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靖海伯爵
姜再冬已经走脱,这个时候即便有船,也会停靠黑龙港,为何会有船只出现在西海岸?戚英与八咫和歌也不做多想,登上城头,放眼望去,果真见得防波堤的外海之上,出现了一支船队。
这船队看起来是商船,瞧着阵型,船长应该是经验老道的,为何会选择西海岸?
“先打旗号,排出领航船,询问清楚身份。”八咫和歌很快就下达了命令。
也不多时,便有人回报了。
“是福建地界的商船,说是带了朝廷的公文过来。”
“朝廷的公文?”
戚英与八咫和歌也有些面面相觑,后者对政治不敏感,对大明朝的官场生态更是不了解,只能求助于戚英。
戚英这一时半刻也没有回过神来,只是让八咫和歌下令,先让商船的人把公文带上来,船队原地停驻,不得入港。
来人很快就踏入了琰摩城,孤身一人,有些战战兢兢。
这人也就四十出头,穿着绸缎长衫,看起来像个乡绅,留了一部儒士常见的长须,该是读书人出身。
许是给琰摩城震住了,虽然是下派朝廷公文,但他还是有些心虚,将公文献上之后,便不敢再说话。
八咫和歌将公文拆了,与戚英看完,心里也有些疑惑。
公文上说,赵文华与胡宗宪立了大功,得了皇帝嘉奖云云,又有加封龙虎山陈同玄为真人的圣旨。
看着这公文格式,有点像邸报,所谓邸报,就相当于官场内部发行的报纸,将朝廷上发生的一些大小事情都写在上面,让地方官府知晓。
而邸报的后面,则是对戚英的封赏,皇帝陛下竟然追封戚英为靖海伯爵,还送来了丹书铁券,这就让人有点意外了。
大明朝的封爵制度从来都非常谨慎,那些个开国功臣之中,鲜有能异姓封王的,而到了后期,就更是如此。
大明朱家对封爵其实算是非常“吝啬”的,即便像朱棣这样的皇帝,也没有大肆封赏有功之臣。
因为丹书铁券给了这些功臣极大的特权,又是世袭制度,那些后裔能够凭借先辈的恩荫,变得有恃无恐,因为丹书铁券就相当于多了一层保障。
而到了嘉靖皇帝这个时期,倒是变得大方了一些,但封爵的称号和等级也绝不会太高。
原本还有公侯伯子男,后来子爵和男爵被弃用,公爵又太高,所以通常来说,会封赏侯爵和伯爵,而能受封侯爵的的人少之又少,就连伯爵也都非常罕见。
戚英原本以为,皇帝不再追究他的事情,不再利用他的事情来为难父帅,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情,没想到皇帝竟还赐下了伯爵的称号。
而且伯爵也是有定制的,诸如诚意伯等称号,都是世袭罔替,很显然,靖海伯这个称号,是全新的,是从所未有的。
而且皇帝说是追封,也就意味着,官方已经承认了戚英的死亡,戚英想要再以自己的身份来生活,已然是不可能的了,否则就是欺君之罪。
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好事,起码皇帝认可了戚英的功绩,但把这些东西发来琰摩城,就意味着他根本不打算让戚英归葬中原大陆。
这又是意味深长的一个决定,毕竟落叶归根,既然承认了戚英的功绩,就该让他回归大陆,入土为安。
戚英思来想去,到底是想明白了。
或许陈同玄给嘉靖密报了这一切,因为找到了仙丹,所以皇帝才会法外开恩,给了戚英赏赐。
但不准戚英再回到中原大陆,只能以这样的状态,永世镇守琰摩城。
否则不可能不让戚英的骸骨归葬故土,更不会将丹书铁券和封书都带到琰摩城来。
再者,这是正式的封赏,照着规制,应该由礼部官员或者太监送过来,但朝廷却没有派遣官船,而只是让商船代为递送,这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陈同玄是个聪明人,他将一颗丹药给戚英服用,已经是欺君之罪,所以一定会在其他方面找补回来,否则即便找到仙丹,皇帝对他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这就意味着,无人得知的这些秘密,他只能告之皇帝,皇帝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来。
戚英本只是自己猜想,可当他打开了盒子之后,就更是笃定了。
因为盒子里除了封册和丹书铁券,还有大明朝的官方旗帜,是为靖海伯特意设计的旗帜!
这就意味着,嘉靖皇帝默许了他以琰摩城为据点,扼住东海南海要塞,为大明朝死守这一方海疆。
不过这些到底都是戚英自己的猜测,为了稳妥起见,戚英又带着东西去东照寺学堂,见了赵长龄和徐渭。
这两个人一番揣度,意见也跟戚英相差不多,既然是皇帝默许,往后的事情也就不算名不正言不顺了。
更何况,公文里还提到了徐渭,竟给了他一个提学和督导的官职,可见皇帝有着多么高远的先见之明。
当然了,或许也只是他们想多了,皇帝只不过是为了抚慰徐渭罢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好事,戚英不再需要因为自己的身份问题牵扯到父帅而担忧了。
“我和文长写一份谢恩书,让商船带回去吧。”赵长龄曾经浸淫官场,对这些事务很熟悉,其中的曲曲绕绕,在场的也没人比他更了解。
“另外,你选一件遗物,随着谢恩书送回去,如此皇帝才能知道,你已经体会到他的用意了。”
“遗物?”戚英思来想去,考虑良久,还是决定将守塔人周沧的佩刀,以及染满了鲜血的飞虎旗,当成遗物送回去。
因为公文中并未提及周沧,这让戚英有些耿耿于怀,只要将佩刀送回去,肯定会有人调查周沧的事情,到时候这个死守祖国海疆的真正勇士,会得到他应有的尊敬。
更重要的是,戚英已经死了,但靖海伯的封号会永远留在琰摩城。
“还差点意思,我帮你吧。”赵长龄如此说着,便叫来一名孩童,从他的头上剪下了一缕淡黄淡黄的柔软头发,结了起来,放在了物品当中。
“为何要这么做?”戚英也一头雾水,赵长龄却指着册书上的一行字道:“皇帝对你是真的不错,这里可特意说了,虽然戚英已经死了,但子嗣可以继承爵位。”
“子嗣?我哪来的子嗣……”戚英说到此处,突然陷入了沉思之中。
大明朝的封爵只有封号和俸禄,没有封地,这已经是祖制,但在嘉靖皇帝的圣旨之中,分明写得一清二楚,须弥岛以及周边海域,赐与靖海伯为封地,而且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