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朱以歌两封奏折
ps:明朝宗室爵位为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其中亲王的儿子授予郡王孙子授予辅国将军曾孙授予奉国将军以此类推直至奉国中尉世袭罔替不在降级就相当于老百姓了领着皇室发放的“低保”过活.
万历二十二年农历二月十日这天,一代贤王鲁王朱颐坦薨世,当天兖州全城上至官员贵胄下至贫苦百姓皆是嚎啕大恸,全城挂满白幡所有百姓皆对这名难能一见的贤王发自真心的披麻戴孝可以看出鲁王这一生对兖州百姓是多么重要,在大明王室中贤王虽然也有但却不多,百姓能遇见个不欺压自己不残虐自己的王爷,已经是不知积了多大的福气了。鲁王朱颐坦于嘉靖三十年(1551)袭封。他是个著名的贤王,“有孝行,捐邸中田湖赡贫民,辞常禄赈贫宗,”也许是为了尽量弥补乃父的罪过。皇帝曾七次降玺书褒奖他。他在位43年,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薨。谥恭王。
历史上的对他的谥号是为“恭”,恭者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这恭字正好诠释了鲁恭王一生的功绩也是世人对他一生做出了肯定,这个时空并没有因为朱以歌发生了改变,等过了十天鲁王薨世的消息传到京师后,万历帝朱翊钧听到后潸然泪下,深感悲伤特此辍朝三日(没啥区别)以示哀悼。群臣对这位贤明已久的亲王更是敬佩有加,这个时代的文人虽然大部分都被江南财阀给收买但他们心中的底线至少比崇祯朝时期东林党要强上不少,就光凭着为朱以歌这个“仇家”的爷爷——鲁王,公正的上谥号为“恭”就能看出。
一月后全国上下都知道了鲁王薨世的消息,这在其他地区百姓家却无关紧要但在王室中却是大事儿,接到消息后各地的藩王皆派出子弟当做吊唁使者先后来到兖州府。
刚过午时,皇帝和得宠的郑贵妃刚刚吃完四菜一汤,一封奏折就摆在了朱翊钧的眼前。住在皇宫大内中皇帝朱翊钧却没有其他皇帝的觉悟——快乐,如今看着眼前这张名叫“请行丁忧奏折”,朱翊钧满嘴霎时间就充满苦涩感,原因无他这个奏折正是在家守孝的朱以歌发来的丁忧奏折,原因无他在大明的社会皇家向来以孝治理天下约束万民,而久而久之自诩标榜自己是道德先生的文人亦是如此遵从即是凡是任职官员双亲亡故后必须自己亲自地上辞呈在家乡为父母守孝三年,这种行为也叫做丁忧,三年后声望都刷满后级别一般都会向上提拔不少,所以说有些东西发展的越久也就越变味道其中夹杂的功利心也就不言而喻了,而朱以歌虽然皇亲但亦是大明的官员,如此殊荣特例在大明朝也算是独一无二了,除了开国之初的那几位王爷有过实权之外也就剩下朱以歌一人耳。
所以如此隆恩之下再加上朱以歌本来就打定主意在万历朝当乖宝宝,所以该守的规矩朱以歌一个没落下,全都规规矩矩遵守,这不丁忧这码子事就这么直接摆在万历帝的眼前,本来朱翊钧想要糊弄过如今也没法子了,奏折一般都要经过内阁票拟批红过手,天家无私事只要经过这帮大喇叭们手里的事情每个能瞒得住的包准第二天全北京城都能打听的到,这才是朱翊钧犯难的地方要不是知道朱以歌素来忠心恭谨,朱翊钧还以为是朱以歌专门找不痛快呢,如此一来朱翊钧和朱以歌之前“商量”好的对江南士绅收矿税的行动就要暂时扑街,因为在这个时空由于有朱以歌劈腿使得万历帝对朱以歌的这支力量尤为看重主要是海外势力,朱以歌的水师堪称全亚洲第一就光凭这南方的那些本土武装小商船对付朱以歌简直就是笑话,所以朱翊钧才会需要朱以歌的牵制好为收矿税转移注意力。常言道有了十块钱就不想要五块钱,这个时空远比原来时空的那个朱翊钧力量要大得多,原时空至少要等四五年后才会有所行动。而如今由于朱以歌的强势劈腿给了万历帝不少的勇气,所以矿税的念头就自然而然的提前发生了,不过一切的愿望都是美好的,可是现实却给皇帝来了一个“三连击”——鲁王薨世了,而朱以歌偏偏还是大明朝的官员如今自家的亲属去世自然要遵守官场准则进行守孝三年,而之前计划好的一切就只能暂时流产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思量半天叹了口气高声道:“来人啊!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以及内阁六部尚书大臣前来东暖阁议事!”
