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下册》(10)
三十二兔子上金床董昌升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之初,在判官黄碣、从事吴镣和张逊等人襄助下,安抚流亡百姓,奖励农桑盐渔,勤政廉政,浙东大治,仓廪渐丰,士民渐安。
其时天下藩镇皆割据自立,互相兼并,争战不休,以致朝廷贡赋断绝,国库空虚。董昌为争得朝廷宠信升官晋爵,便极力效忠朝廷,输纳进献的钱粮贡物超出常例数倍。董昌下令,每十日派出一个船队,称为一“纲”,向朝廷输送黄金一万两、白银五千铤、越绫一万五千匹,其余贡品不可胜数,由五百名将士专程押送。董昌严格规定到达京城的日期,不管有无大风或雨雪天气,误期者斩首示众。
朝廷对董昌屡屡下诏褒奖,擢升董昌为浙东义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晋爵陇西郡王。
向朝廷输纳巨额财赋,须向州县分派,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浙东田赋、商税、杂捐超出两税定额数倍,百姓被敲骨吸髓,以致家破人亡,纷纷聚众抗捐抗税。董昌将成千上万人抓起来,关进大牢,严刑拷打,动辄夷灭全族。越州城有一座白楼,楼前地面开阔,官府便在此设置刑场,每日斩杀缴不上税捐的百姓。由于杀人过多,刑场土地一片赤红。后来,越州大牢中同时关押的死囚竟达五千之众。董昌心血来潮,突发奇想,下令将死囚全部充军,建为“感恩都”,在士卒手臂上刻字为记,还要个个宣誓效忠董昌。
董昌越来越骄横自大,阿谀奉承、献媚取宠之徒云集麾下。门客吴繇、倪德儒等人,到处吹捧董昌功高盖世,德比尧舜,鼓动富豪为董昌建了生祠。官府规定,民间赛神、祈祷之事不得再去禹王庙,均须前往董昌生祠祈拜。
董昌做了使相,爵封郡王,阶比三公,尚不满足,又上表朝廷,请求册封其为越王。
唐代官爵制度,非皇族宗室不得封为藩王。异姓大臣爵至郡王,已是登峰造极。昭宗鉴于祖宗规制,没有答应董昌封王请求。董昌大为不满,对属下说:“朝廷辜负了我一片忠心,我进贡金银财物不计其数,朝廷却吝惜得连个越王封号都不肯赐予,我当自取之!”
吴繇为迎合董昌讨得欢心,献媚道:“大王与其做越王,还不如称越帝。”
董昌心动,问道:“如何才能称越帝呢?”
吴繇摇唇鼓舌,向董昌进献了一通称帝的计谋。董昌大喜,命吴繇、倪德儒速去操办。
吴繇来到山阴县,寻访到一位九十岁老人,此人略识些文字,吴繇便口授给他一首歌谣,又给了他一笔银钱,让他到越州军府去拜见董昌,进献歌谣。吴繇对老人说,只要他一字不差地背诵出这首歌谣,保管他得到官府奖赏,会有莫大好处。
山阴老人来到军府衙门,吴繇早已帮他安排妥帖,门吏一溜小跑向董昌禀报说,有一位老者前来进献谶言,董昌当即接待老者。
老者向董昌行过跪拜大礼,说道:“山阴县三十多年来流传着一首歌谣,歌谣里面含有谶言,这谶言便应在大王身上。”
董昌兴致勃勃:“请老郎口诵一遍歌谣,让我听听。”
老者一字一句背诵道:
欲知圣人姓,千里草青青。
欲知圣人名,日从曰上升。
老人接着说道:“千里草分明是‘董’字,曰上日,自然是‘昌’字。上天早已降言,大王您就是圣人,百姓们盼望大王顺应天意,早日称帝,为越州万民百姓造福。”
董昌闻言,高兴得手舞足蹈,赶忙离座,亲自搀扶起老者,高声叫道:“来人!赏给老人家白银一千两、缣一百匹。永久免除老人全家赋税徭役!”
吴繇和倪德儒到处煽惑百姓,说是山阴老人向大王进献了谶言,得到千两赏银,且永世免除田赋税捐。不管谁向大王进献谶言和祥瑞,都会得到重赏!
