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虽远必诛
诚如岑献芝所言,船上那三百条铁炮,才是最该去思考的问题。铁炮较之火铳,孰优孰劣,高下立判,明军所用的三眼铳等等,无论威力还是射程,亦或者是上手难度,击发方式以及填弹速度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铁炮比肩。
即便在日本,铁炮也是如今最先进的火器,各大藩主也都在搜刮财富来筹措铁炮,因为铁炮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三百条铁炮,足以装备一个规模极大的营团,因为铁炮可不是人手一支,为了建立铁炮队,还必须配备相应的护卫手等等。
一支铁炮起码需要三五人来配合,也就是说,三百条铁炮,就需要一千到一千五的人手来建制,这等规模的部队,便是倭国的各大藩主,也是极其珍视的武装力量了。
徐海区区一介倭贼,即便在倭国被奉为活佛,有着极大的号召力,但也仅仅只是软实力,漫说天下渐渐大乱,藩镇割据的倭国,便是在大明朝,盐铁等物都是朝廷在管制。
倭国就更不必说,铁炮这种先进武器,必是管制最严格的物品,没有之一。
即便徐海是活佛的身份,三百条铁炮也不可能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毕竟铁炮现在是有价无市,很多藩主派出武士和浪人当倭贼,不就是为了抢钱买铁炮等武器,而后争霸天下么,又有谁会为了钱而卖铁炮。
也就是说,徐海这三百条铁炮,不是买的,而是倭国的藩主暗中资助他的!
徐海本只是个倭贼,但如果牵扯到倭国的大名们,那就是两国之间的外交事件了。
众所周知,徐海与松浦藩的交情最深,若照着这个思路来推断,那便该是松浦藩资助了徐海铁炮等武器,让徐海等一众倭寇,替他的家族掠劫大明的财富与人口。
倭国如今四分五裂,藩镇割据,俨然要进入到“战国时代”,各地藩主纵容武士去聚拢浪人,甚至收编大明沿海的破产者以及流民,组建倭寇部队,这是为了给这些大名掠劫财富,填充他们的军队!
想通了这些,也就难怪戚英会忧心忡忡了。
他对倭寇的痛恨,除了为战士的弟兄们报仇之外,还有着先天的对抗。
他是军人,保护百姓与疆土,这是天职,是他的宿命,而倭寇固然可恨,但如果是倭国在背后捣鬼,借着倭寇的手来侵略大明,那就更可恨!
赵长龄说,杀人解决不了问题,戚英曾深以为然,也曾想过夺下了须弥岛之后,必须好好经营,将之建造成海上长城。
但如今看来,倭国的大名们资助的绝非一个徐海,松浦藩可以资助徐海,其他藩主就能够资助其他倭贼王,一旦成了气候,漫说沿海地区,便是内陆地区也要深受其害。
“小黄公,徐海与松浦藩往来密切,你是说倭国的大名才是背后黑手?”
岑献芝露出了赞赏的目光:“人都说白阎罗智勇双全,岑某人只是提了一嘴,白阎罗便能窥得全貌,果是百闻不如一见。”
这算是正面回答了戚英的问题,戚英也是紧握拳头。
“若果真如此,漫说徐海,海上但凡挂黑旗的,戚某人也会一个不留!”
若是在军中为将,戚英自是固守为将者的本分,绝不会滥杀,戚家军有不杀俘的规矩,戚英也必须得守这军律。
但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小戚帅,海上又没有条件审判这些倭寇,更没有监牢关押他们,一旦被戚英撞上,杀掉他们才能永绝后患。
戚英只是愤慨,岑献芝却更是赏识,仿佛找到了同好一般,朝戚英道:“戚兄弟若果真有这等决心,我岑献芝也就不算跟错了人。”
岑献芝表了决心,倒是让戚英感到意外,因为岑献芝一直对汉人不满,也没甚么忠君爱国之心。
似乎感受到了戚英的眸光,岑献芝也轻叹了一声。
“戚兄弟有所不知,我等虽生活在十万大山之中,然则时常受到安南等地的滋扰,这些安南人时常侵略我们的地盘,威逼利诱,让咱们的兄弟给他们带路,甚至充当开路先锋,与朝廷作对。”
“早先正是因为安南一战,我僮侗寨子里死伤无数,多少兄弟姐妹都死在了战役之中,这些安南人很多也是倭寇,更得到了倭寇的资助。”
“旁的不去说,须弥岛上黑龙营的统领沈晏洲,戚兄弟该是知道吧?”
沈晏洲人称“土司马超”,与岑献芝一样,岑献芝此时提起沈晏洲,也就不奇怪了。
“沈晏洲便被称之为占城的暗夜之王,在安南等地呼风唤雨,虽然我讨厌朝廷的贪官污吏,这些官吏压榨我族人,将我等视为南蛮,但我更容不得这些人来侵犯领土,杀我手足!”
“岑某确实不喜欢汉人,但是非之心还是有的,我僮侗寨子里的坏人不少,汉人里也有很多好人,但无论如何,广西等地是大明国土,这是事实。”
“那非但是大明的国土,还是我等的家园,只要敢侵犯家园,这些人就得付出鲜血的代价!”
岑献芝同样慷慨陈词,紧握拳头,胸膛起伏不定,朝戚英伸出了手掌来。
戚英也伸出手掌,两人手掌紧握,将对方拉近,岑献芝沉声道:“不管是倭寇,还是安南人,亦或者倭人,弗朗机人,犯之必杀!”
戚英也是心潮澎湃,激动地接道:“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岑献芝返身取了酒葫芦,与戚英大喝了几口,两人哈哈大笑,豪气干云。
这一夜也是说了不少话,其他人也不敢歇息,虽说累乏,但也只是闭目养神。
到了天亮之时,姜再冬和赵长龄终于是回来了!
海岸线上涌出大批人影,虽衣衫褴褛,但目光精明,想来该是他们带回来的卖家。
戚英和岑献芝虽然喝了不少酒,但越喝越清醒,听得动静,便走出甲板来看。
本以为姜再冬与赵长龄只是找了一家,可见得人潮涌动,估摸着姜再冬与赵长龄是将整个紫金澳的头头脑脑全都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