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下册》(16) - 晚唐风云 - 林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晚唐风云 >

第三十八章《下册》(16)

三十八还乡夫子遇贤侯寒冬降临,北风怒号,大雪纷飞。凤翔城内,军民缺衣少食,没有烧材,冻饿而死者越来越多。

李茂贞知大势已去,整日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心中懊丧不已。掌书记王超见状,劝谏道:“如今凤翔城内兵力单薄,粮草断绝,已无力对抗朱全忠大军。如继续困守孤城,无异于坐以待毙。请大王因势利导,变换策略,与朱全忠谋和,方为上策。”

李茂贞既想和解,让朱全忠退兵,又不愿朱全忠迎驾回京,自己失去权柄,故而犹豫不决。

其实,凤翔城外的汴州兵,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连日大雪,天寒地冻,将士们衣被单薄,粮草匮乏,许多士卒和战马冻饿而死,士气十分低迷,人人盼望早日班师,返回汴州。

朱全忠没有下令强力攻城,是因他投鼠忌器,心有顾忌。

敬翔曾对朱全忠说,圣上和后妃、宗室诸王皆在城内,若攻入城内,宋文通便会乘机谋害圣人,嫁祸于大王。那时,大王怕是有口难辩。为今之计,以与宋文通谋和为上策。只要他愿交出圣人,大王即可护驾回京,韩全诲等一干阉官,还不得听凭大王处置?朝廷军国大事还不是大王说了算?

朱全忠觉着敬翔言之有理。他在心中盘算:我出动数万大军,千里迢迢来凤翔,餐风宿露数月之久,所为何来?不就是迎驾回京,而后铲除宦官,掌控朝廷大权吗?只要李茂贞交出李晔,便一切由我!

于是,朱全忠命敬翔草表,派专使赍表入城拜见昭宗,并向朝廷许诺贡献粮食、熊油、绸缎和布帛。

韩偓也向昭宗进言说,眼下只有让李茂贞与朱全忠和解,护送陛下尽快回京,方为上策。若朱全忠打进城,与凤翔兵厮杀起来,恐怕会危及陛下和诸王。

昭宗遂命一名宦官出城,向朱全忠宣诏,要他与李茂贞和解。

对于和解,目前只有李茂贞还未下定决心。

两月来,凤翔牙兵忍饥挨饿,许多士卒饿死。军营人心浮动,将士怨气冲天,随时会生出变乱。

这日,凤翔中军都指挥使李继远带领牙兵,在行宫左银台门截住韩全诲马头,破口大骂道:“凤翔百姓生灵涂炭,满城军民饿死殆尽,全是因为尔等宦官!”

韩全诲见牙兵们一个个怒气冲冲,不敢造次,打马灰溜溜走了。

次日,李继远便带领千余名凤翔兵,出城向朱全忠投诚了。朱全忠素知李继远勇猛善战,待之甚厚,表奏朝廷,敕封李继远为秦州节度使、同平章事。自此,李继远恢复本名符道昭,以示与李茂贞恩断义绝。

李茂贞担心凤翔牙兵再生变故,终于下定决心,与朱全忠讲和。他又担忧朱全忠不会善罢甘休,觉得只有杀掉韩全诲和李彦弼、李继诲等人做替罪羊,方能获朱全忠谅解。

于是,李茂贞来到行宫,单独晋见昭宗,奏道:“韩全诲等权阉欺凌圣上,干预朝政,罪恶累累,按国法该当处死。微臣愿与梁王和解,而后护送陛下回京。不知圣意如何?”

昭宗大喜过望,对李茂贞慰勉有加。二人当即商定,分别派出使者,前往朱全忠大营讲和。

次日,昭宗命殿中侍御史崔构为钦差大使,来到朱全忠大营,传达昭宗和解的旨意。接着,李茂贞遣使至汴州兵营寨,缔结和解盟约。

天复三年正月初六,李茂贞派兵包围行宫内侍省和枢密院。昭宗派一名宦官随凤翔牙兵一道前往,向韩全诲等人宣旨赐死。凤翔牙兵当即将韩全诲、张彦弘、李彦弼、李继诲、李继筠等斩首。李茂贞宣称,胁迫圣驾播迁,干政乱政,全是韩全诲阉党所为,其谋逆之罪,神人共愤,铲除阉党,刻不容缓。李茂贞又擅自发令,处死了七十多名宦官。

翌日,昭宗命爱妃赵国夫人和翰林学士承旨韩偓一道出城,向朱全忠宣诏,并展示了韩全诲等十数人首级。诏书中说,以往劫持銮驾、离间君臣、阻挠和解者,皆系韩全诲等人所为。今朕与茂贞已尽诛之,爱卿即可回军,护驾还京。

紧接着,昭宗又亲笔书诏,恢复崔胤宰相职位,命他尽快来凤翔迎驾。同时,擢任宫廷御食使第五可范、宣徽南院使仇成坦为左、右神策军中尉,宦官王知古、杨虔朗为上、下枢密院枢密使。

正月二十二日,李茂贞大开城门,恭送昭宗一行人马出城。

昭宗进入汴州兵军营,朱全忠身穿素服,跪在地上迎驾。他以头触地,痛哭流涕,哽咽着说道:“圣驾蒙尘,皆臣之罪!”

