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有言在先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三百一十二章有言在先

赵文华颇有些独断专权,胡宗宪寻常也不会发表意见,但并不代表他没有主见。戚英认为胡宗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赵文华走投无路,终于要向他征询意见的机会。

不过事实证明,徐渭比胡宗宪更渴望改变,因为徐渭没有等待机会,而是制造了这么一个机会。

当然了,相较之下,徐渭没有官身,只是个幕僚,而胡宗宪能爬到今时今日的位置,多得赵文华以及赵文华的义父严嵩。

所以徐渭没有胡宗宪顾虑那么多,制造出这个机会之后,胡宗宪能不能抓住,便看此时了。

戚英看向了胡宗宪,后者只是沉默不语,似乎在迟疑,他捻着胡须,过得许久,才开口道。

“徐渭今日虽莽撞,冲突上锋,但本意也是为大局着想,自打东照寺撤退之后,军心士气确实低迷,能提振一下自是最好。”

“所以,制军也认为该让他们吃点苦头?”赵文华意味深长,似乎在试探,又似乎在质疑。

不过胡宗宪今次终于是没再模棱两可,从一开始,他就为徐渭开脱求情,想来该是做出最后的决定了。

“是,我同意徐渭和戚英的说法,给他们令箭吧,进得工地,谁敢偷懒便军法处置,务必要在这几日,将精气神都提振起来。”

胡宗宪非但赞同,还提出了后续,将令箭交给戚英徐渭,这是让他们放手大干一场了。

赵文华迟疑了片刻,还是呼出一口浊气来,轻叹道:“关键时刻,还是胡制军能稳定局面,便这么做罢。”

如此说着,他便站了起来,仿佛多留一刻便多一份丢人。

不过到了门口处,他又转过身来,朝徐渭冷冷道:“看在胡制军的面儿上,今日之事,我便当没发生过,若有下次,本官就不客气了。”

徐渭也是拱手道:“事态紧急,某也是情非得已,没有下次了。”

他这么干脆,又这么真诚,赵文华也就不再多言,拂袖出去了。

胡宗宪的屁股一直悬着,此时才大松一口气,坐回到了椅子上,怒气渐渐在脸上聚集。

“文长,你这又是何必……”

徐渭躬身道歉:“是我太冲动,给制军惹了麻烦……”

徐渭可是从未在他面前道歉的,此番虽然唐突,但毕竟是出于好意,为了大局,胡宗宪也摆了摆手。

“罢了,此事便不提了。”

如此说着,胡宗宪便下了一纸公文,用了印钤,交给徐渭道:“去找卢镗将军,让他发令调兵吧。”

徐渭得了这公文,也是喜出望外,本以为胡宗宪要长篇大论,也未曾想到这么干脆果决。

其实戚英心里很清楚,因为他们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宝库之上,认为倭寇如何都不会突袭。

既然不会有军事冲突,军心士气低迷一些,也就没有想象之中那么严重了。

不过戚英随口提了一嘴,倒也让他们警觉了起来,虽说倭寇不会突袭,但他们后续的探险寻宝行动,动用的仍旧是官军。

若是倭寇出尔反尔,就靠着这些懒懒散散的官军,又如何争抢得过?

赵文华显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些,胡宗宪和赵文华都是文官,本就有些看不起这些官军,心中也是恨铁不成钢,所以让他们吃点苦头,提振军心士气,也不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好事。

徐渭拿了公文便给戚英使眼色,戚英却没有迈步,朝他道:“徐大哥先去吧,我有几句话想跟胡制军单独谈一谈。”

徐渭也知情识趣地离开,胡宗宪皱起眉头:“你还真是个不嫌事大的,徐渭才跟着你几天,就变成了莽夫一般样,长此以往,还如何为我所用!”

胡宗宪气恼不是因为徐渭冲撞赵文华,更不是因为赵文华会迁怒到他头上,担忧的却是徐渭不能再为他所用,可见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戚英也是明人不说暗话,走到前头来,给胡宗宪倒了茶,慢条斯理地回答道。

“胡制军想来该清楚徐大哥的为人,他是谁?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徐渭,既然他决定要做您的幕僚,左右伺奉辅佐于您,您觉得他会随意改变初心?”

“即便您对徐大哥没信心,也该对自己有信心吧?”

胡宗宪摆手道:“行了行了,别在这里耍嘴皮子了,你那手底下的老卒,哪个不是死心塌地,再这么下去,徐渭如何还肯忠心于我?”

“此事一了,我便把徐渭召回身边来,你可不要再给他说些乱七八糟的话了,否则莫怪本官不客气!”

戚英也是狡黠一笑:“原来胡制军是怕戚某抢走了徐大哥,戚某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更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胡宗宪也不跟他纠缠,只是叮嘱道:“我不管你是为了赶工,还是真的为了练兵,这些官军交给你,就必须变一副样子,若过后还是不堪大用,我拿你是问!”

“这些兵是徐大哥要的,可不干我的事……”

胡宗宪登时吹胡子道:“在我面前何必耍赖皮,若没有你从中挑拨,便是给他一百二十个胆子,徐渭也不敢动赵文华半根指头,他到底是个读书人,而你是个屠夫,你觉得我会信哪个?”

戚英嘿嘿一笑:“瞧您这话说得,我戚英虽然惯会打架,但好歹也是从小读书,怎地到了您这里就变成屠夫了……”

胡宗宪也是气到不行:“再耍花样可就没甚么好谈的了。”

戚英这才抱拳道:“胡制军且宽心,必会还您一支可战之军。”

胡宗宪这才面色稍霁,朝戚英道:“你省得便是了,有甚么话要说,现在可以说了。”

戚英也不拐弯抹角,朝胡宗宪道:“胡制军,纵观古今,但凡和谈,吃亏的都是官家,咱们得以史为鉴,切莫重蹈覆辙啊……”

“和谈?两国交战才讲和谈,官与贼之间,从没有和谈这个说法。”

虽然胡宗宪嘴硬,但戚英只是提了一嘴,他却说是官与贼,便相当于间接承认,他们确实在跟倭寇集团在谈判了。

不过这也表明了他的态度,与其说是和谈,不如说他想相互利用罢了,至于最终谁占便宜更多一些,就只能看各自手段。

“既然胡制军早有打算,我也不好多说,只是想告诉胡制军,我戚家军从不和谈,我戚英更甚,胡制军也说了,我是屠夫,我非但不会和谈,还会杀俘的。”

戚英说到此处,眼神变得极其犀利,胡宗宪也是微眯双眸,背后发凉。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