“微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请起此座。”
“臣谢陛下赐座——”
众臣落座后反正也不是什么正式朝会所以气氛也显得随和的多这一点从明朝臣子在非正式召见只是鞠躬就能看出,这要放在“我大清”甭管在哪里只要见着皇帝就必须三跪九叩大礼不可这就是对臣子当属下和奴隶的区别
朱翊钧将奏折递给诸位大臣传阅一遍开口道:“诸位爱卿,想必内阁早已见过了吧,大家说说意见吧,这份奏折该如何决断啊?”
“额”内阁中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忠于皇帝的臣子,像两位老王(王锡爵和王家屏)不过到了这个该办的事情他们也不敢做的太过明显,有些事情毕竟都是大家都默默遵守的潜规则,所以说此时就连两位老王也卡壳了,不过倒是礼部尚书浙党的大佬沈一贯兴奋的说道:“臣启奏陛下,微臣以为蓟辽总督朱以歌自当要遵守朝廷的法度才可表率天下臣民,若非如此恐怕天下百姓都会有非议啊..”
“哦?非议什么?”
“自然会非议我大明皇室没有以孝义治理天下,届时有心之人亦会必然趁机作乱,臣以为当批准朱大人的奏折以为天下臣民做个表述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请皇上明察!”说完沈一贯大义凛然的跪在地上。
朱翊钧哪里不会知道这个邪党的头头又该给自己上眼药了,但毕竟人家名义上可说不出什么错来,所以朱翊钧只得暂且忍耐不看僧面看佛面沈一贯后面的势力才是朱翊钧忌惮的存在,于是朱翊钧眯着眼显然是很生气的样子转头问其他人道:“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众臣无奈这是大家都遵守的底线,要不然游戏规则就被破坏了,所以大佬们的意见出奇一致,齐声道:“臣等附议——”
“哼!好!”朱翊钧自然被气得够呛但朱翊钧却想到了一个极好的方法那就是之前秘密和朱以歌约定的册封朱以歌为郡王的消息还没传出去到时候倒也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于是乎想到这里朱翊钧像个奸计得逞的小狐狸一般笑着说道:“嗯~~既然如此,就依诸位爱卿之言吧,毕竟咱大明以孝治天下,如今西边叛乱平复,东边的倭国跳梁小丑也被清理一空,四海升平朕亦不忍心下个夺情(注国家紧急情况和丁忧冲突之时皇帝可以下旨夺情官员戴孝为国家作战例如明末的卢象昇)的旨意,所以还是允他了吧.”
众臣不疑有他只以为皇帝无奈妥协的原因随即齐声道:“吾皇英明,臣等遵旨——”
“嗯~~诸位爱卿先别急着走,朕这里还有一个事情要跟你们说”朱翊钧露出令人头皮发麻的笑容说道:“由于朱以歌自请辞袭封爵位,所以朕就免了他继承鲁王爵位当然这也是他自己上奏折说的,爵位改为鲁王庶六子现今年岁最长的高平王朱寿增继承王位,改封朱以歌为北海郡王仍录入鲁王宗室族谱内。”说完朱翊钧还将朱以歌另外的那封“请辞鲁王爵折”递给诸位大臣阅览。
“啊!?——”一众大臣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一般霎时间楞的都说不出来。
好一会传阅一遍后的大臣们都看见了奏折的内容,这时素来只忠心皇帝的首辅大臣王家屏问道:“臣些许疑问还请陛下能否给臣解惑一二..”
“哦!爱卿请讲,朕知无不言!”
王家屏顿了顿问道:“额~~不知奏折上所说的北海郡王封地在何地啊?上面并未说明是不是故北海郡一代即是现在山东登莱一地否?”
“嗯~~不是~~不是~~”朱翊钧摇了摇头说道:“哪能是那啊,是北海道岛和佐渡岛等海外附属岛屿而已”
“哦——原来如此——”不单是王家屏就连同样疑惑的众臣也是恍然大悟,当然知道后个人心思各异沈一贯哪里知道那地方其实是个土地肥沃多温泉多金银的宝地还以为只是从倭国身上撕下来的荒岛而已,毕竟会朝后朱以歌也是这么解释的说只是驻军监视倭国和女真各部而已,所以沈一贯反倒是心中窃喜万分。
而其王锡爵却想不明白心中暗自着急不知为何陛下却将红极一时的朱以歌“打发”到“海外荒岛”上去,这也使得一直以来对朱以歌示好的老王为自己前途担忧不由,真怕朱以歌在朝中就这么失势了.
“嗯诸爱卿以为如何啊?”朱翊钧看着神色各异的朝臣们心中不由的暗自得意问道。
还是王家屏开口问道:“陛下那将来这北海郡王的地位该如何安排啊?这于海外荒岛就藩实在是”
“实在是丢了大明的脸面是不?”
