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穷寇莫追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三百二十九章穷寇莫追

军心士气实在是非常微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场战役的胜负。戚英已经占尽天时地利,将这些客观存在的外部影响发挥到了极致,万万没想到,官军的主观态度,差点让倭寇抓住机会,扭转了局势。

但同样因为戚英与兄弟们的身先士卒,誓死不退,感染了以李大斗和沈陆秋等为代表的官军们。

沈陆秋作为官军之中出了名的胆小鬼,他都敢站出来,其他人也就纷纷效仿了。

当他们站上城头阻杀敌人之时,官军们才发现,他们远比想象之中要安全太多了。

因为没有了弓弩和火枪铁炮等远程武器的威胁,他们又居高临下,占据绝对的优势,即便是全副武装的倭寇武士,都没法带给他们太大的生命危险,反倒能够让他们轻松击杀。

尤其是那些长枪兵,一寸长一寸强,更是没有后顾之忧。

若非他们没有采用戚家军的狼筅作为武器,也不会这么吃力。

这种程度的攻城,若有狼筅在手,这些倭寇根本就没法接近半分,狼筅“张牙舞爪”,也吃了长度优势,一扫一大片,这些倭寇根本就连城头都登不上。

不过到底是天时地利太过占优,即便没有狼筅,只要官军拿出三分胆气来,也就奠定了胜局。

城下尸横遍地,那条鱼梁道确实已经被堆累到了城头,可惜,再也没有倭寇武士敢发动冲锋。

没有这座石头城之前,这里尚且是弗朗机人的营地,因为北边背靠着望海崖,根本无路可走,石头城又横亘其中,想要逃走,他们只能往南方绕行。

而南方只有一个隘口,便是戚英早先让弟兄们伏击徐海的那个隘口。

徐惟学早先想来也是考虑过从这条路进入内陆,与陈东叶明集团军汇合。

但这个隘口实在太过狭窄,他们人数众多,一旦被中途伏击,必定死伤惨重。

只是如今已然别无选择,他们已经是败军之将,而且是惨败,唯有逃走一途。

也亏得天气不好,城堡塔楼上的炮台也尚未搭建起来,一旦搭建完成,塔楼炮台会将这个隘口也覆盖在射程之内,整个西海岸就会被石头城彻底控遏。

可以说戚英一旦建成这座石头城,便等于掌控了整个西海岸,无异于得到了半座须弥岛,这也是他为何放弃其他东西,也要力争这座城堡的原因。

见得倭寇纷纷败走,往南方逃亡,官军们也是发出了震天的欢呼,欢呼声甚至压过了飓风的咆哮。

此时的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全然忘记了当初的瑟瑟发抖,仿佛所有的胜利,都是他们浴血奋战打下来的。

当然了,戚英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毕竟对于官军而言,这是一桩好事,能够增强他们的胆气,提振军心士气,这也是戚英的本意。

卢镗也是满目激动,脸色通红,虽然胸膛起伏,仍旧未能压制心中的狂喜,但还是朝副将下令道:“开城,一鼓作气,杀光这些倭寇!”

那副将也是心潮澎湃,快步跑下了城头,然而过得片刻,他便脸色阴郁地回来了。

“卢将军,他们……他们不肯开门!”

此时把守城门的自然是戚英的人,卢镗不免将眸光投向了戚英,似乎是想让戚英下去看一眼。

戚英却仍旧留在城头,看着城下遍地尸体,以及那些仓惶南逃的倭寇,以及席卷天地的飓风,任由风雨摔打在他的脸上。

“老卢将军,穷寇莫追,这只是个简单的道理。”

卢镗是个谨小慎微的老将,按说不该冲动行事,但此时见得倭寇落荒而逃,加上城头一战又大快人心。

当他看到率先站出来杀敌的是沈陆秋等人,心中也是感动万分,认为此时的官军已然是脱胎换骨了。

更何况他对西海岸的地形也有所了解,知道倭寇南逃要穿过那个隘口,若不乘胜追击,只能后患无穷。

“穷寇莫追自是大道理,但眼下这些倭寇,连穷寇都算不上,若不痛打落水狗,怕是要被他们反咬一口……”

戚英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微眯双眸朝卢镗问道。

“请恕小辈直言,卢老将军只说对了一半,老将军认为是前半还是后半?”

卢镗皱起眉头来,深思了片刻,却仍旧摇头道:“徐惟学这一支已经没剩下多少战力,倭寇死伤大半,若是斩草不除根,反受其乱啊……”

若是寻常事情,戚英是懒得与人讲道理的,可事情干系到官军的生死,戚英不得不据理力争。

这些官军虽然有些烂泥扶不上墙,但毕竟都是人命,戚英可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就赌气不辩论,反倒眼睁睁看着官军去送死。

“老将军,虽然我等一直在封锁西海岸的情报渠道,但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倭寇自有着他们的传信法子。”

“徐惟学这边厢要突围,陈东叶明那边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收不到,必然做好了接应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趁机攻打石头城,是因为官军早先全都躲在城堡后方,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慑。”

“我等将官军大部都调到了城头来守备,后防空虚,陈东叶明麾下的倭寇早已是虎视眈眈,与其追击穷寇,不如将人手都调回后方防守。”

卢镗听闻此言,又沉吟了片刻,问道:“你可有确凿的情报证据,证明陈东叶明的军团就在城堡后方?”

戚英也是摇头苦笑,他手底下的人手本就不多,早已是捉襟见肘,哪里还有余力去兼顾后方情报刺探。

只是他对倭寇的心理动向了如指掌,陈东叶明一直蛰伏在内陆,万万不可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虽然他们与赵文华早有和谈协议,但赵文华能打破协议,同意戚英阻击徐惟学的军事行动,陈东叶明又岂会老实遵守协议?

官军是雄鹿,倭寇却是豺狼,倭寇头子更不是甚么信守承诺的君子,跟他们谈什么协议,简直就是滑稽。

“老实说,我手头确实没有情报证据,指挥权也不在我手中,但若果是我,首要任务必是调动官军去守卫后方。”

“没有证据……”卢镗也陷入了挣扎之中,因为徐惟学的逃兵诱惑实在太大了,试问谁不想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