后代子孙终不应改,只要土司不起兵造反,就不应该废土司。
还有人绘声绘色,说的有鼻子有眼,说是有土司到朝中找了后台斡旋此事,坚决要保土司,甚至都把关系走到李成器那里去了。
只可惜李成器是个坚决不管事的闲王,没有答应。
要不然,以李成器在李隆基那里的影响力,李隆基肯定拉不下面子拒绝。
从朝廷到山野,处处有人支持废土司,也处处有人阻挡废土司,但从目前来看,废土司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没有人挡得住。就算李隆基现在反悔,那也没有用了。
谁敢强行阻挡,只会让历史的车轮碾得粉身碎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时刘善花已经过了遇龙桥。
刘善花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桥,也不清楚这是什么江,只知道这里比龙水河那边美多了。
小漓江。
遇龙桥下游,一条打渔舟停在江心。
李老汉站在船头,阿牛站在船尾。
今天已经打到浅浅一箩筐鱼,是时候收网,上街卖鱼去了。
李老汉开始收网,阿牛则开始打扫卫生。
忽然间,江面上游,隐隐约约有歌声随风飘过来。
父子俩停手,竖起耳朵认真仔细地听起来。
真是有人唱歌,听这歌声,唱歌人明显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虎死虎骨在深山呐,龙死龙鳞呐在深潭,唱歌不怕头落地吔,阎王殿上唱三年哎!”
李老汉忍不住赞道:“唱得解气!”
阿牛从船尾钻进船舱,过到船头来,站到李老汉身边附和一句:“唱得痛快!”
李老汉又跟上一句:“唱得好啊!”
现在的十万大山,唱山歌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财主们知道对歌对不过那些山歌手,不敢明着禁歌,但会找一些别的理由,迫害那些山歌手。
不说别处,单说自己这里,李老汉一家就一直受到莫府的各种迫害。财主以其他理由对山歌手下杀手,已经不是一例两例了。
就连那个刘三姐,也都被牛画树砍藤落水死了。
只是,李老汉一家不怕莫怀仁罢了。
如今听到江上有人唱这种歌,李老汉父子就猜测她也是一个山歌手,可能是受了财主的迫害,才流落到江上,沿江唱歌,要找地方传歌。
对她的遭遇,李老汉父子也是深有同感的。
这是知音呐!
自然就要赞了。一边赞,一句继续听歌。
刘善花沿江唱歌,一路顺流而下,唱完这首歌,不禁感慨起世道艰难来:“如今世界实在难哎,好比滩头上水船,唱起山歌胆气壮哎,过了一滩又一滩哎!”
这时候的刘善花,其实已经理解到李隆基的难处。
不废土司,君威难立。
但要废土司,却又不能亲自出面。
毕竟有李渊的圣旨摆在那里,财主可以请辞土司,但李隆基不能在财主不请辞土司的时候废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