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巡抚低头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三百一十一章巡抚低头

徐渭渐渐放下了手中的瓷片,轻轻搁在了凌乱的棋盘上,弯腰给赵文华作了一揖。徐渭早先说要硬气对付赵文华之时,戚英只是不信,此时再看,徐渭真真是好手段。

虽说他的举止太过莽撞,甚至冲撞了赵文华最忌讳的软肋上,明知道赵文华最好面子,却偏偏将赵文华的面子踩了个稀烂。

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因为他的分寸拿捏得极好,表面上是在威胁恐吓,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最后一句话。

他的举动并非针对赵文华,而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行动,向赵文华展示一个他不得不面对的真实状况。

那就是官军的状态已经到了不堪一战的境地,赵文华这般爱惜生死的胆小鬼,会不会放心地将个人安危,交到这些官军的手中。

结果显而易见,徐渭高呼救命,这么长的时间,这些官军守卫才到场,而且简直一塌糊涂,甚至于连武器都已经握不稳了。

须弥岛不比中原,这孤悬海外的岛上,倭寇横行,内陆有陈东叶明集团,外海有徐惟学的船团,官军被夹在中间,没有任何的外援。

赵文华能依靠的就只有官军,既然没有代替品,就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改变官军眼下的状态。

徐渭不惜冒犯上官,为的正是要让赵文华看清楚这一点。

徐渭绝不是莽夫,从某种层面来说,他的骨子里仍旧是清流文官的做派。

他的举动就好似那些以被皇帝打了屁股为荣,也要冒死谏言的文官们一样,像那些传说中叩陛死谏的诤臣,彻底将个人荣辱和安危置之度外,为的只是心中的道义。

赵文华虽然没有文官们的风骨,但他好歹是进士出身,他一直嫉妒徐渭,正是因为徐渭没有被生活打败,他即便没有科考及第,但他却不缺文人风骨和文官的硬气。

赵文华对这个最是敏感,所以在愤怒之余,当官军的表现让他极度失望之时,强烈的对比之下,徐渭的个人特质就会无限放大,由不得他感受不到。

他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摸了一手的茶水,甩掉茶水之后,他抬手便朝徐渭扇了过去。

徐渭不卑不亢,赵文华的手却最终停在了半空。

他无力地瘫坐回椅子上,默默地低下了头,过得许久,才哀叹道:“这就是我大明的官兵么……”

他一直像个高傲的常胜将军,即便在东照寺铩羽而归,他也从不提起那场战役。

他认为自己还有这个资本,即便他明知道是戚英组建敢死军,才未他们保留了生机和反败为胜的机会,但在他看来,戚英被他捏在手里,那么戚英带来的成果,自然也是他的成果。

可如今,他彻底灰心了。

他是个佞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同样是个人,而不是人性泯灭,良知尽丧的恶魔。

接二连三被戚英打击,如今又被徐渭当头棒喝,他终于感到了沮丧,因为他的干爹远在朝堂之上,而他在这个鸟不拉屎的海岛,他的生死就掌控在官军的手中,而官军却一塌糊涂,更让他丧气的是,官军之所以会变成这般模样,大半还是因为他。

他不想低头,也不能低头,但他怕死。

再度抬起头来,赵文华的眼中已经没有了一贯的犀利和压迫,没有了那股子高高在上的目中无人。

“你打算怎么做?”

这句话是在问徐渭,同样也是在问戚英。

因为徐渭是点醒他的那个人,但戚英却是改变官军士气军心的关键人物。

在俞家军和戚家军没有横空出世之前,大明官军也经历过十几万人被几千倭寇追着打的耻辱记录。

可俞家军和戚家军一扫颓势,以少胜多的战役反倒角色对调过来了。

所以,想要提振这些官军,想要让自己更加的安全,还得看戚英的本事。

徐渭也没有夸夸其谈,而是谨慎开口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官军若沉溺于安乐之中,又岂有军心士气,需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赵文华也是苦笑:“现在才想着练兵,未免太迟了吧?”

徐渭看向了戚英,后者也是当仁不让,走上前来,朝赵文华道。

“赵巡抚,探子们每日来回报,内外的倭寇已经没有了存粮,外海船团的还可去捕鱼,但没有野菜和果子,生病的也不少。”

“至于东照寺那边虽然有些存粮,但岛上的老鼠都快吃光了,椰子槟榔都被采摘得光光秃秃。”

“倭寇撑不住多少时日,必然会发动总攻,若此时我等练兵,倭寇误会我等集结兵力,说不定会提前发动攻击,届时就更没生机了。”

戚英这么一说,赵文华反倒没有太多惊讶,或许他早知道这些情报,又或许他早已跟倭寇勾结,心里头想着的只有寻找宝库入口,根本就不认为倭寇会与官军发生战争。

但戚英并不担心,因为赵文华不是蠢人,他不会完全信任倭寇,一旦倭寇翻脸,这等程度的官军,根本就无力反击。

“既然不能练兵,又有何法子来苦其心志?”

戚英稍稍拱手道:“不是苦其心志,而是劳其筋骨,只要让他们保持紧张的工作状态,不消几日,他们就会恢复干劲了。”

赵文华双眸微眯,死死地盯着戚英,似乎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你们是想让官军做你们的苦力!”

戚英没有否认,他只是取出了随身的图纸,将防波堤的结构点出来给赵文华看。

“这是一道防波堤,只需要用工地上的废料来填埋,几日之内即可筑成,有了这道防波堤,外海的船团将无法靠岸,船上倭贼更是无法登岸,他们便是有心反攻,也无门而入。”

“防波堤?”赵文华听得这名词,也诧异了片刻,不过他还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固然有他的考虑,因为他早已决定要跟倭寇合作,要去寻找张家的南宋宝库。

但不得不否认,戚英这样的提议,对他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他会做出何种决定,戚英也不好笃定,毕竟此人行事素来乖张自傲,即便心中想得透彻,也未必会照着做。

过得许久,赵文华才终于抬起头来,朝胡宗宪问道:“胡制军以为如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