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革新整顿
文永二十九年十月一日,马荣仁正式开始处理日常政务,进入监国的角色,马康远则退居幕后。
十月一日,马荣仁下令:
军国重事仍请晋王马康远裁夺。
贤惠王后国丧期一年内,如有不敬者,从重从严治罪。
这两道命令,第一是惯例,第二是重申,都是场规。
同时马荣仁让重臣在自己正式即位前称呼自己为监国或者司徒。
同日,马荣仁还下令要建造一座金寿塔,塔中供奉纯金佛像一尊,另有贤惠王后张铭静生前所用之物及遗留之物。如碗筷、手镯、项链、戒指、耳环、笔墨纸张,还有晚年掉落的头发等。为此,要耗费黄金约一万两。如此巨额的花费,遭到了左右相等人的一致反对,认为太过于奢靡,也有违贤惠往后节俭的遗令。
袁宪明说:“监国仁孝,社稷万民之福,然贤惠王后葬礼已然破费二十万贯,如今再造金寿塔,又要耗费金银两万两,实属巨额。不久就要发行会钞,各项费用仍在筹措,请监国思之。”
除了袁宪明之外,宗正府令、司空马康武,太保马康岩也都劝诫马荣仁不宜如此太过靡费。马康岩说:“监国仁孝,贤惠王后九泉之下必将感念。然而耗费巨资建造有诸多不便,一则时间较长,二则人员众多,不免有人偷工减料,三来难免有人借机偷盗,这样耗时日久且让外人俗体亵渎贤惠王后生前御物。以臣之见,不妨将贤惠王后生前各种遗物统一分类收藏,加以金银包装,然后供奉太庙。这样花费也就是三千多两。这样以来可以表达晋公、监国之仁孝,二来可以节省费用。监国意下如何啊。”
马康岩的话非常巧妙,但实际上是不同意的,可是马荣仁觉得很中听,也很有道理,最后同意按照马康岩的意思办理,由袁宪明、徐存升具体实施。
十一月十日,杜振明因病请求辞去中书左相之职。马荣仁慰留,杜振明执意请辞,马荣仁以杜振明乃元勋之后,不便做主为由,请示晋公马康远。马康远的意思是让杜振明告假。
十一月二十五日,马荣仁下令:
杜振明年高德劭,功勋卓著,赏假三月,晋少保。袁宪明以右相代行左相职权,遇事仍与杜振明商议。
从文永二十九年八月开始,马康远、马荣仁就与众臣查验了制作出来的会钞样,以及制定的章程,同意批量印发,交付各地,在文永三十年即开始发行,三年为第一期,总计一百万贯。准备金三十万贯,府库出二十万,其余由四大商号出资。其中海宁通五万,其余五万三家平摊。
到十一月底,因为杜振明的告假,很明显杜振明即将卸任,袁宪明将升任左相,但右相为谁,尚不确定。马荣仁希望以自己喜欢信任的张肃璟或者徐存升为右相,但是田志明则提出了不同意见。
田志明:“以臣来看,右相还是王洽林为宜。”
马荣仁:“为什么,他处处与晋公和我唱反调,与你对着干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让他做。”
田志明:“正因为如此啊。袁宪明虽然为人日趋保守,但毕竟资历要深于众人。另外让他为右相,一可以显示监国的宽宏,让他感激。另外让他出任右相,礼部他就得卸任。况且他已经老了,许多事上心有余力不足,而且他的态度从今年发行会钞上已经能看出来有所软化了。”
马荣仁:“有道理。”
文永三十年正月一日,马荣仁率重臣觐见晋公马康远,同时这一天新的会钞正式发行。由晋公马康远亲手下令签发,监国马荣仁副署。中书左相杜振明、右相袁宪明,参知政事兼户部官徐存升等也都列名其后。新的会钞,也最终定名为海山会钞。
三月底,马荣仁以马康远的名义下令:
杜振明以少保衔致仕,封清远侯爵;
中书右相袁宪明升任左相;
参知政事兼礼部官王洽林为右相;
学务司使裴文玄出任参知政事兼礼部官;
学务司副使杜运晖代理学务司使;
赵佳威任参知政事,免去兵部官;
王光仪代理兵部官;
谢怀旭正式出任刑部官。
四月十五日,马荣仁再次对军队进行了突然调整:
杜运晖实授学务司使;
王重渊升枢密副使;
苏景旭升任同知枢密院事;
羊祖侃主管侍卫亲军右军公事;
马振威主管殿前军公事;
刑部次官赵鸿启任主管侍卫亲军左军公事;
枢密都承旨苏景升任兵部次官;
突然之间,中书六部枢密格局发生了变化:
中书左相:袁宪明,中书右相:王洽林
监修国史:袁宪明
枢密使:韦俊骞
枢密副使:王重渊
签书枢密院事:苏景旭
参知政事:田志明、徐存升、张肃璟、赵佳威
六部官:户部官徐存升(兼)、吏部官张肃璟(兼)、
兵部官王光仪、刑部官谢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