昭宗命客省使宣旨,免除朱全忠之罪。

昭宗令韩偓搀起朱全忠,流着眼泪说:“宗庙社稷,赖卿再安;朕与宗亲,赖卿再生!”

接着,昭宗解下自己腰间玉带,亲手赐给朱全忠。朱全忠涕泗交流,连连叩头,拜谢隆恩。

当日午后,朱全忠亲做前导,护送昭宗启驾回京。

傍晚,昭宗一行抵达兴平,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带领文武百官前来迎驾。

君臣相见,抱头痛哭,泪如泉涌。

天复三年正月二十七日,昭宗和文武大臣终于回到京城长安。

早在光化四年,刘季述之乱平定之后,昭宗为笼络方镇帅臣,颁诏为藩镇节帅加官晋爵。镇海、镇东节度使,彭城郡王钱镠此次被晋封守侍中、彭城王,加食邑一千户。此前昭宗已敕封钱镠家乡临安县石镜乡为广义乡,临水里为勋贵里,安贵营为衣锦营,钱镠画像入凌烟阁。这一次又诏命升衣锦营为衣锦城,钱镠家乡石镜山为衣锦山,大官山为功臣山。

去冬十一月,昭宗被挟持到凤翔,朱全忠入关勤王,出兵凤翔。昭宗在韩全诲、李茂贞胁迫下,诏命天下方镇出兵讨伐朱全忠。

钱镠得知昭宗被劫持,不禁号啕大哭。待接到讨伐朱全忠的诏书,钱镠便慌不迭地召集幕僚将领商议大计。

都知兵马使顾全武说:“韩全诲等宦官与李茂贞勾连,劫持圣驾播迁凤翔,实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此诏必是李茂贞、韩全诲等辈逼迫圣上所为,不必遵奉!”

节度副使成及接言道:“朱全忠名曰出兵勤王,实则为争夺朝廷大权,他与李茂贞同为一丘之貉,其狼子野心,尽人皆知。”

钱镠见罗隐低头无语,催促道:“昭谏为何不说话?对于朝廷诏命,当如何回复?”

罗隐此时职任节度判官兼盐铁发运副使,朝廷授衔著作佐郎,在幕府中算是身居要职。他见钱镠发问,开口答道:“成副使与顾都知所言甚是。圣人在李茂贞、韩全诲胁迫之下,不得不颁此诏书。朱全忠乃当世奸雄,意图掌控朝政,独霸天下。大王远处吴越,既不能入关勤王讨伐李茂贞,又不宜奉诏出兵讨伐朱全忠。”

钱镠笑道:“依昭谏之言,是进退不能了?”

罗隐微笑道:“大王不妨明里派出使者,前往凤翔驾前问安,暗中与朱全忠联络,表明赞同其出兵勤王、进攻凤翔之意。”

顾全武插言道:“昭谏高见!派使者前往凤翔,既可探察朝廷情势,且能获取圣上真实旨意。与朱温暗中结好,对牵制杨行密、确保两浙有益。”

钱镠击掌赞道:“好!英雄所见略同!就请吉甫草表,命从事曹师鲁为贡使,赴凤翔面圣,问候起居。其间,要相机拜会朱全忠,与之商讨共御淮南之事。”

掌书记沈崧字吉甫,他连忙答道:“属下遵命。”

罗隐又向钱镠建言:“大王要招贤纳士,在下以为,可在杭州设置择能院,招徕天下才俊,因人施用,使之为大王效力。”

钱镠点头道:“甚好!甚好!烦请昭谏操办此事,兼做择能院使,如何?”

顾全武:“昭谏做院使,再合适不过!”

罗隐也不推辞,说道:“在下尽力效命便是!”

钱镠嘱咐道:“设置择能院,选址须适中,最好在风景幽雅之处,又不能过于偏僻,道路还要畅通!房舍修筑要讲究些,多耗费几两银子是该当的。”

罗隐拱手领命:“属下谨记。一旦寻到合适院址,会请大王和众位同僚前往视察!”

接连数日,罗隐带着一名推官和书童,在杭州城内外奔波,为择能院选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