“臣不敢——”
“哼!朕看你们就是这么想的,不过人家朱以歌却处处为朕着想,你们以为朱以歌为何自请海外就藩那?那是因为.他怕朕顾虑他猜忌他,所以他才为了避嫌远遁海外,离家千里之外怎叫一个惨字啊!”朱翊钧也不得不佩服自己演戏功底越来越好,骗的一众大佬们一愣一愣的情绪都被调动上来,看着火候差不多了,朱翊钧接着趁热打铁说道:“所以朕亦是感动万分,这才决定要补偿我那可怜的侄儿一些,故此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军队都交由他当做王府护卫去吧,海外艰辛意外重重多一点护卫也多一点安全不是.”说完朱翊钧还抚着袖子硬生生的挤出一滴眼泪出来。
请...您....收藏_6_9_书_吧(六//九//书//吧)
大臣们见此不疑有他皆是感动万分口称“陛下仁德——朱大人忠心——”
不过哪里都有老鼠屎,这不沈一贯却看不惯了,跳出来说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啊!天津镇乃是记录在案的国朝边军,如何能当做区区郡王的护卫,再者说即使开国之初太祖给各亲王的护卫也只不过三卫,他朱以歌有何德何能能僭越亲王待遇,更何况如今又有哪个亲王有”
“放肆!”朱翊钧怒道:“沈一贯!是谁给你的权利敢直呼朱以歌这三个字,你还懂得上下尊卑吗?谁给的权利?何德何能?朕告诉你!是朕这个大明天子给的权利,这个答复你满意了吗?”
沈一贯顿时被吓醒了,当时真是被昏了头才做出如此失礼之举,于是连忙跪下求饶丑态毕露令人恶心不已要不是看在他是浙党的代言人谁会鸟这种货色
和朱以歌交好以及中立正直的大臣们皆是口中斥责沈一贯这种失礼且不仁不义之举,就连王家屏都看不下去斥责道:“沈大人,您为何如此心胸狭窄,虽说您当初和朱大人有所过节但那也是过去,身为一朝大臣就连这点涵养都没有了吗?朱大人毕竟出身宗室再者说朱大人去职就藩又为了陛下以及朝廷安稳着想远盾凶险海外荒蛮之地,不多些护卫你是想大明皇室在海外出些什么意外不可吗?”
王家屏这阴仄仄的话可把沈一贯吓了一跳这顶大包子一戴上摘下来可就难了,于是沈一贯连忙否认自己完全是屋内太热热昏了头才导致胡言乱语,这才使得大家放过了他,不过朱翊钧却打算惩戒一番沈一贯免得他日后蹬鼻子上脸,随即对左右吩咐道:“来人啊!既然沈爱卿热了那就给沈爱卿拿一碗冰水来给沈爱卿散散热。”
说完沈一贯的脸色顿时垮了,这外面刚刚过了二月再加上小冰河期肆孽使得外面的天气比后世还冷不少,而且这东暖阁虽然烧着碳火但毕竟不如后世地暖和暖气供热足,可想而知沈一贯这么一碗大冰水下肚在这大冷天下该是多么酸爽的事情,想想就想笑.
就在沈一贯喝凉水的结局下午时议政结束,大臣们开始去内阁和宗人府拟圣旨,就等于是要下两份圣旨,一份是宗人府拟定的关于朱以歌改封爵位和鲁王爵位继承问题当然这里面朱以歌的意见影响颇深,原本两年后才继位的朱寿增今年守孝三月后就能继位(天家无私事皇室和普通百姓不一样不用守孝三年只用三月即可)这一波幸福感来的太快也不知道本来就对王位的期盼熄火的朱寿增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么大的惊喜。
而另一封大致内容就是朱以歌就藩北海郡王从倭国战胜割来的土地都归朱以歌为的封地,不过为了补偿朱以歌无论是皇帝或是大臣们意见出奇一致一部分是真知道朱以歌的安排一部分的政敌则是真被蒙在鼓里还在那里弹冠相庆恭贺朱以歌这个商人们的煞星终于滚蛋了对于那些只知读圣贤书的文官们人只要离开大明去了海外就几乎等于流放了自然要庆贺一番。
总之给了朱以歌莫大的自由,没有锦衣卫、有自己的实力派护卫、有自己的领土范围、自己可以在封地内任意任免管理,唯一的条件就是.朱以歌会卸任国内的所有职位当然那些北洋水师提督和天津镇的管事的一些重要职位也可以用朱以歌的天津党兼任,例如王辅必然是朱以歌王府长史但他也是朝廷在册的官吏所以也可以兼任其他职位就像现在的天津兵备道一样,这就给朱以歌留下可操作的空档了,于是名义上朱以歌放弃了所有职位但那些职位还不是都落在了自己王府护卫和长史各曹官员的手上,等于以前该干嘛还干嘛,空手套白狼这一招以退为进朱以歌算是来了个大丰收,当然这和皇帝的大力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从而也印证了朱以歌在万历朝韬光养晦当“乖宝宝”之策是多么高瞻远瞩,在封建时代博多了最高封建主——皇帝的信任你就能横行天下,真理果然诚不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