一时间,远近州县的方士、巫婆、神汉和无赖之徒,纷纷向董昌进献歌谣、谶言和祥瑞,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进献谶言、祥瑞最灵光者,有方士应智、王守贞、朱思远,巫婆韩媪,神汉王温,等等,他们得到的赏钱分别有八百缗、五百缗,各有所差。
由于进献歌谣、谶言和祥瑞之物的人越来越多,赏钱便越来越少,最后只有五百文、三百文了。
吴繇和倪德儒越来越受董昌宠信,他们又策动浙东大将李畅之、薛辽、秦昌裕和幕宾李邈、蒋环、卢勤、朱赞等人,整日吵吵嚷嚷,要拥戴董昌称帝。还让方士朱思远、应智、王守贞和神汉王温、巫婆韩媪等人到处游说,鼓动游手好闲之人和无赖之徒,到军府门前请愿,一干人等高声喧哗,慷慨激昂地请求董昌顺应民意,早日登基称帝。
董昌见状大喜,吴繇、李畅之等人乘机进言,请董昌顺天应人,尽快登上皇帝大位。
董昌沾沾自喜:“谶言中说‘兔子上金床’,指的正是本王,我就生在兔年嘛!明年正是兔年,二月卯日卯时,便是称帝的良辰吉日!”
乾宁元年正月初一,浙东文官武将齐聚军府大堂,庆贺新春,给董昌拜年。
众人拜贺已毕,分班而坐。董昌站起身说道:“近日符瑞迭出,谣谶多多,皆应我身,该当称帝,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李邈、蒋环、李畅之、秦昌裕等喧喧嚷嚷,请求董昌尽快称帝。
节度副使黄碣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董昌见黄碣不开口,咄咄逼人地问道:“黄公有何见教啊?”
黄碣起身说道:“如今唐室虽已衰微,但人望还在。太尉受朝廷厚恩,从一介布衣升至使相,爵封郡王,富贵已极。卑职以为,太尉当效法齐桓公和晋文公,辅佐王室,开创霸业,今日却为何生出这般毁家灭族的念头?我黄碣宁为忠臣死,不做叛逆生!”
满堂文武官员面面相觑,无人出言。
董昌恼羞成怒,大骂黄碣:“你这个狗才,竟敢辜负于我!你放着公卿宰相不做,反要找死不成!”
黄碣横眉冷对,昂首答道:“我乃朝廷命官,不是你董家奴才。你就是杀了我,我还是大唐的臣子!”
董昌咆哮起来:“侍卫!把黄碣这个狗才推出去砍了,头颅扔进茅厕里去!”
几名侍卫冲上来,将黄碣拖出大堂。
黄碣边走边骂:“董昌,你这个乱臣贼子,不得好死!”
须臾,侍卫回到大堂,向董昌禀报说:“已将黄碣斩讫,头颅扔进了茅厕粪坑。”
董昌又恶狠狠地下令:“将黄碣全家人口全都处死!”
越州首县会稽县令吴镣,一直冷眼旁观,沉默不语。
董昌逼问他:“吴明府,你有何高见哪?”
吴镣直言相谏:“大王,您不做真诸侯以传子孙,却为一个假天子之名而招来灭族之祸吗?”
董昌大怒,咬牙切齿说道:“吴镣,你这个混账东西!真是榆木疙瘩脑袋,棒打不开。老子先灭你全族!”
董昌向两旁侍卫喊道:“将吴镣推出去斩首示众,全族男女老少一概处死!我倒要看看,还有哪个敢阻挡老子称帝!”
幕僚将领个个惶然无语,大堂内一片沉寂。
董昌见山阴县令张逊低头不语,便勉强微笑着说:“张明府,我知道你很有才能,待本王登基称帝之后,让你主掌御史台,如何?”
张逊向董昌拱手施礼道:“太尉从石镜镇起兵,建节浙东十余年,爵封郡王,富贵已极。浙东僻处海隅,虽然管辖六州,但你若自立为帝,诸州未必服膺。只怕到时候太尉你困守孤城,徒遭天下人耻笑。”
董昌火冒三丈,声嘶力竭地号叫起来:“侍卫!快把张逊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拖出去砍了,诛灭九族!”
侍卫如狼似虎地把张逊拖出大堂,乱刀砍死。
董昌威严地扫视了一遍大堂内战战兢兢的文武官员,厉声喝道:“三个狗才都杀掉了,还有谁敢阻挡老子称帝?”