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八咫和歌
戚英本意想着引发营啸,如此才能引来那位军师,若是他不来,那营啸也会给贼军带来巨大的麻烦。此时看来,这军师不来是不成了。
若是让他知道,戚英仅凭着一张木叶,就做到了这个地步,不知道这位军师该作何想。
兵法讲究因势利导,戚英正是将这个点发挥到了极致,充分利用到了贼军伤兵的情绪变化,若是张戬在此,估摸着会对戚英说,这木叶就是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了。
小头目与伤兵们僵持着,也是心头发狠,虽然握刀的手在颤抖,但刀刃明显压得更深,戚英也清楚,若那军师再不来镇压,小头目只怕要杀了他。
当然了,戚英不会引颈就戮,只要他动手,戚英就能瞬间反杀了这小头目,到时候就真的会引发营啸了。
正当小头目要杀鸡儆猴之时,山道下突然传来鼓点,只是叮叮咚咚的小鼓,就好似僧侣在招魂一般。
山道上亮起了火把,众人脸上的悲愤很快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惊恐,是敬畏,是虔诚!
这万分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乍现在脸上,表情就更是精彩了。
戚英无法从表情中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但可以确定一点,不管是何种情绪,他们对这个军师都是一致的情感。
而千百个人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同样的情绪表达,戚英能想到的就只有宗教的力量。
也果不其然,山道上的队伍很快就来到了山门前,戚英已经看到了一台白纱小轿,抬轿的是四个铁塔一般的黑袍僧侣。
而让戚英感到吃惊的是,小轿旁边那名扈从!
在戚英的见识当中,杨文鹿算是身材最高大的一个,即便找遍整个戚家军和俞家军,也找不出比杨文鹿更高大的人。
但小轿旁边这个扈从,竟是比杨文鹿还要魁梧,而且全身着甲,竟如地藏菩萨身边的金刚一般,浑身散发着黑暗的气息。
引路的小厮白袍白面,一边跳着古朴拙劣的舞蹈,一边敲着一面小鼓,叮叮咚咚便登上了平台来。
所有人轰隆一声便齐刷刷下跪,匍匐在地上瑟瑟发抖。
戚英总算是有些明白过来了。
即便军师的策略再高明,实际执行之时,也难免会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策略无法百分百执行,就会显得军师不地道。
可这位军师竟在军中拥有如此高的威望,每道命令必然都能得到最好的执行,这绝对是给他的策略加了很多分的。
见得这场面,戚英对这军师也就更加好奇了。
黑暗巨人一般的扈从走到小轿前,稍稍屈身,拉开了帘子,一只半个手掌大的小白鞋,就这么踩在了巨人的肩上。
戚英睁大了眼睛,也是难以置信!
这军师竟如十三四岁的少女一般,与诸多倭女一样娇小俊俏,不过并没有点眉黑齿,反倒肤白胜雪,一身绣金边白色狩衣,手持军配团扇,扇面是意境高远的简约樱花。
若非这女子胸脯撑得极其饱满,戚英还真误以为她是个十来岁的少女,虽是童颜,目光却老辣。
女军师轻轻摇着军配团扇,这所谓军配该是倭国军队类似令旗的东西,用来指挥军队作战的。
她就这么坐在那黑暗巨人的肩甲上,睥睨众生一般看着平台上的伤兵们。
“抬起头来。”
场上之人纷纷抬头,但只是看着巨人胸甲上的鬼头,无一人敢冒犯这位女军师,连偷看一眼也是亵渎一般。
不过戚英却不一样,他偷偷审视了一番,很快就弄清楚了对方的身份。
倭人还算讲究,小轿上绣纹了徽记,倭国的大名们以及大家族,都有家徽,一些组织也都有自己的纹章,二爷杨宗济曾经专门给戚英讲过这一节,戚英是断然不敢忘记的。
如果记得没错,这小轿上应该是伊势神宫的徽记,而军配团扇上写着“八咫和歌”四个汉字。
彼时无论是朝鲜还是倭国,官方文书都还在用汉字,尤其是一些贵族,更是以写汉字来彰显高尚,而军配团扇是指挥所用之物,所以不可能写别人的名字。
也就是说,这个童颜倭女,应该是来自伊势神宫,名字就叫八咫和歌,再加上她穿着金边白色狩衣等等,想来该是伊势神宫的巫女或者神官。
这便再度证实了戚英的猜想,想要获取如此巨大的威望,只有宗教的力量能做到。
小头目不敢正视八咫和歌,目光只是投在黑暗巨人的身上,此时双手颤抖,那柄肋差短刀已经悄悄收了起来,口中喃喃自语道。
“龙造寺破铠……是龙造寺破铠!”
戚英对倭国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几年前,毕竟信息更新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也仅仅是通过倭寇来了解,并非使节带回来的消息。
若没记错的话,龙造寺是个大家族,势力范围同样在九州岛,而且对松浦藩垂涎觊觎已久,如今龙造寺的人竟出现在松浦贼军之中,是否意味着龙造寺已经征服了松浦藩?
亦或者说,松浦藩想要借助龙造寺的势力来扩张?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戚英也就懒得去想,旁人不敢直视,他也不好再去偷看,以免被八咫和歌识破自己的身份。
心思飞转之时,八咫和歌已经再度开口了。
“我会带你们回家。”
仅仅只是一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地浑身颤抖,再度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她的声音很轻柔,但却又很有力量,不需要太威严,听着很亲切,却又给人一种极其稳固的感觉。
她用军配团扇往前一点,龙造寺破铠便往前走来,一直停在了戚英的面前。
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戚英的身上,就好似一座即将倾塌下来的大山,那小头目早已匍匐在地,只是喃喃自语,眼泪鼻涕直流。
戚英低着头,也不好说话,倒是听得八咫和歌朝他说道。
“大明国的谋士还懂得吹奏木叶,这很奇怪,又不奇怪,谋士阁下认为我说得对吗?”
八咫和歌这番话,用的竟是南京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